安哥洛卡象龜(Astrochelys yniphora)是一種嚴重瀕危的陸龜,是馬達加斯加的特有龜種。因為雄性腹甲前段的巨大凸起,所以也被稱為犁頭龜,馬達加斯加角龜。安哥洛卡象龜最初由法國動物學家Léon Vaillant在1885年首次描述,在初次記錄中就就指出它們最大的特點就在于腹甲前段的突起。
安哥洛卡象龜和輻射陸龜是馬島陸龜屬的成員,馬島陸龜屬這個名詞最早在John Edward Gray 1873年藏于大英博物館的《覆甲爬行動物標本手冊》中首次使用,并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至于“安哥洛卡”這個名字,其實源于馬島土著俗語對它的稱呼。
安哥洛卡象龜?shù)囊巴夥植嫉貐^(qū)十分狹小,只分布在馬達加斯加西北部的巴利灣地區(qū),總面積僅25~60平方公里,這里目前已經(jīng)被劃分入巴利灣國家公園,公園內(nèi)的種龜受到嚴格保護。
安哥洛卡雖是干燥森林中的產(chǎn)物,但是它原產(chǎn)地的植物類型卻十分多樣。巴利灣沿岸植被包括草原、干燥落葉林、甚至紅樹林沼澤。而安哥洛卡則多藏身于馬島的竹林及灌木之中。
分布于馬達加斯加西北部巴里灣周圍25-60平方千米范圍內(nèi)。
雄性平均長度41.4厘米,平均體重為10.3千克;雌性平均長度37厘米,平均體重8.8千克。體型大,最大甲長可達44.6厘米。背甲土黃色,具褐色斑紋,每塊緣盾上有暗黑色三角形條紋(成體為灰黃色),有1枚喉盾特別突出,圓形,頂部隆起很高,呈圓頂狀,頸盾小。腹甲淡黃色,前半部比后半部大,喉盾特別突出。頭部黃色,較小,上喙鉤形。四肢黃色,前肢具大的鱗片。尾黃色且短。
馬達加斯加陸龜棲息于干燥熱帶草原或海岸附近的低矮灌木環(huán)境中。草食性,以植物莖葉和果實為食。馬達加斯加陸龜是完全草食性的動物,通常并不挖洞棲身,只會躲藏于草叢或灌木叢下。適宜溫度在20-32℃,溫度低于14℃時,馬達加斯加陸龜進入冬眠。
總體來說,安哥洛卡象龜養(yǎng)殖難度比較大。雖然它性格比較沉穩(wěn),算得上溫和,養(yǎng)熟之后,很容易就能和人很好地相處。但是它體型比較碩大,一旦與同類發(fā)生爭斗,也很容易受傷。它作為陸龜中的一種,養(yǎng)殖起來并不像水龜那樣對于水的要求極其嚴格,但是它也有一定的環(huán)境需求,比如,溫度必須控制在二十到三十攝氏度之間。它還容易出現(xiàn)隆背等現(xiàn)象,需要多加注意。另外,因為它屬于保護動物,所以飼養(yǎng)者應(yīng)選擇合法渠道進行購買。
1、環(huán)境:要給予安哥洛卡象龜充足的活動空間,讓它可以充分地進行活動。雖然它是一種陸龜,但是也需要設(shè)置讓它泡澡的裝置,安一個淺水盆。另外,環(huán)境的整體濕度不需要太高。
2、飲食:安哥洛卡象龜是一種食草性動物,在養(yǎng)殖過程中一般喂蔬菜即可。也可以投喂諸如蘋果、香蕉等水果。
3、溫度:它對于溫度的要求比較高,一般來說,養(yǎng)殖環(huán)境中的溫度需要控制在二十到三十攝氏度之間。
4、光照:安哥洛卡象龜比較喜歡曬太陽,因此在養(yǎng)殖過程中需要不斷補充光照。建議在下午的時間段讓它曬曬太陽,這對它的生長有利。
馬達加斯加陸龜?shù)慕慌淦跒?0月至翌年2月,大多在11月和12月。求愛開始于雄性的嗅聞,然后環(huán)繞雌性5-30次。雄性推動雌性,有時咬雌性的頭和前肢。交配時,雄性增大的外胚層穿透雌性的甲殼。雄性用它的角斑作為杠桿來推翻雌性。雌性抬起后腿以便抬起后殼。雄性會發(fā)出單個連續(xù)的聲音。雄性和雌性都有多個配偶,但是每一個配偶之間間隔一定的天數(shù)。
