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寶山石頭城建于元朝到元年間(公元1277--1294的),當時為麗江路宣撫司所轄的七州之一--寶山州治所,納西語叫“刺伯魯盤塢”,意為“寶山白石寨”,而“刺伯”即寶山。納西族先民大約在五六世紀的南北朝時期遷徙到這里,那時寶山州內山脈縱橫,河谷深切,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对贰さ乩碇尽份d寶山州情況說:“其先自樓頭(寧蒗縣永寧)徙居此二十余世?!睂毶绞^城是一個天生巖石城,整座城建在一塊獨立的蘑菇狀巖石上,四壁陡峭,勢如刀削,猿猴也難攀爬上來。巖石上的居民在四周加筑了一圈五尺高的石墻,使石城更易防御和掩護,整個寶山石頭城只有前后兩道門可以出入,關上城門就成了萬無一失的安全島。 公元1253年,元太子忽必烈南征大理國,中路軍經(jīng)四川過大渡河揮師南下,分別在金沙江的“木古渡”和“寶山”乘羊皮革囊和筏子橫渡,從寶山渡過來的元軍就駐扎在寶山石頭城。昆明大觀樓長聯(lián)中的“元跨革囊”,其典故就出于此。大約在隋末唐初,曾有一支摩梭人從寧蒗永寧遷居寶山石城。他們不畏艱險,運用當?shù)噩F(xiàn)成的石頭,修筑石級梯田,從峽谷深處層層修筑,直達距河谷兩三千米的高坡。有了這些錯落有致的梯田,才使得寶山石頭城周圍這一片本來貧瘠的土地,變成了金浪翻滾的糧倉,也為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們所創(chuàng)建的文明史,增添了光彩的一頁。
位置
從云杉坪山腳的黑白水河出發(fā),沿盤山公路向北走,前行約100公里,就到了寶山鄉(xiāng)府所在地。在此下車,稍作休息,便要開始步行,沿山間小道前行約3小時,便可看到寶山石頭城。從寶山石頭城往北徒步約10公里,便到了太子關,當年忽必烈就是從這里革囊渡江南下大理的。太子關的地名也是因此而來的。
歷史
《元史·地理志》載寶山州情況說:“其先自樓頭(寧蒗縣永寧)徙居此二十余世?!睂毶绞^城是一個天生巖石城,整座城建在一塊獨立的蘑菇狀巖石上,四壁陡峭,勢如刀削,猿猴也難攀爬上來。巖石上的居民在四周加筑了一圈五尺高的石墻,使石城更易防御和掩護,整個寶山石頭城只有前后兩道門可以出入,關上城門就成了萬無一失的安全島。公元1253年,元太子忽必烈南征大理國,中路軍經(jīng)四川過大渡河揮師南下,分別在金沙江的“木古渡”和“寶山”乘羊皮革囊和筏子橫渡,從寶山渡過來的元軍就駐扎在寶山石頭城。昆明大觀樓長聯(lián)中的“元跨革囊”,其典故就出于此。大約在隋末唐初,曾有一支摩梭人從寧蒗永寧遷居寶山石城。他們不畏艱險,運用當?shù)噩F(xiàn)成的石頭,修筑石級梯田,從峽谷深處層層修筑,直達距河谷兩三千米的高坡。有了這些錯落有致的梯田,才使得寶山石頭城周圍這一片本來貧瘠的土地,變成了金浪翻滾的糧倉,也為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們所創(chuàng)建的文明史,增添了光彩的一頁。此外,著名的納西東巴象形文字中的兩部珍貴經(jīng)書《養(yǎng)馬賣馬》、《買賣壽歲》也正是產(chǎn)生在寶山寶山石頭城。
規(guī)模
從路邊的山梁上看寶山寶山石頭城,它全然是一個巨大的石頭聳立于金沙江峽谷的陡峭山坡上,雄峙四周,東面是滾滾的金沙江,北方是雄險的太子關,西邊是逶迤的牦牛嶺,南側是巖石渡絕壁。因為巨石的獨特地理優(yōu)勢,形勢險要,兼?zhèn)涔ナ兀怨糯{西族先民選擇了它。沿石城南面小道,拾級而上進入石城,你會看到城內房屋井然,巷道縱橫,宅院相鄰,有近百戶人家。往來居民祥和,與你閑坐聊談城外之事,如家人一般。石城里街巷狹窄,但并不閉塞,也無礙交通,人們順勢就地建城,地面不平坦,卻是天然石路。石城里民居群落,全部隨巖就勢,有的柱磉桌凳等均得用天生巖石稍加修琢而成,有的鑿廚中巨石為灶,有的把庭院中的巨石鑿成水缸,有的甚至將房中拒石修鑿成石床,所制作的很多生活用品可謂巧奪天工,支配和利用自然的科學水平,令人嘆為觀止。
