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翁廟又名純陽宮,在山西高平縣城西北10公里伯方村,規(guī)模宏大,布局嚴謹,是當?shù)氐澜虖R宇,始建年代無考,明嘉靖十七年(1583年)重修?,F(xiàn)存前部為山門、鐘鼓二樓,后中部有樂亭、仙翁亭、仙翁殿、東西配殿和走廊。
高平仙翁廟,道教宮觀。在山西省高平縣城西北十公里處的伯方村。布局宏大,規(guī)模宏偉。始建年代不詳,明代嘉靖十七年(1538)重修?,F(xiàn)存前部有山門、鐘鼓樓,后部有樂亭、仙翁殿、東西配殿及走廊。仙翁殿為主體建筑,殿內(nèi)供奉呂洞賓塑像,尊稱“仙翁”并以名得廟,該廟亦稱純陽宮。殿寬五開間,懸山式,前檐施通長大額枋一道,額上用五鋪作斗拱承托屋檐,殿內(nèi)無柱,六檐袱通達前后檐外,梁枋簡潔規(guī)整,殿頂琉璃脊獸完備、龍鳳、花卉、力土等,比例和諧,制作精工,色調(diào)純樸,堪稱明代琉璃中的佳品。正脊鴟吻背面,留有嘉靖十七年銘記,為琉璃燒制與殿宇重修年代,一九九八年當?shù)厝罕娕c伯方煤礦集資進行了整修。
上黨地區(qū)自古有“伯方的廟、市望的塔、秋子的戲臺子、圣皇嶺上的好挑角”民謠流傳至今,打動了許多人的心扉。筆者和有豐富經(jīng)驗的古文化研究學者李玉振老人用兩年的時間,對高平八景之一的總圣仙翁廟進行了考證,發(fā)現(xiàn)此廟“道邁前烈、聲高自古”,廟內(nèi)“唐壁畫”是國寶,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山西省晉城市考古專家在高平境內(nèi)的伯方村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仙翁廟發(fā)現(xiàn)一幅保存完整的巨幅帝王像壁畫,經(jīng)考證,該壁畫的主人為唐玄宗李隆基。
據(jù)專家介紹,唐玄宗巨幅壁畫像分別畫在仙翁廟內(nèi)的東、西兩個山墻上,總面積達60多平方米。其中東墻壁上記載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到泰山封禪時求仙助道的壯觀場面,西墻壁上記載的則是從李隆基泰山封禪歸來的情景。東墻壁畫中唐玄宗神態(tài)逼真,儀容不凡,西墻則表情焦慮偏瘦,不如東去封禪時神采奕奕。
專家們根據(jù)大明成化年間的一塊石碑的碑文推斷,早在大明成化以前此廟宇已經(jīng)存在,且“歷代修崇加封圣號不計年矣?!睆谋诋嫷娘L格推論,其仕女造型豐腴,應屬唐宋時期典型的工筆畫法。
早在貞觀年唐太宗李世民把春秋時期思想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老子封為“玄元皇帝”頂禮膜拜。作為“本土國教”加以崇尚??偸ハ晌虖R的創(chuàng)建與唐玄宗“尊崇道教”,在全國推行道教有關。開元29年唐玄宗根據(jù)自己的夢幻,派人到周至樓找到一張老子像,迎置慶興宮“命畫玄元皇帝真容,分置諸州開元觀”據(jù)《冊府元龜》記載:“天寶八年在潞州舊居啟圣宮,玉造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及帝真容(玄宗)”。擬佛之制,唐玄宗畫像、石雕像、塑像遍及各地。特別是在上黨發(fā)祥地備受尊崇。唐玄宗是一位很獨特的帝王,把自己的真容塑到道觀之中,唐玄宗不僅把自己造成了神,還把大臣的畫像刻入神殿。
