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果寺位于中國陜西省漢中市轄洋縣城西12公里處的謝村鎮(zhèn)智果村,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于唐朝儀鳳年間(公元676年至西元679年),宋代、元代重修。明朝時,紫衣禪師(生卒年不詳),洋縣智果寺僧人。明神宗萬歷十二年(1584)云游京師(北京)時,逢慈圣宣文明肅皇太后患眼疾,久治不愈,張榜招賢。紫衣禪師揭榜應(yīng)召,入宮為太后治病,用藥三劑眼疾即愈。神宗朱翊鈞為表謝意,于十四年頒施藏經(jīng)678函(6780卷),并賜金命太監(jiān)會同漢中府知府田禮門,修建藏經(jīng)樓一座,御書“敕賜智果寺”匾額一面。目前暫未開放。
智果寺始建于五代開運元年(944年),原在孤山南麓,后來因為地理位置太好,被南宋理宗皇帝看中要改做道觀即四圣延祥觀,才不得不搬遷到現(xiàn)在的葛嶺。參寥泉位于杭州孤山舊智果寺內(nèi)。泉出石縫間,水質(zhì)甘洌,宜煮茗,以宋代寺僧參寥子之名命名。明代畫家沈周《參寥泉》詩有“看碑言舊夢,托綆憶新茶”句。
蘇東坡在熙寧四年至七年(公元1071-1074年)任杭州通判時,與參寥子友情非常深厚.兩人最喜歡品茶論詩。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蘇東坡補貶,謫居黃州。有一天,東坡夢見參寥子攜詩來訪,兩人唱和甚歡,參寥子有不少好詩。但東坡一覺醒來,只記得其中的兩句: “寒食清明都過了,石泉槐火一時新”。夢中蘇東坡問: “火可以說新,但泉為什么也能稱新呢?” 參寥子回答說:“因為民間清明節(jié)有淘井的習(xí)俗,井淘過了,泉就是新的”。
元佑四年(公元1089年),蘇東坡又一次來到杭州,此時,參寥子卜居孤山的智果精舍。東坡在寒食節(jié)那天去拜訪他,只見智果精舍下有一泉水從石縫間汩汩流出,是剛剛鑿石而得到的。泉水清澈甘冽,參寥子便擷新茶,鉆火煮泉,招待蘇東坡。此情此景,不由得使蘇東坡又想起了九年前的夢境及詩句。感慨之下,蘇東坡作了一首《參廖泉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