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九水風景區(qū)位于青島市嶗山區(qū)。“北九水”為白沙河的中游峽谷地帶,分為內、外九水,外九水自大嶗觀村北的菊灣溯至太和觀,長約5公里;內九水自太和觀溯流而上至靛缸灣,長約3公里。澗水順流而下,遇峰、崖、屏、嶂必折,折處必彎,彎處必漩,漩處必涌出一潭澄水。清人的游記中說,河流“隨山而下,山橫轉,水即一折,溯流而上,至上源凡九折,以命名云”。
北九水風景區(qū),融合自然美景與道教文化,以險峰幽谷、清溪流水為特色,提供徒步探險、觀瀑賞景、參禪悟道等多元文化與娛樂體驗。
嶗頂源泉之水從海拔1100多米的高峰順勢而下,中途又匯集了眾多的溪流,凌空瀉入靛缸灣,又從靛缸灣溢出,沿著長長的深山峽谷,彎彎曲曲,時急時緩,時聚時散,奔騰而下。
這樣一來,再配以兩側群峰聳峙,禽鳥啼鳴,奇光薈萃,綠樹成蔭,山與水相互纏繞,形成了一步一景、一灣一色的瑰麗畫廊風光。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澗清溪一條琴。
人們常說:"不到北九水,不算游嶗山。"北九水以其麗山秀水繪就的優(yōu)美畫廊,馳名中外。
這里可謂"五步一換景,十步一重天",隨處可見的象形山石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清澈的流水千回百轉,浪花雪白,潭水碧綠,變化無窮。
當步入這幅巨大的畫廊時,自己也自然而然變成了"畫中人"。
嶗山南麓也有處"九水",稱為"南九水",故此這里稱為"北九水"。北九水又分為"外九水"和"內九水"。外九水、內九水在長長的峽谷中一共拐了整整18道彎。進入北九水,自外一水可以直接乘車抵達內一水,漫步領略"九泉十八潭"之美景。
九水風景區(qū)的諸名勝中,當推內九水最佳。
在嶗山白沙河上游,白沙河源出山頂北麓,河水經山腳而折流,有九折;人行河畔小路,轉折處須涉水而過,亦九涉;每涉一次為一水,故稱九水。九水又分內九水、外九水(即北九水)和南九水三路,其中以北九水的景觀較為著名。
一水至九水是從水的下游上數(shù)的。白沙河的上游為北九水,北九水又有內外之分,自大嶗至太和觀(即北九水村)為外九水,自太和觀至靛缸灣(魚鱗口、潮音瀑)為內九水。北九水是內外九水的分點,也是一個極為清幽的風景點。
太和觀已經重新修建。由此逆流至內九水的終點-靛缸灣瀑布,為清一色的花崗石石板路,大約3公里。
北九水村滾水橋左側的大水潭為內九水的一水沿流而上至雙石屋村,村中房屋全是石砌,村外有一深潭,這里就是二水。
再往前行就到了三水,這俗稱“鷹窩河”。越過四水,就到了著名的“飛鳳崖”,即五水。再行不遠,是一片赫黃色的摩天巨崖。
巨崖的石紋一律橫向,這就是六水有名的“錦帆屏”也叫做“錦帆嶂”。和錦帆屏相連的還有高聳入云的“連云崖”,這里就是七水。再往前就是八水的“牙門”,由此向上攀登,就到了九水的“金華谷”。峰回路轉,即聽到瀑布的如雷巨聲。
內九水的盡點靛缸灣亦稱“潮音瀑”泉水隨山勢三折而落,最后傾入靛缸灣。
灣對面石壁上,刻有葉公綽寫的“潮音瀑”三個大字。灣內水深石碧,呈靛蘭色,水味甘冽。在夏秋之交雨水充足時,瀑布寬數(shù)米,以排山倒海之勢傾入灣中,水沫飛濺,有如細雨,蔚為奇觀。
循環(huán)線
溪回谷轉疑無路,忽聞仙樂一聲聲。
沿內九水河谷可從兩條線路游覽蔚竹庵:一條是從內四水向上不遠處,溯東北方,走過懸索橋,沿山谷上行,就進入了一個翠竹蔥郁、古樹參天的清靜世界。蔚竹庵就在這里。游完蔚竹庵,沿山路向上繞行,又可到達觀景臺。后向下繞行,便進入"北九水畫廊"的盡頭--潮音瀑。
