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英語譯名: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簡稱“北大”或“臺北大”,前身為省立臺北大學行政??茖W校和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國立臺北大學為臺灣頂尖法商名校,在人文社會科學方面,和國立臺灣大學和國立政治大學同為臺灣的所有大學中前三名,為臺灣文科頂尖學府。國立臺北大學與國立臺灣大學及國立政治大學同為臺灣地區(qū)法商教育之佼佼者。
臺北大學前身為1949年設立的臺灣省立行政??茖W校,1950年成立臺灣省行政專修班,1955年兩機構合并改制為臺灣省立法商學院,1961年改組為臺灣省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1971年升級為中興大學法商學院,1993年設立臺北大學籌備處,并展開新北市三峽區(qū)新校區(qū)籌備工作。2000年2月1日正式成立臺北大學。目前有法律學院、商學院、公共事務學院、社會科學學院、電機資訊學院及人文學院等6個學院、21個學系、24個碩士班、10所博士班,將以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為日后的發(fā)展重點。
民國三十八年成立的省立行政??茖W校,是臺北大學最初的根基,嗣后臺北大學又歷經了省立法商學。
分校區(qū)院與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等時期,并于公元2000年改制,成為獨立的綜合大學。
回顧臺北大學歷次之改制與發(fā)展,已完整的紀錄了高等教育各階段的發(fā)展歷史,而歷屆畢業(yè)校友濟濟多士,人才輩出,服務社會各階層的杰出表現(xiàn)與輝煌成就,更印證了高等教育政策過去各階段發(fā)展的正確性。益發(fā)對高等教育的未來發(fā)展充滿信心。
回溯創(chuàng)校歷史已逾半世紀,新舊傳承,源遠流長,本緬懷前賢,策勵來茲之意,謹就臺北大學過去各階段發(fā)展歷史,扼要臚陳于后。
第一階段:臺灣省立行政??茖W校
行政專校成立于1949年11月,創(chuàng)校目的為協(xié)助追隨“政府”播遷來臺之大專失學青年,完成未竟學業(yè),及培育臺灣省實施地方自治所需之各級地方行政干部。行政專校創(chuàng)校之初,由臺灣省立成功中學校長左潞生先生為首任校長,并暫借臺灣省立成功中學校舍授課。1950年5月,行政專校遷往臺北市忠孝東路,暫借臺灣省立工業(yè)專科學校(今臺北科技大學)校舍授課。同年7月左校長辭任,由周一夔先生繼任。嗣于1950年8月,覓得臺北市長春路一一三巷(今合江街五十三號)現(xiàn)址興建校舍,從此行政專校師生得以奠定日后永續(xù)發(fā)展之基石。行政專校成立之初,設民政、財政、計政及地政四科,嗣民政科改為普通行政科;計政科改為會計統(tǒng)計科;地政科改為土地行政科;惟財政科仍沿舊稱。之后又陸續(xù)增設社會行政科、司法行政科、合作科、工商管理科 。
第二階段:臺灣省行政專修班
行政專修班成立于1950年,當時教育部委托臺灣省青年服務團設立“臺北青年接待站”照顧追隨政府來臺之失學大專青年。初名“臺灣省青年服務團附設行政人員專修班”,之后改稱“臺灣省行政人員專修班”,再改稱臺灣省行政專修班。 行政專修班設有教育行政、普通行政、土地行政、財務行政、工商管理、社會教育、社會行政及合作等八科。行政專修班首任班主任為上官業(yè)佑先生兼任,繼任班主任為楊爾锳先生。行政專修班班址初設于臺北市中山北路臺灣省青年服務團內(今臺北市中山足球場現(xiàn)址),其后隨臺灣省青年服務團遷往臺北市大直北安路今臺北市北安國中現(xiàn)址。1955年,行政專修班奉令與臺灣省立地方行政專科學校合并改制為臺灣省立法商學院。