在草原、竹林、火燒區(qū)或大草原的開闊地帶交配三個月后筑巢。筑巢通常在灌木叢、原木或樹木附近,通常在早晨晚些時候進行。雌性用后腿挖一個淺坑,在挖掘過程中排尿濕潤土壤。平均孔寬11.43厘米,深10.92厘米。雌性將土壤緊緊包裹在蛋上,然后把它們?nèi)恿?。雌龜一季可產(chǎn)卵4-5次,每個產(chǎn)卵期間隔一個月,每窩下1-6(平均3.2)個蛋,蛋球形、白色,直徑約為4.19-4.7厘米、平均重量為36.2克(20-54克)。
孵化期為197-281天不等,平均237天。11月初的降雨通常會導(dǎo)致孵化。幼龜在白天出現(xiàn),通常甲殼長度為42-46毫米,在孵化時是完全獨立的。在一項為期5年的對兩個種群的研究中,馬達加斯加陸龜?shù)穆咽芫蕿?1.9%,孵化成功率為54.6%。每年,一只雌性平均孵化4.3只幼龜。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8年 ver 3.1)——極危(CR)。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mào)易公約》(CITES)(2019年11月26日)——附錄Ⅰ。
在所有的龜鱉類中,馬達加斯加陸龜不像其他的龜鱉類一樣總是被人們當成美食大肆捕殺,當?shù)厝藢υ摲N龜是特別尊重的,不敢任意傷害,他們認為吃馬達加斯加陸龜會走霉運。而且在馬達加斯加島上原本沒有它們的天敵存在。但是,馬達加斯加陸龜也與其他許許多多瀕臨滅絕的動物一樣,正面臨絕種的危機。在1993年,安哥洛卡的數(shù)量估計在100到400只之間。
對馬達加斯加陸龜來說,棲息地的減少是最主要的威脅。馬達加斯加農(nóng)民用放火來促進作為牛飼料的牧草生長,或者清理出土地用來種稻谷和樹薯。因為大火,它們賴以生存的森林正在逐漸消失。當?shù)厝吮M管不吃馬達加斯加陸龜,但它們還是會被馬達加斯加人從野生環(huán)境中捉回去。因為當?shù)厝擞袀鹘y(tǒng)認為讓小雞們同馬達加斯加陸龜在一起可以保證它們的健康。而想要人工飼養(yǎng)該種龜是十分不易的,因為幼龜生性孤僻,對環(huán)境變遷十分敏感,對食物的種類也十分挑剔,雖然抗病力不差,但是它們卻比較容易因緊迫而拒食。另外,島上從非洲引進了南非野豬,在這里它們沒有天敵,而且馬達加斯加人是禁食豬肉的,這使得野豬劇增,而南非野豬對于馬達加斯加陸龜?shù)挠鬃泻妄斅训穆邮尘统闪艘粋€問題。還有,非法寵物貿(mào)易也對野生馬達加斯加陸龜造成了傷害。
為了拯救馬達加斯加陸龜,1986年,馬達加斯加水土森林和野生動物保護部門制定了馬達加斯加陸龜拯救計劃。馬達加斯加陸龜拯救計劃包括研究,人工圈養(yǎng)繁育以及地方團體的積極參與。這項計劃執(zhí)行得非常成功,逾150只幼龜在繁殖中心出生。用于繁殖的成年陸龜都是作為非法寵物由政府查抄來的。最終,一些圈養(yǎng)繁殖的陸龜將返回野生環(huán)境。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生活的人們看到了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他們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的森林正在消失,湖里的魚越來越少。他們的生存直接依賴于這些自然資源,因此他們希望能夠保護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為了減少因為森林大火造成的資源損失,馬達加斯加人現(xiàn)在已經(jīng)意識到每個人都有責任來協(xié)助撲滅大火,不協(xié)助滅火的人將受到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