2004年4月21日《太行日報》晚報版發(fā)表《高平發(fā)現(xiàn)唐玄宗壁畫》后,央視國際頻道于5月9日16時40分播發(fā)《山西高平境內(nèi)仙翁廟發(fā)現(xiàn)一幅保存完整的大幅帝王畫像,畫像上的主人是唐玄宗》。5月13日《山西日報》報道:高平驚現(xiàn)唐玄宗巨幅壁畫帝王像,畫像上的主人是唐玄宗。引起國內(nèi)外史學家和文物研究人員的關注,許多學者光顧研究。2004年9月1日山東泰山學院,泰山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周郢等人專程來高平進行研究。并撰寫《嚴若翠華舉,登封圖乍開》文章,認為《唐玄宗泰山封禪圖》與史書記載一致,并提供了一些新證,佐證史實。
總圣仙翁廟里的壁畫,畫筆流暢,勢仗雄俊,畫法簡潔明快。衣帶、皇羅傘、旌旗尤顯飛動,畫像眼神凝聚力非常強,眼神有活現(xiàn)之感,此畫非一般工匠之筆。壁畫沒有被重彩的記錄,仍原澤原貌、古仆典雅。
景龍三年十月二十五日,李隆基以臨淄王身份出任潞州別駕,由潞南二里金橋,途經(jīng)高平返回京城。在潞州常有童謠說:“圣人持節(jié)度金橋,羊頭山北作朝堂”?!督饦驁D》畫卷主要渲染李隆基在潞州任別駕一職,從此走向“圣皇”“總圣”的關鍵標志性建筑?!督饦驁D》與《東封圖》繪制一個時期,均是在開元十三年東封泰山,回潞州產(chǎn)物??偸ハ晌虖R在設計上,已經(jīng)考慮到《金橋圖》意,在《東封圖》大殿前,專門仿潞南二里金橋,設計建造了精美的“金橋”。在采用石料上有所區(qū)別,潞南二里金橋為青石橋,仙翁廟無水流通,采用的是沙石橋更顯“金橋”輝煌經(jīng)典。建筑設計主要采用了宮殿式與園林結構融為一體的獨特風格,體現(xiàn)了“圣人持節(jié)度金橋,羊頭山北作朝堂”的構想。
2004年10月15日,在整修仙翁殿東側配殿時,村民申福則在地塊磚下,發(fā)現(xiàn)一枚開元通寶銅錢,據(jù)專家確認,該錢幣為開元初幣制,有流通的痕跡,銅花銹斑清楚,內(nèi)括自然磨損正常,為開元真鑄幣種。
在大陽泉村東閣之南,與真武觀音廟一墻之隔處,有一座“石洞坐其下,高閣隆于上”的建筑,人稱“仙翁廟”,占地150平方米,下面是兩孔窯洞,可供人居住,沿階向上有正殿三楹,面寬5.6米,進深2.5米,出檐1.2米,殿內(nèi)為龕式神仙塑像,正中神龕,高1.7米,寬0.8米,進深0.3米,上面刻有“神恩浩蕩”四個字,神龕內(nèi)有葛仙翁坐像,西檐下立“創(chuàng)修仙翁廟碑記”,由歲進士董注撰書,院內(nèi)有重修小碑一通。
仙翁廟始建于清嘉慶23年(1818),至道光六年(1826)全部竣工。這是一座染人祭杞行業(yè)宗師的廟宇。先由陽泉村人,在山東走染坊的馮敘發(fā)起。馮敘系馮氏三十二世,多年的印染生涯使他技藝精湛,成了當?shù)氐摹皫煾怠保蚨抑斜容^富裕。他決心以建仙翁廟為已住,于是就聯(lián)合趙旺、姚志等人向村中走染坊人家募捐,經(jīng)過九年努力,終于修成了一座院落式廟宇。山門、圍墻、石階、碹窯、殿宇、廊坊應有盡有,只是礙于神與仙的等級規(guī)范,才使頂脊無龍鳳雕花,頂角沒有赿獸。
遠在周代,染人就有了專司染布缸神,稱謂梅、葛二圣,并規(guī)定其祭祀日是四月十四和九月九日,此二圣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是上古時,黃帝命梅、葛二人司職彩色變幻,他倆就以靛蘭無廢為主,硬制出五彩繽紛的各種染料,以黃為尊,以花色為鮮麗,教人們把美麗的色彩用在日常生活之中。
二是說:古代有一位老人,在大樹下休憩時,經(jīng)常見到一種葛鳥飛到樹上啄食梅果殘果落地后,地面上就是一片黃色。細心的老人把葛鳥啄梅果的動作視為神仙點化,以中悟出了配制各種顏色的道理。梅葛成了神仙的化身,人們就尊崇葛、梅二仙為染神。
隨著道教的興起,道教中不乏飛煉導引之神仙。印染行內(nèi)“甕起金花,石生珠露”的變幻美妙又與煉丹之術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就把染神葛圣和煉丹高手葛仙翁視為同一個神仙來設檀供奉祭拜。葛仙翁被染人尊為染布缸神。