第三階段:臺灣省立法商學院
法商學院創(chuàng)立于1955年,系由“臺灣省立行政??茖W校”及“臺灣省行政專修班”合并改制而成。設有法科行政學系(后改為公共行政學系)、法律學系 、地政學系、社會學系四系,商科財政學系(后改為經濟學系)、工商管理學系(后改為企業(yè)管理學系)、合作學系(后改為合作經濟學系)八學系。法商學院院址為原行政專校校址,在今臺北市合江街五十三號東西兩側;在合江街五十三號東側者簡稱東院,為當年行政及教學中心,建有大禮堂、圖書館、教室、辦公室、學生宿舍、教職員宿舍等校舍。合江街五十三號西側者簡稱西院,最初建有運動場,其后陸續(xù)興建圖書館、社會科學館、行政大樓等。當時因教育經費短絀,各項工程多須分作數次招標始克完成。其中興建社會科學館之經費,即端賴學校師生及校友捐助方得以完成,今日視之亦屬杏林佳話。自西院逐漸興建校舍后,法商學院行政及教學中心遂逐漸移至西院。法商學院除招收四年制之各學系新生外,亦奉準成立夜間部,為臺灣第一所大專院校開設之夜間部(現(xiàn)改為進修學士班與進修推廣部)。
第四階段:中興大學法商學院
1961年7月,“臺灣省立法商學院”與“臺灣省立農學院”合并為臺灣省立中興大學(簡稱中興大學)。中興大學校本部設于臺中市,并同時設理工學院,法商學院仍在臺北市。1969年中興大學復增設文學院,1971年8月中興大學改制為中興大學,隸屬教育部,陸續(xù)增設生命科學學院等,成為一所綜合性的大學。中興大學成立之后,因法商學院位于臺北市,校本部位于臺中市,為求教學行政運作順暢,法商學院仍維持原臺灣省立法商學院之編制與行政體系,人事、經費預算與校本部均分別編列。中興大學法商學院首任院長為周一夔教授,其后繼任院長依序為左潞生、龍名登、何伊仁、張書文、陳聽安、陳文龍、郭昆謨、黃東熊及吳森田等教授。 法商學院與農學院合并為中興大學后,因系所增加,校譽蒸蒸日上,學生人數年年倍增,原本的校區(qū)已經不敷使用。爰經多方尋覓,獲悉今日臺北市民生東路北側有面積九千坪土地,隸屬退輔會之桃園大同合作農場,因毗鄰合江街院址,最為適宜辟為新校區(qū)。爰經多方奔走協(xié)調,并得退輔會趙聚鈺主委大力支持,終使法商學院得以公告地價購得今民生東路校區(qū)土地,得以逐年次第興建運動場、教職員宿舍、育樂館、資訊中心、教學大樓等建物,以成今日臺北校區(qū)之規(guī)模。
第五階段:臺北大學
學校自成立以來,系所學生日增,但受限于校地狹隘發(fā)展不易;此外,法商學院與臺中校本部相隔遙遠,也使得校務工作之推行較為不便,法商學院“獨立”的訴求呼聲也日益增加。經過師生多次集會研商,并獲校友大力協(xié)助,在政府“各縣市至少一所公辦大學”的政策導向下,于1986年獲得教育部同意選定臺北縣三峽鎮(zhèn)為該校之新校區(qū),并于1992年經行政院核準“臺北大學發(fā)展計劃”。1993年,“臺北大學籌備處”成立,由郭昆謨教授擔任籌備主任委員,進行臺北縣三峽校區(qū)的籌備工作。2000年2月1日,臺北大學正式改制成立,首任校長為李建興博士,現(xiàn)任校長為侯崇文博士,校務發(fā)展顧問為王惠鈞博士、高強博士。截至2008年7月止,已有大小建物共30馀棟;校地59.32公頃,于全國大學院校中排名第21位,校園面積尚略大于臺中的中興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