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沿革
仙人塔時代為南宋,位于寧國市仙霞鄉(xiāng)。關于仙人塔的修建年代,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據(jù)《寧國縣志》載,仙人塔始建于唐朝貞觀(627—649)年間,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二據(jù)省考古研究所的勘察與測繪,認為該塔建修于南宋紹興十三年(1143),距今861年,在清康熙乾隆年間曾大修過。
文物遺存
仙人塔七層六面,通高26余米,磚木結構,每面寬2米,層層均有拱門及蹬道,由塔體外壁盤旋而上。每層均設有平座和挑出飛檐,上鋪筒瓦,形制秀麗。第二層蹬道兩側,設有佛龕?,F(xiàn)塔內中空,樓板與飛檐均毀。塔基一周層砌磨青磚,中嵌如意紋飾大方磚。塔基內地宮早年被盜,現(xiàn)已中空。塔剎部分,系生鐵澆鑄,高5米,現(xiàn)完整保存了覆缽、仰蓮、相輪及寶瓶。塔剎上通體布滿銘文和花草、蓮花瓣紋飾。全部銘文約有3000余字,大部分是鑄刻捐助人姓名及捐款數(shù)字。相輪上銘文,還列有不少詩句。塔頂生有兩株桃樹,相傳是“飛植天桃”,陽春三月,桃花甚茂,襯著藍天白云,遠近視之,燦若紅霞。
文物價值
仙人塔剎寶瓶上鑄滿陽文,并有“紹興十三年修建”銘文,像這樣多且保存完整的銘文,在我省尚屬罕見,在全國也不多見。仙人塔外型秀麗,婷婷玉立。
文物保護
1998年5月4日,仙人塔被列為安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