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程端忠墓坐落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長嶺鄉(xiāng)撞畈村程端忠墓園。
文物遺存
闊大的程端忠墓坐西南朝東北,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水,四周用塊石圍砌,占地面積約2畝。墓高2.5米,長5米,條石結構。墳前后各立大理石墓碑一塊,前碑高1.65米,寬0.75米,碑文:“皇清同治六年歲次丁卯仲冬月重立,宋伊川之子六安知軍諱端忠謚忠烈程公之墓”,并署有“皇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歲次丁卯六英霍合族重建”字樣。
碑前置噸許石制香爐一尊,豎八方石柱2根(拴馬柱),石人、石馬、石獅各二。墓右即是左圣寺。墓前20米立一高大忠烈牌坊,坊前10米開外有半畝圓塘,是為飲馬池。建炎四年,為紀念端忠,當?shù)鼐用窈统⒃谀狗窟€建忠烈祠,祠內有副高宗手書的對聯(lián):“三川一門兩夫子,六安千古幾知軍”。歷經(jīng)數(shù)百年風雨,左圣寺和忠烈祠幾度被毀占,特別是在“文革”期間,墓地毀壞嚴重,地面建筑幾乎無存,但墓旁的古松古柏依然蒼翠,永遠陪伴這位不朽的民族英雄,不懼強寇,為國盡忠,慷慨赴死,以身殉國的愛國主義精神也將長存于民眾心中。
現(xiàn)在的程端忠墓園現(xiàn)存忠烈祠和左圣寺,經(jīng)重修后整齊肅穆,墓園緊連祠寺,邊籬是用水泥磚石做成的花瓣形圍墻,園內左后側有約60厘米高老碑一方緊靠墳冢,之前有兩米高重修碑及墳冢,兩邊有兩根約1.2米高的石栓馬柱。
文物保護
為紀念這位不朽的民族英雄,從2000年開始,在當?shù)卣年P心下,由程氏后裔和當?shù)卮迕窆餐?,先后投資幾十萬元,對程端忠墓進行修復和重建,使程端忠墓及其附屬建筑基本重現(xiàn)昔日風采。
2007年,金寨縣委、縣政府將程端忠墓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程端忠墓被國家文物局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此舉對程端忠墓的保護、開發(fā)與利用,將具有積極意義。加強文物的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對文化旅游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此處也已成為對后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旅游觀光的一處絕佳之地,可謂“蓮花山腳天葬下,端公忠烈傳千古”。
2013年世程聯(lián)(南京)工作座談會議紀要中報道了保護程端忠墓(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共投資了1千萬,由先政負責牽頭出資,道興會長負責700萬(包括前期投入200萬)、先政出資100萬、副會長會杰出資100萬、學民副會長出資100萬。
歷史
程端忠,謚號忠烈,宋代理學宗師程頤之長子,哲宗時進士。程端忠為南宋抗金名將,公元1129年,與宋高宗率兵于長嶺布陣,激戰(zhàn)數(shù)日,大敗金兵。高宗要愈戰(zhàn)愈勇的程端中將來犯之敵逐出境外,卻因援兵未至,被困敵圍,情形萬分危急。為護主救駕,程端忠夫婦與皇帝、皇后互換龍鳳袍,引開金兵,高宗安然脫身,而端中卻不幸戰(zhàn)死陣中,首級掛城三天,為南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有史記載:“端中血戰(zhàn)失其首而不伏地,金兵駭服。朝廷念其功節(jié)顯著,賜金頭合軀而厚葬?!?/p>
據(jù)傳,安葬之日出棺13口,路過勝利村蓮花組一棺,天氣突然烏云密布,雷霆大作,暴雨傾盆,致蓮花山山體滑坡,將棺木連同送葬隊伍一同埋葬,該地因而得名“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