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河寺石窟(第四批省保)
時代:北魏
此外,在窟與窟之間還雕鑿有小佛龕、佛像。開河寺以石質(zhì)堅硬、雕刻精湛、線條流暢、形神兼?zhèn)涞乃囆g(shù)造型,引起專家、學者的重視。西院有正殿一座,為清代建筑,依山而建有石窟一處,主像高4.4米。另有石刻題記十余處。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河寺石窟背靠魁斗山,南臨桃河水。由雷音寺石窟和開河寺石佛殿組成。開河寺石窟開鑿于北魏永平三年(51O年)。石窟分東西兩院,沿山綿延長達50余米。占地面積約800平方米。東院依山鑿就三龕,三龕共有大小佛像88尊。其中,開河寺石窟高5米,寬4.4米,深3.5米,為北魏永平三年(510)鑿就,內(nèi)存主佛像一尊,分立菩薩像各兩尊。中窟鑿建于東魏武定五年(547)七月,窟高1.4米,寬1.2米,深1.15米,內(nèi)雕鑿佛像數(shù)尊。左右兩窟鑿建于北齊皇建二年(561),形制大體同中窟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