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古方國?!对涂たh圖志》謂:“費縣,古費國也。 ”春秋初期為魯懿公之孫費伯之邑?!墩撜Z》所記孔子為魯司寇時,曾“墮三都”,費即其一。漢置費縣,屬東??ぃ瑬|漢屬泰山郡,晉屬瑯琊國,劉宋為瑯琊郡治。北魏太和年間移治枋城,此城遂廢。
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正月二十七日,高宗弘歷南巡,途經(jīng)費縣,曾題詩一首,名曰《費阝城覽古》:季氏初頒邑,南遺乃筑城。庶幾仆文出,不改井恒成。無度卑公室,有權(quán)擅上卿。名言思史墨,宜慎器和名。
故城遺址呈長方形,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1公里,周長6公里,面積約234平方公里。故城南半部土地平坦,是當年王府和市井所在地。隨處可見一些古代瓦礫、陶片和磚塊等。當?shù)厝罕姺Q此處為季王城。故城內(nèi)坐落著古城里、西畢城、寧國莊3個自然村,城垣輪廓依稀可見。 北城墻長954米,西城墻長2170米,東城墻長1935米,南城墻長1077米。 近似長方形。城內(nèi)偏北部有一丘陵,東西橫列,嶺北俗稱“兵馬城”,順嶺南下俗稱“宮殿區(qū)”。城中部有小月河經(jīng)古城里注入浚河。
故城內(nèi)經(jīng)常出土文物。在兵馬城常見銅箭鏃、鐵刑具等;宮殿區(qū)內(nèi),多“千秋萬歲”瓦當、銅鏡、五銖錢、石錢范、犁范、磚、瓦等;城東南角和東部不斷發(fā)現(xiàn)春秋戰(zhàn)國墓;城西南角為居民區(qū),磚、瓦遍地,堆積厚度近60厘米。另在宮殿區(qū)之東有季桓子井一眼,井旁有石碑兩幢:一為清乾隆年間費縣知事駱大俊所立,中刻隸書“季桓子井” ;一為嘉慶年間山東督糧道孫星衍同知縣郭志青所立。
古遺址西面原有費阝城湖,與故城毗鄰。今已毫無痕跡,僅“水湖”村名,可以證明它在歷史上的存在。
2013年5月,被國務(wù)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費縣城西北10公里處的上冶鎮(zhèn)南,浚河西岸,有一座古城遺址,便是費國故城。據(jù)《史記·魯周公世家》記載: “厘公元年,以汶陽、封季友”。這座古城原是一個古老的東方姬姓封國的國都?!兑手葜尽し庵尽份d:“費阝國,姬姓,伯爵,文武之后,春秋時去‘阝’為費?!焙蟊霍攪滩?,成為魯國大夫季孫氏,即季友的封邑。季友,春秋魯桓公季子,即魯桓公小的兒子,魯莊公弟,名友,號成季,故稱季友,又稱公孫友”。這就是季王城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