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市嵩山峻極峰以東的白鶴觀,乃是為紀念周靈王太子晉王喬而建,推及源流,已有近三千年的歷史。此地風水極好,左邊少室山,右邊太室山,正好在太室山圍起的太師椅座位的地方。此觀背負三峰,左右皆絕壁,四周呈“九龍戲珠”之勢,被當?shù)厝俗u為“龍珠谷堆”。乃是難得的仙家寶地,傳說曾引來“白鶴飛臨”。
站在白鶴觀前,感受著清風徐徐吹面,呼吸間氣息清新。仲夏之際尚不覺一絲悶熱,伸展一下便覺心曠神怡。隨著晚霞斜照,極目遠眺,滿山蒼翠籠罩著淡淡日葷,溝壑山川氣勢恢宏。這里云霧繚繞,如同置于天宮仙境一般,確實是一處極好的修行之地。
白鶴觀,這個在心中牽念已久的地方,始終讓我難以忘懷。我向往著太子晉那種舍得與放下的境界,更沉醉于白鶴在仙氣中振翅沖九霄的瀟灑飄逸。詩仙李白曾為太子晉感嘆,寫下詩句:“吾愛王子晉,得道伊洛濱。金骨既不毀,玉顏長自春?!边@些詩句不僅表達了對太子晉的敬仰,更透露出一種對自由與超脫的向往。
茶館靜謐:白鶴觀入口處的茶館,古風禪意,是拍照打卡的絕佳地點。
綠道生態(tài):沿著綠道漫步,竹林拱門走廊引人入勝,植被茂密,雖蚊蟲較多,但防蚊措施必不可少。
望曦臺遠眺:登上望曦臺,俯瞰邛崍美景,沿途還能欣賞到摩崖石刻,雖然會有一段回頭路,但美景值得!
白鶴觀坐落于峻極峰東南的三鶴峰下,這座道觀歷史悠久,相傳是為紀念周靈王太子晉而建,至今已有近三千年的歷史。傳說在東周時期,諸侯爭霸,戰(zhàn)亂不斷,太子晉厭倦了這種生活,選擇了隱居嵩山修道。他在靈山秀水間靜心修煉,最終引來白鶴相伴,日日嬉戲。某年七月七日,太子晉得道成仙,駕鶴飛升,消失在藍天白云之間。后人為了紀念太子晉,在他修道駕鶴飛升之處修建了白鶴觀。觀內殿宇林立,供奉著道教祖師。雖然歷經滄桑,但白鶴觀依然保持著古老的建筑風格。元十二年曾對其進行重建,1990年又進行了修葺,并新建了驪山老母殿和白衣老母殿。這些殿宇均面闊三間,以灰筒瓦或板瓦覆頂,古樸的欞子門窗和硬山式出前廊的設計,都彰顯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