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納克太陽神廟位于印度奧里薩邦科納克,鄰近孟加拉灣,是13世紀羯陵伽國王那羅辛訶·提婆主持建造的婆羅門教圣地,1984年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神廟主體以太陽神蘇利耶戰(zhàn)車為造型,長857英尺,寬540英尺,配有24個巨型車輪(兼具日晷功能)和7匹石馬雕刻,朝向東北方。
建筑群現(xiàn)存部分殘垣,包含神殿、舞廳等結(jié)構(gòu),外墻分為三層雕刻:底層大象與戰(zhàn)爭場景,中層神話生物,頂層性愛主題浮雕。圣殿內(nèi)部由鐵質(zhì)橫梁支撐,頂部以整塊巨石雕刻蓮花,保留供奉蘇利耶的綠泥石寶座。因葡萄牙殖民者破壞及自然侵蝕,主塔于17世紀坍塌,現(xiàn)存入口及附屬建筑。神廟采用赤紅色砂巖建造,地基低于外圍形成坑狀結(jié)構(gòu),現(xiàn)設(shè)圍欄保護,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參觀。
整座神廟被設(shè)計成太陽神蘇利耶的戰(zhàn)車形狀,有12對輪子裝飾和七匹馬拉。這座神廟是印度最莊嚴的建筑物之一,不僅在于宏偉的外形、完美的比例,更是體現(xiàn)出一種宗教的和諧。它的線條裝飾和渦形紋,還有很好的動物和人的造型,都使它在印度神廟中顯得特別。神殿和觀眾廳的外墻都有精美的雕刻。神廟中舞廳(Nata Mandir)和飯廳(Bhoga-Mandap)倒塌了,只留下一些殘垣斷壁。神廟里有三尊神像,分別代表早晨的太陽,中午的太陽和黃昏的太陽。整個神廟857英尺長,540英尺寬,朝向東北方。
神廟最底下一排的雕刻有1452只形態(tài)不同的大象。有一些圖案,國王自己騎在大象的背上,仆人架著遮陽傘。戰(zhàn)士們拿著刀劍盾牌,趕著大象和馬去作戰(zhàn)。鹿被獵人追趕或是被射殺在森林中。有一幅老婦朝圣的圖案時被認為最為動人的,她正在為她的兒子祝福,而她的媳婦拜在她腳下,她的孫子靠著她。也有描寫朝圣者戴上糧食和其他有用的東西,坐著牛車在路上造飯的場景。
神廟墻上的中間一派雕刻表現(xiàn)了許多奇形怪狀的東西,比如說獅首象身、獅首人身的怪物,和半人半蛇住在深海里搜刮財寶的那伽摩納娑。不同形態(tài)的男女也可以在這排雕塑中看到。
最上面一排雕塑表現(xiàn)了許多不加掩飾的性愛場面,這是該神廟雕塑最大的特點之一。雕塑也從另一方面表現(xiàn)出當時人們的解剖學知識,比如說一幅男人提起女人而女人抱住男人的脖子的場景,肌肉的收縮恰到好處,這沒有深奧的解剖學知識是雕不出來的。
建造圣殿地板的材料是綠泥石。地板略略向北傾斜,因為那里有一根排水溝。圣殿的四側(cè)向內(nèi)傾斜,用一塊巨石封頂作為天花板。它被雕成一朵直徑5英尺開放的蓮花。每一片花瓣上都雕有一個舞女和坐著七匹馬拉的戰(zhàn)車的蘇利耶,蘇利耶的手里拿著兩枝蓮花。
由于整個圣殿的跨度非常大,許多直徑9英寸不少于40英尺長的鐵質(zhì)橫梁被用來支撐。這些橫梁先是被制成許多小零件,后來再鍛造在一起。在神廟的內(nèi)墻沒有任何雕刻,也沒有涂過灰泥。
在圣殿里還有一個用黑色綠泥石質(zhì)的寶座。這是神廟供奉的主神,蘇利耶的寶座。寶座的尺寸被別為11'.0'',7'.6''和4'.8''。在寶座上有一個供奉蘇利耶的祭壇。寶座的一些部分可能被從神廟上方落下的石頭損壞過,寶座上有被用新的石頭修補過的痕跡。那里還有一段通向?qū)氉敹说臉翘?,如今僅存三級樓梯。在寶座上有許多雕刻,包括各種形態(tài)不一的動物,還有一幅國王納拉辛哈·德瓦和他的同伴禮拜太陽神的圖案。
科納拉克太陽神廟位于奧里薩邦科納拉克小鎮(zhèn)上,建在孟加拉灣海岸邊的荒涼的沙漠上,頗為奇特。關(guān)于這座神廟的來歷各家說法不一:一種說法認為黑天神克里希納兒子薩姆巴患上了麻風病,在太陽神的治愈下才日漸好轉(zhuǎn),為了答謝太陽神的救命之恩,克里希納特意建立了這座廟宇,取名科納克爾,意思是“太陽之鄉(xiāng)”。這個小鎮(zhèn)也因此得名。另一種說法是由13世紀的卡靈伽國王納拉辛哈·德瓦為了祈求太陽神治好他脊柱變形的毛病而修建了此廟。而現(xiàn)今的考古學家推論:當時奧里薩地區(qū)戰(zhàn)亂連綿不絕,國王納拉辛哈·德瓦修建此廟,是為了慶祝打敗穆斯林入侵者、感謝太陽神的凱旋紀念碑。這座屹立在海岸上的宏偉建筑,如今大部分受到摧毀,只剩下原來的一半,但這些留有殘垣斷壁的建筑仍然不失其當年的魅力,深深的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