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陽宮,又稱呂祖觀,位于大同市鼓樓西北隅,地處大同古城中心鬧市區(qū),是大同市現(xiàn)存的唯一一座道教全真教宮觀。山西三大純陽宮的“北宮”,芮城永樂宮為“南宮”,太原純陽宮為“中宮”。三宮處在一條中軸線上,南北呼應(yīng),各有千秋。
大同純陽宮創(chuàng)建年代已無確切金石文字可考,據(jù)說為金末元初西京道宮長劉道寧創(chuàng)建。
大同純陽宮,共建有殿堂70余間。建筑設(shè)計新穎,布局奇巧緊溱,亭臺樓閣錯落有致,長廊水榭曲徑通幽,藏玄蘊妙,清靜典雅,是一座集廟宇莊嚴(yán)、園林精巧為一體的三進院落。
宮門為三路五樓牌樓,泛黛溢彩,造型別致。三路,象征步入三清;五樓,寓意五行俱全。
第一進院中為面闊五間的龍虎殿,兩旁為榱桷翚飛的鐘鼓樓,東西配房各兩間。龍虎殿前有呂祖詩聯(lián):“利名身外終非道,龍虎門前辨取真?!?/p>
步入第二進院,位于院落中央的是純陽宮的主殿呂祖殿,也稱三祖殿,供呂洞賓、王重陽和丘處機,面闊五間,成方形,四面回廊,單檐歇山式,是宮內(nèi)比較壯觀的建筑。三祖殿建成正方形,四面再出以正方形回廊,這不正是“兩口為回”嗎。呂祖之姓為“兩口”,呂祖常以“回道人”自稱,三祖殿形成的這個“回”字,真得值得回味。到此,不妨沿著回廊繞殿轉(zhuǎn)上兩圈,也許耳邊能聽到“回心轉(zhuǎn)意”、“回頭是岸”、“回頭一笑”等有關(guān)“回”字的古語。東西配殿各五間,東為五帝殿,西為奶奶殿。
后院正北為樓閣式建筑,中為面寬五間的硬山頂二層巍閣,下層為三清殿,上層為藏經(jīng)樓,殿前月臺為面寬三間的卷棚歇山式獻殿。東西耳樓為面寬三間的二層樓,東為道長云房,西為客樓。東西廂房為面寬五間的磚券窯洞,供道人起居。“洞中才數(shù)日,世上已千年?!?/p>
后院向西有跨院,為齋堂。堂西別有洞天,為袖珍園林,仙池泛幽,云橋飛虹,曲廊回旋,花木掩映,紅墻綠瓦,如入仙境。有詩贊嘆:“殿樓相間勢嵯峨,白鶴幾度翔煙波。鬧市凈土開道化,云中又聞洞仙歌?!?/p>
大同純陽宮創(chuàng)建年代已無確切金石文字可考,據(jù)說為金末元初西京道宮長劉道寧創(chuàng)建。劉道寧,號真常子,金元時渾源人,恒山道士,丘處機弟子,全真道后七子之一。《道藏·渾源縣真常子劉君道行記》曰:“元光二年(1223),邱處機西行回歸,道寧執(zhí)以弟子禮,受授全真道法,加號真常子。被推為道宮長,筑室西京?!?/p>
上世紀(jì),純陽宮門下曾出土一塊刻有“明洪武四年六月”的大磚,是洪武四年大將軍徐達修筑大同城墻時的城磚,表明此廟洪武四年以后進行過重修。
清光緒三十年,廟內(nèi)修設(shè)過普濟壇。
民國年間,商人楊恒川、“恒麗魁”掌柜祁魁先后重修。
文化革命期間,純陽宮被毀,廟址被占用。
1999年,廟產(chǎn)歸回道教部門,在道長白明鈺主持下,歷時5年,逐步修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