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云庵是朝鮮平壤市龍岳山的佛教寺廟,屬平壤市重要文化遺產(chǎn)及宗教活動場所。該寺廟以依懸崖而建的建筑群為特色,包含佛殿、僧舍等木石結(jié)構(gòu)建筑。截至2014年,法云庵通過向民眾開放參觀募集修繕資金,成為兼具宗教功能的旅游地標。
法云庵建筑群依龍岳山東麓懸崖峭壁而建,主體建筑包括:
大雄殿:供奉釋迦牟尼佛的正殿,采用木石混合結(jié)構(gòu),屋頂為歇山式青瓦頂
僧寮:僧人居住與修行的木制建筑,分列于主殿兩側(cè)
鐘閣:存放青銅梵鐘的獨立建筑,現(xiàn)存鐘體刻有李朝時期銘文
法云庵是平壤市的重要歷史遺跡和旅游地標。
根據(jù)2014年朝鮮宗教政策調(diào)整,法云庵被列入允許普通民眾參觀的宗教場所名單。寺廟通過以下方式籌措維護資金:
向參觀者收取供佛施舍金,普通民眾捐贈標準為500朝元
接受平壤市高層干部家族的大額捐贈(5000朝元以上),捐贈者享有住持單獨誦經(jīng)、敲擊木鐸等特殊禮遇
宗教活動主要集中在周末及晴朗天氣時段,信徒可參與禮佛、供燈等儀式。
法云庵最初為高句麗時期創(chuàng)建的佛教寺院,具體建造年份未見明確記載。李氏朝鮮時期(1392-1897年),寺院經(jīng)過改建并更名為"法云庵",成為平壤市民常訪問的寺廟。寺廟在朝鮮王朝歷代均有修繕記錄,現(xiàn)存建筑群保留了李朝中后期的建筑風(fēng)格與工藝特征。
法云庵現(xiàn)存建筑中:
大雄殿梁架保留有李朝中期彩繪紋樣
佛殿門扇鑲嵌高句麗時期銅制鋪首
寺院圍墻采用本地花崗巖堆砌,部分墻基可見高句麗時期夯土遺跡
朝鮮文化遺產(chǎn)保護部門于2000年代初期對該寺進行過局部加固,但未實施全面修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