蔚竹庵
蔚竹庵建于明萬歷十七年(1589)。當時全真華山派道士宋沖儒來到這里,見山巒迭翠,澗水鳴琴,清靜幽雅,實為道家清修之勝境,便不畏艱辛,建道庵于此。整個道庵占地2.6畝,建筑面積為150余平方米,分前后兩進殿院,有正殿3間、道舍10余間。位于庵東側的古銀杏樹,樹高25.6米,胸徑1.1米,樹齡有800余年。蔚竹庵西南方那株銀杏樹,樹齡有400余年
蔚竹庵是"嶗山著名十二景"之一-"蔚竹鳴泉"。
潮音瀑
分明溪谷水溶溶,何來澎湃潮水聲?巖壁上"潮音瀑"3個字是葉恭綽的手書。葉恭綽是20世紀30年代南京國民政府的水利 部長。右邊石壁上"空潭瀉春"4個字是邵元沖的手跡。邵元沖是國民黨元老。潮音瀑瀑水凌空而下,一波三折,瀑水飛瀉的聲音猶如澎湃的潮水,所以被譽為"巖瀑潮音"。枯水季節(jié),瀑布顯得溫和優(yōu)美;盛水季節(jié),它奔騰澎湃,氣勢豪邁,聲音好象滾滾的怒潮。它的源頭是嶗頂--巨峰北側的天乙泉。瀑布下面的水潭,清澈見底,碧藍如靛,稱"靛缸灣"。瀑布的第二折,瀑水沖進一個山洞,再翻涌出來注入靛缸灣。這個石洞到底有多深?傳說沒有底兒。據(jù)說從前有一位看護山林的老人,一直想探探石洞的深度,便在山上用鐮刀割了很多藤條,光搬就搬了3天。他把藤條一根根接起來,拴上石頭投進洞里,結果藤條全用完了也沒探到底。誰知兩天之后,藤條竟從十幾里外的東海邊露了出來。你說它有多深?西邊石壁上刻有高鳳翰的詩:"澗水從天下,奔流萬派喧……"東邊石壁上刻有黃苗子的詩:"……三面蒼崖榮碧樹,千重澗水匯清溪……"上面是座小巧玲瓏的"觀瀑亭"。站在那兒欣賞這幅大自然的畫卷,體味著名人的詩篇,更會令您賞心悅目。
北九水風景區(qū)位于嶗山中部巨峰以北,包括內九水、外九水、涼清河谷及兩側山峰。風景區(qū)面積0.9平方公里,保護地帶31.3平方公里。
嶗山最高的泉——天乙泉順河谷流淌,山谷曲折,流水時急時緩,水面時寬時窄,配以河谷兩岸的自然山體,形成“兩山相夾,下有深潭,沿途山峽奇秀,清流迂回,水作龍吟,石同虎踞,峭壁危巖,觸目皆是,音樂圖畫,兼而有之”的優(yōu)美自然景觀。
北九水風景區(qū)的主要景點和景觀有:內九水、外九水、靛缸灣、蔚竹庵等19處,在嶗山著名十二景中占有“九水明漪”、“蔚竹鳴泉”、“巖瀑潮音”三景。
1978年前,北九水除山林由林業(yè)部門和村民管理外,風景名勝處于荒廢狀態(tài)。房屋、道路、亭舫失修,靛缸灣淤積,景觀被破壞。
1978年3月,駐北九水的部隊遷出,青島市園林局嶗山風景區(qū)管理處北九水小組進山設點,國家投資27萬元,開始修復和建設北九水風景區(qū):翻建北九水飯店(舊稱“俄羅斯飯店”)1處計480平方米;整修、綠化北九水飯店的庭院,栽植松、柏、櫻花、月季等;新建庫房3間(40平方米);整治靛缸灣:掏底、加壩、清理水面和周圍環(huán)境;修繕仙舫、觀澄亭;新建游覽路上的觀景亭2座;安設石桌、石凳;恢復葉公綽等人題詩刻石5處;新增郁達夫等人詩刻44處;整修內九水游覽路、游步道?2750?米;新建停車場2處,公共交通車車站房1處;修建盤山行車道700米;新建廁所2處;在內九水的7處漫水橋上設置鐵護欄。增加了住宿、飲食、攝影、小賣部等項目。
1981年,為徹底解決當?shù)卮迕衲裂蛭廴揪皡^(qū)的問題,青島市園林局投資6萬元,安排養(yǎng)羊戶搬遷。1988年6月移交嶗山風景區(qū)管理委員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