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寺始建于東魏天平元年(公元534年)左右,寺內(nèi)供奉一尊千年古佛——丈八佛。據(jù)考證:唐天寶;金天眷;元貞;明成化、萬歷、崇偵;清道光均重修過。毀于清末年間,未有修復。98年經(jīng)政府審批,并撥地20余畝,由深圳LTAT集團總裁歐通國先生出巨資復建天王殿,丈八佛殿,大雄寶殿和東西廂房。使興國寺重新恢復展現(xiàn)于世。 佛力加持,龍?zhí)熳o佑。公元2004年中旬,由安徽省,大九華山,百歲宮出家僧人釋常固師傅接管興國寺。師傅在短短的幾年里,共為寺里籌集善款500萬左右。建有居士寮房,念佛堂,齋堂等配套設施及全寺的地面硬化,大雄寶殿的開光,法器的健全等,使興國寺恢復了昔日的巍巍壯觀與金碧輝煌。 丈八佛造像位于山東省博興縣湖濱鎮(zhèn)丈八佛村北興國寺遺址上,1992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明保護單位。該造像雕造于東魏天平元年(534年),為一青石立式圓雕造像,通高7.1米、像高5.6米。高肉髻、方面、大耳。著褒衣博帶式通肩袈裟,內(nèi)著僧祗支,胸前結帶。雙手作施無畏與愿印,赤足立于覆蓮座上。蓮座正面中間浮雕力士、博山爐、迦婁羅。正面兩側及左、右刻四組26個供養(yǎng)人。 興國寺始建于東魏天平元年(534年),佛像高2.3米,面積不清。北齊天保年間(550年~559年)有丈八佛大殿,隋、唐、宋皇統(tǒng)及天眷、明成化及萬歷都重修過。清道光年間寺院布局有正殿(丈八佛殿)、三佛殿、關圣帝君殿,三殿呈扇面形布局。清末寺廢,僅存正殿。民國初年殿祀,造像露立于天。
丈八佛故事在博興縣東南10公里處的湖濱鎮(zhèn)寨高村北有一個寺院,“興國寺”。據(jù)史料記載,興國寺始建于公元534年。興國寺內(nèi)有一尊青石雕佛像,總高6.75米,底7.29平面積,坐北面南,面善和顏悅色,左手向上右手向下,身披袈裟,內(nèi)穿僧祗波紋似水,細膩清晰,赤足矗立蓮花座上。此佛就是聞名天下的“丈八佛” 丈八佛是怎么來的呢?這兒還有一段關于丈八佛來歷的傳說故事。
1400多年前的某一年,這一帶久旱無雨,顆粒不收。河干井枯,方圓百里取水難,所以這兒的人們饑荒交迫,力不自然,最終人們?nèi)旧衔烈?,家家戶戶死的人都沒人抬出去埋葬了。
村里有一個年輕人與自己的一個瞎母相依為命。母親染上瘟疫冷熱反復無常非常痛苦。年輕人看到母親如此痛苦,無法地跪在母親炕前安慰,為母親祈禱,然而都沒有用。眼看母親奄奄一息,干裂的嘴唇蠕動了一下,有氣無力地:“兒啊,我喝水?!?/p>
跪在炕前的兒子急忙在屋里找遍了所有能盛水的器皿,也沒有找到一滴水。
母親又一次:“喝水?!?/p>
年輕人看到母親如此,他心如刀絞。母親生我,養(yǎng)我,而我不能為母親取一滴水。他再一次看母親干裂的嘴唇,不由得心一動,母親嘴唇干裂出血。血!他天性處于本質救母心切,不由自主地將手咬破,鮮血一滴一滴地滴在母親的嘴唇上。
母親的嘴唇蠕動了。須臾,母親慢慢睜開眼,長吁一口氣,望著兒子慘白的臉,眼角流下了淚。
年輕人朝著母親欣慰地笑了:“娘,你醒了。好好睡一覺歇歇就好了,我去給你弄吃的?!?/p>
母親點點頭。
年輕人望著母親合上眼,剛要去給母親弄吃的,感覺頭一暈,慢慢地趴在炕沿睡去。
這時,一個頭挽發(fā)髻,紅方圓臉,面帶微笑,腳踏蓮花的人來到年輕人面前道:“佛在心中,眾生在井。”
年輕人猛地驚醒,方知是一夢,細細回想夢中之境:“佛在心中,眾生在井?!?/p>
這時,年輕人似有感應似地,猛地想起村北有一口井,他急忙去看個究竟。
年輕人來到井前一看,井里的水滿滿的。他興高采烈地高喊村民:“井里有水了,井里有水了,快來打啊?!?/p>
村民不信:“是想水想瘋了,天不下雨哪兒來的水。”
有的村民將信將疑來到井前一看,果然一井清澈的水。