葛仙翁本名葛洪,江蘇句容人。東晉時生于江南豪門世家,葛洪年輕時以儒家名噪一時,兼具文才武略。二十歲時就因作戰(zhàn)有功,被封為伏波將軍,但他們志趣喜好卻是神仙導養(yǎng)之法。
葛洪出身煉丹世家,他的伯祖父葛玄在三國時稱“仙公”系左慈的徒弟。他為了學得祖上煉丹秘術,特意拜“仙公”高足鄭隱為師,得其真?zhèn)鳌:笥职菽虾L仵U靚為師,學習占卜道術,娶鮑靚之女鮑姑為妻。
葛洪近四十歲時辭官離家,來到杭州寶石山的西山嶺上結廬修煉,靜心參道。道號抱樸子。一邊修道煉丹,一邊采藥為百姓治療,給當?shù)厝俗隽撕芏嗪檬?,這里的人就把他稱作“葛仙翁”,把他結廬的山嶺叫成葛嶺,在葛嶺上又修起了“葛仙祠”,后又擴建成“抱樸道院”。
葛洪晚年又在廣州的羅浮山上煉丹采藥開創(chuàng)了嶺南道教之地,八十一歲仙逝于羅浮山上,人們?yōu)樗藿恕皼_虛道觀”,觀中的“長生井”是葛洪煉丹時鑿砌,井水非常珍貴,曾有“一斗米換一斗水”之事。
葛洪是東晉道士,又是道教理論家,煉丹家和醫(yī)學家。著有<抱樸子>七十卷,<金匾藥方>一百卷;<神仙傳>七卷。
仙翁廟是一座小廟,建筑風格上平淡無奇,然而它所反映的卻是染人的歷史。遍游方園幾十里之廟宇,專為染人宗師葛仙翁隆重祭祀者卻只此一處。每年的正月初九,陽泉村附近的染人都要為仙翁爺擺供上香,并為其獻戲祝壽。染人及家屬都要去廟內(nèi)跪拜,祀求保佑平安。
仙翁廟代表著平定一批走染坊的生意人,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歷史,是值得保護的文化古跡。
仙翁廟的護廟構思也頗具新意;一般廟宇都是隔幾十年捐資重修。而仙翁廟卻是以廟下窯洞出租,用房租來作為補修廟宇的資金。舊則新之,破則修之,使廟貌常年保持美輪美奐。院內(nèi)的一通小碑上就有道光12年至25年用房租維修廟宇的工程記載。仙翁廟管理廟宇之法值得研討。
謎題
《高平縣志》、《中國名勝詞典》(1981年)記載:仙翁廟位于高平市區(qū)西北8公里的寺莊鎮(zhèn)伯方村,廟內(nèi)建有仙翁殿,內(nèi)供八仙之一呂洞賓,被尊稱“仙翁”,故名仙翁廟。建筑規(guī)模宏大,結構嚴謹,東、西、北三面內(nèi)壁上繪有精美的壁畫,內(nèi)容為八仙人物故事,保存基本完好,始建年代無考,有元代建筑風韻。
經(jīng)考證,仙翁主人不是呂洞賓,而是倒騎毛驢的張果老。大殿西側現(xiàn)存一塊明成化七年《重修總圣仙翁廟記》載:“高平之邑,其來尚矣,境內(nèi)多有名山大川,古廟靈祠,四方往來顧瞻者莫不嘉其山清水秀,地界秀麗。本村之西有一名山清意蘸財山,此山巔之上有一平地,方圓可有數(shù)十畝,上有古跡,總圣仙翁廟在焉,即古真仙景也,古人云,仙翁即世所謂張果老是也?!?/p>
大殿東側現(xiàn)存明嘉靖四十四年《重修仙翁祠》碑文記載:“余考王屋山石洞記云:張果隱于穎州,常往來汾水,乘白驢日行千里,休則疊之,其厚如紙,置巾箱中,乘則以水噴之如故。唐玄宗譴人迎之累呈仙術,封其所居山日,時立廟祀之,吾泫伯方村故有祠?!憋@而易見,在明成化,嘉靖之前伯方村“故有祠”祀之張果老。
《高平縣志》載“始建年代無考,有元代建筑風韻”。據(jù)大殿東側明景泰六年《重修總圣仙翁廟》碑文記載:“考古迄今,黎庶耄耋之年不計年矣,在拆修西南果角時發(fā)現(xiàn)檁木內(nèi)寫有皇慶二年社長張伯溫等創(chuàng)建東廡”的記載。故《高平縣志》“有元代建筑風韻”不足為怪。在皇慶(元朝中期)二年之前“東廡”完成,說明此廟主要建筑已經(jīng)完成,據(jù)明成化七年《重修總圣仙翁廟》碑文記載:“自唐宋至我朝,其廟感應之靈驗不計年矣”?!白蕴扑沃廖页钡挠涊d較為準確。
總圣是誰?