住在石城里的居民善于農耕,他們把家園建在巨石上,把生活開墾到了巨石之外的土地上,他們壘造梯田,興建水利,種植水稻、小麥、玉米等,形成層層梯田環(huán)繞著巨石。5月麥熟,10月稻黃,碧綠金黃的麥海稻浪托舉著巨輪般的石城,是寶山石頭城最美的季節(jié)。
寶山石頭城北面的陡峭巖峰,納西人稱為“刺伯太子關”,是為紀念忽必烈率領蒙古軍隊過此險關而取名的,當年千軍萬馬的蒙古軍隊就是從寶山寶山石頭城下的金沙江對巖革囊渡江,南征大理國。
巍巍寶山石城,向世人展示了納西先民的膽識與勇氣,是納西族巨型石雕藝術的杰作。游人到此,感慨萬千,妙趣橫生,對這天然的石城嘆為觀止。
特色
麗江寶山石頭城一帶,是古代麗江納西族由“依山負險,酋寨星列,不相統(tǒng)攝”的游牧階段轉向農耕階段的歷史寫照,選擇巨石建立城堡。除了軍事攻防方面的原因之外,也含有珍惜可耕土地的重要因素。寶山石頭城納西語稱為“拉伯魯盤塢”,意為“寶山白石寨”,城內瓦屋鱗鱗,巷道縱橫,納西族居民辟巖建屋,房屋柱石和房沿石均隨勢打成,古樸自然、奇絕無窮。
麗江寶山石頭城周圍的所有山坡,凡能開墾的全都辟為梯田,與元江的梯田相比,麗江寶山石頭城的梯田還有獨創(chuàng),那就是別具一格的自流灌溉系統(tǒng)-不是上田滿了流下田,而是在每塊田的下面都修有暗渠,形成一條由暗渠和水口形成的澆灌網(wǎng)絡,堵住暗渠口,水便會流灌整塊田地,滿水后打開暗渠口,再堵上灌田水口,水由暗渠流下,便可澆灌下層田塊-不會產(chǎn)生奪肥現(xiàn)象,這種梯田建設的獨創(chuàng),充分顯示出古代麗江納西族人民的聰明才智。
石頭城傳說
1206年,鐵木真統(tǒng)一了大漠南北,建立了軍事奴隸制的蒙古汗國。蒙古貴族采取先征服西南諸番,而后形成南北夾攻南宋的戰(zhàn)略。為此,他們先征服大理。 1253年,蒙古汗蒙哥派其第忽必列率領10萬大軍,分兵三路,直指云南。中路由忽必列親自率領,南下過大渡河,西向金沙江,入麗江東部,入麗江東部,在南攻大理。是年9月,忽必列率軍到達金沙江西岸,命令將士殺死牛羊,塞其肛門,“令革囊以濟”,渡江后入麗江,大敗大理守軍。這就是昆明大觀樓長聯(lián)里“元跨革囊”典故的出處?!霸绺锬摇?,促進了忽必烈平大理國和元代的統(tǒng)一,結束了中國歷史從唐末以來的分裂局面?!霸绺锬摇笔躯惤瓪v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麗江地區(qū)是這一事件發(fā)生的具體地點。雖時代湮遠,但仍能找到當年刀光劍影、鐵馬金戈古戰(zhàn)場的歷史蹤跡。另外一個傳說是關于寶山石頭城的來源,寶山石頭城,遠看像一個龍頭,故而有很多關于石頭城的來歷的傳說:相傳,那里是一塊風水寶地,盛產(chǎn)米糧,也出過不少人才。木天王十分懼怕那里的能人猛士奪他的江山,派人日夜監(jiān)視。一天晚上,一顆明星落到江對岸的阿主山上,木天王知道那里真的要出圣人,急忙帶上寶刀,領著兵馬到寶山坐鎮(zhèn)。果然,有一天狂風大作,濃云亂卷,一條閃閃發(fā)光的龍從半空飛向阿主山,一到江邊就低頭喝起水來。木天王妒火發(fā)作,乘龍不備,舉起寶刀就砍,把龍脖子斬斷了。這條龍原來是阿主山圣人的前身,被害后,龍頭變成了石頭城,龍身變成了阿刷山。
石頭城旅游
麗江旅游,去往寶山石城約110公里,過了玉龍雪山景區(qū)后為土石路,路況欠佳,彎道多,在麗江有私營中巴,每天一班,票價30元,可以直達寶山石頭城,但是麗江金沙旅游網(wǎng)建議,到鄉(xiāng)政府后,步行上去,步行時間3小時,沿途能看到很多美景。麗江寶山石城中沒有餐館,只有城門下大坪邊的雜貨店有少許食物可買,飲食就在麗江客棧中解決。
麗江寶山石城最佳旅游季節(jié): 秋天是麗江最美的季節(jié),天高氣爽,色彩繽紛,雨季則最好不要到石頭城。冬春季到麗江能看到高原雪景,是一年四季中最漂亮的,但碰到下雪天可能要放棄一些路況不好的景點。4、5月到麗江可將常規(guī)美景掃蕩一遍,也是到老君山和寶山石城的最佳季節(jié)。農歷二月初八是三朵節(jié),寶山石城的三朵節(jié)最保持傳統(tǒng)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