村民們高興地很快取回水。一傳十,十傳百,隨之,遠處的村民也前來紛紛取水。這方百姓通過飲用了這眼井里的水,瘟疫也消除了,人們的身體也恢復健康。
這方村民從此得到了生存和安全保障。然而年輕人把瞎母養(yǎng)老天年入土為安的時候,他卻在某一年的正月初八日,他不知不覺走到村北這口井前突然不見了。
村民們在此打撈了好幾天也沒有撈上什么。誰知,到了七七四十九日這天,這口井里紅光照天,驚雷轟鳴。須臾,一尊金身披著袈裟的石佛紅光滿面地,座北朝南蓋住了這眼井。佛身高一丈八,因此人們稱:“丈八佛”,威嚴矗立。
人們這才幡然醒悟,年輕人是:“滴血救母,井水救民”竟是佛緣救世。因此,方圓百里的老百姓每到正月初八這一天,為了紀念這位:“滴血救母”轉化為佛的年輕人,紛紛前來降香供奉。再后來,在一位姓張的知縣的支持下,建起了寺院“興國寺”,寓意興國利民。
興國寺歷盡時光,人間滄桑,曾歷經(jīng)大的滅佛運動和無數(shù)次戰(zhàn)火運動的襲擊,寺院蕩然無存,只剩下千瘡百孔孤零零的丈八佛依然矗立在蓮花座上審視著人間的變遷。然而,尤其是延伸到1400多年的20世紀60年代的一次浩劫,丈八佛遭受了身首異處的劫難。一直到1979年,在政府的重視關懷下,丈八佛才又恢復了原貌。
20世紀80年代最初,廣東省沿海的漁民歐通國一次出海捕魚,遭遇狂風,巨浪將漁船打翻??耧L巨浪,波濤連天。歐通國無力掙扎,一次次被推到風浪尖上。歐通國心想:“這次完了,認命吧。唯獨愧疚的就是家里的老母怎么辦!”淚水溶進了海水。就在此刻,眼前恍惚出現(xiàn)了一個身穿袈裟,霞光閃閃的金佛,用他的左手把他托上岸后,化一道金光消失了。
歐通國念念不忘這救命之恩。隨著改革開放的政策,歐通國也發(fā)祥了,他也越發(fā)感恩思念當年救他命的金佛。因此,憑著他的感覺,朦朦朧朧的印象,虔誠地游遍祖國的各個佛教圣地,尋找當年救他生命的恩人——金佛。心誠則靈,一日,他來到博興縣,見到了他苦苦尋找已久的恩人,就在眼前。
當他來到丈八佛跟前時,忍不住淚如雨下,跪地便拜。又見丈八佛露天村邊,遭受風雨摧殘,烈日暴曬,飽嘗著這荒涼凄慘的處境,一陣心酸。因此,為報恩,歐通國和當?shù)卣套h自己投資410萬重建已無跡象的興國寺。于1998年丈八佛安身立命地置身于金碧輝煌的興國寺的大殿之內(nèi),有了一個眾望所歸的福地。
興國寺因“丈八佛”而名揚天下。“丈八佛”雕造于東魏天平元年(公元534年),系青石、單體立體圓雕,通高7.1米,佛像高5.6米,比人們常說的一丈八尺高出0.2米。因古時以“一丈八”為雄偉、高大,故名“丈八佛”。
“丈八佛”身穿通肩袈裟,方面大耳高髻,手施無畏與愿印,赤足立于一高大的蓮花座上;佛像面部表情莊重而慈祥,沉靜而和藹可親。蓮花座為覆蓮座,高1.55米,,重約19噸;蓮花座正面刻有力士、博山爐和金翅鳥,兩邊刻有四組共26個供養(yǎng)人,蓮座的左、右和后面刻有銘文。整個造像比例準確,造型生動,衣紋流暢,體現(xiàn)了東魏時期能工巧匠的雕造風格,是我國平原地區(qū)目前所發(fā)現(xiàn)的單體圓雕石造像,1992年被確定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丈八佛”自座落于興國寺后,經(jīng)歷了歷史上三次大型滅佛運動和無數(shù)次小型滅佛運動。十年浩劫又身首異處,直到1979年才恢復現(xiàn)今的雄姿。歷經(jīng)1500多年的滄桑,“丈八佛”依然風采照人。
至今丈八佛仍舊留給人們一個個難解之謎。當?shù)胤綀A百里之內(nèi),沒有雕刻“丈八佛”的石料,“丈八佛”從何而來?1500多年前,人們依靠手工,是如何把19噸重的巨大蓮花座安放在夯土層上的?然后又用什么辦法將如此巨大的佛像立到蓮花座上的呢?這里距黃河僅有30多公里的距離,歷史上連年不斷的洪水浸泡,無數(shù)次的地震搖動,但“丈八佛”不倒、不斜、不陷,仍巋然屹立,保佑這里的人民風調雨順、安居樂業(yè),這不能不算是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