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塘掛面是安徽肥東特產(chǎn),該技藝始于清末民初,由竹塘村村民從江南地區(qū)學成歸來后結(jié)合本地食材改良而成。一碗純正的竹塘掛面,前前后后需要經(jīng)歷淘麥、磨粉、和面、揉面、醒面、盤面、上竹、晾曬等足足18道工序。步驟之繁瑣,技法之講究,便見得竹塘掛面制作之艱難。繁復的制作工藝讓面條的口感獲得了極大的提升,竹塘掛面不易碎、有勁道,面湯不濃,入口綿密,且無需放鹽,無論是白水煮面,還是葷湯下面,都別有一番風味。
合肥竹塘食品有限公司?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91340122MA2MUYDK3F
注:信息整理來源于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企業(yè)檢索信息,檢索時間為2025年9月15日,檢索結(jié)果僅顯示截至當前已完成換標的市場主體信息,對于在產(chǎn)品保護要求中列明的專用標志使用企業(yè),如尚未完成換標,不會在本結(jié)果顯示。以上排名不分先后,僅供參考。
2023年6月,肥東縣竹塘掛面協(xié)會申請的“竹塘掛面”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在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注冊成功,成為肥東縣首件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竹塘掛面制作技藝于2023年入選合肥市第八批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tǒng)技藝類),2024年合肥市人民政府再次將其列為市級非遺項目。
橋頭集鎮(zhèn)竹塘社區(qū)是中國三大掛面村之一,有著百年傳承手工工藝。做掛面?zhèn)鹘y(tǒng)在這里延續(xù)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傳承,風風雨雨,從未間斷。
竹塘社區(qū)位于橋頭集鎮(zhèn)西南約8公里處,轄26個村民組,4774畝,3111人。這是一個以傳統(tǒng)手工掛面聞名的小村,與四川中江縣覺慧村、陜西時下村并稱為中國的三大掛面村。小村里傳承于清末民初江南一帶的傳統(tǒng)掛面手藝,贏得了不少人的關注,上門購買掛面的人們踏破門檻。
手工掛面制作技藝是竹塘當?shù)胤沁z項目,竹塘掛面的制作堅持純手工,歷經(jīng)和面、揉面、醒面等多達18道工序,每一道都蘊含著精湛的技巧。
1、首先要按照十斤面粉、半斤鹽的比例和面,這樣才能保持面的筋道,然后連面帶缸朝一個方向轉(zhuǎn)動,不斷揉捏一個小時,再醒上四五個小時,才能進行搓條和盤條。
2、要搓成小條,把條搓得有手指粗,搓成手指粗之后盤上,一定要搓得均勻。
3、搓成手指粗的面條要盤在面缸里,再醒上一陣子后就可以繞面了。繞面的工具都是自制的,兩根長筷固定在長凳上,面條按照順序依次纏繞。注意手法,一繞一摘,摘斷,把它用手捏緊了,放到面箱里面就可以了。
4、面繞完后,會被掛在近2米高的架子上,不斷拉長,晾曬三個小時左右,柔韌、細膩的竹塘掛面就制作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