《高平縣志》載:廟稱“仙翁廟”。在景泰6年、成化7年、嘉靖44年等多塊碑文中稱“總圣仙翁廟”,而不單稱“仙翁廟”。稱總圣仙翁廟應有其命名的道理。有人傳說張果老就是“總圣”,還有人說孔子就是“總圣”。對此傳說筆者存有異議。據(jù)史料記載:民間神話傳說中的八仙為張果老、鐵拐李(李鐵拐)、漢鐘離(鐘離漢)、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八仙故事多出現(xiàn)于唐、宋、元、明記載。八仙傳說不一,姓名很不固定,早在唐代已有“唐八仙”。至明吳元泰《八仙出處東游記傳》面世之后,才確定了八仙姓名?!杜f唐書》有張果傳曰“則王時隱于中條山,往來汾晉間,時人傳其有長年秘術,自云年數(shù)百歲矣,則天譴使召之,果佯死不赴。開元21年玄宗令通事舍人裴晤往迎之,果對使絕氣如死,良久漸蘇,晤不敢逼,馳還奏狀,又譴中書舍人徐嶠齋圣書以邀迎之,果乃隨嶠至東都。玉真公主早歲好道,欲降先生,果大笑竟不奉,屢辭歸山。因下制曰:“恒州張果先生游外方者也,跡先高尚,深入窈冥,今特行朝禮,爰畀寵命可銀青光祿大夫,號曰通元先生,賜以衣服、雜彩等便放歸山,乃入恒山,不知所之?!笨梢娤扇瞬皇恰笆ト恕?,圣人在古代有嚴格的界定??鬃釉谔瞥懹^年,唐太宗下詔尊“孔子為宣父”,在兗州特設廟殿。武則天自稱“三圣”,麟德元年元旦泰山封禪時,回駕途經(jīng)曲阜縣,幸孔子廟時追尊為“太師”。所以在唐朝孔子僅稱“宣父”、“太師”,未達到“孔圣人”的高度。圣人,舊指品德智慧極高的人,古代對帝王的尊稱或指臣民對君主的尊稱。經(jīng)過反復考證:“總圣仙翁廟”奉祀的不是一個人,總圣在上,仙翁在次。仙翁殿東西兩側壁畫中的帝王畫像唐玄宗李隆基,正是總圣主人。唐玄宗借鑒武則天“三圣”之稱,自封“圣皇”“總圣”為圣人代表。
壁畫主要謳歌的是唐玄宗和張果老,正殿中央(北墻)為張果老像,兩側侍女陪伴,唐朝文武百官畢恭畢敬、頂禮膜拜。東、西墻主要是唐玄宗泰山封禪圖。三墻壁總面積130.46平方米,計125個人像、飛仙、飛禽走獸、龍飛虎躍、仙鶴降書,侍女俊俏、文官嚴整、武士雄威,西墻壁畫李隆基表情略顯焦慮微瘦,明顯有一路風塵仆仆之感。東墻壁畫唐玄宗氣色明顯神采奕奕,容光煥發(fā),一派“得道志滿、榮歸故里”的帝王風范。身后有仙人為其奏樂歡送、迎面有地方官員夾道相逢,場面宏大,十分壯觀。經(jīng)與史書記載“儀范偉麗,有非常之表”和《中國史通》收載的唐玄宗畫像核對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