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寺,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寺院背靠南坡山,面對東山頂,山載危巖,下臨深谷,依山做基,就巖起屋,結構奇特,造形協(xié)調。其殿宇樓閣的布局,地方特色頗濃,對稱中有變化,分散中有聯(lián)系?;乩瓤芍苄?,街道能上下,是一座勞動人民別出心裁的杰作。白云寺,整座寺院規(guī)模宏大,保護完整。全寺占地面積為2800平方米,建筑面積1930平方米,有殿堂50余間,是一處前后三進的幽深院落。在中軸線上,最南是東西向的高大外墻,正中為山門,墻頂筑有關公樓。第一進院落,在穿過月臺后即為明代嘉靖年間所建的過殿,面闊三間,進深四間,前后檐帶走廊,前面四根明柱均為八角形石柱,東西兩邊各建有舍房一排。二進院內,地勢明顯升高。院內大殿,是七洞十字窯,外有前檐走廊,正中有釋迦牟尼塑像一尊,殿頂座樓房三間,正中設置一尊木雕千手觀音像。東西兩邊,是各帶有寬大走廊的窯洞五間。順大佛背后,穿小徑而上,即第三進院。正面三間地窯,東西各有十字窯三間。后殿是五間十字窯,窯間廣闊,屋宇高大,內有泥塑10尊,外面滿壁裝飾,十分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