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嫩草在线观看高潮一区二区a∨, 高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综合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91中文综合字幕日韩免费2023,中国老肥熟女,日本边做边吃奶的av无码,日韩人妻揉捏嗯视频,nanana在线观看视频免费,亚洲色熟女图激情另类图区

匈奴

#民族# 0 0
匈奴,古代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匈奴”一名最早見于戰(zhàn)國時期的《逸周書·王會篇》、《山海經·海內南經》、《戰(zhàn)國策·燕策三》。據《史記》記載是在公元前318年(周慎靚王三年,秦惠文王更元七年)。自公元前2世紀初的冒頓單于起至公元1世紀末北匈奴西遷止,匈奴奴隸制政權在大漠南北存在、持續(xù)了整整三百年。此后,離散的匈奴又在中國歷史上活躍了近二百年。至南北朝末期,匈奴才在中國史籍上漸趨消失。
詳細介紹 PROFILE +

匈奴,古代蒙古高原游牧民族,興起于今內蒙古陰山山麓。匈奴劉淵自稱漢氏之甥,匈奴赫連勃勃自詡大禹之苗裔。

公元前215年,匈奴被秦將蒙恬趕出河套地區(qū)。秦末漢初,匈奴強大起來,屢次進犯,對西漢政權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并控制西域。在漢武帝前期,匈奴被漢軍擊敗,退出漠南。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戰(zhàn),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禪于姑衍,登臨翰?!薄T跐h武帝晚年,匈奴擊敗漢軍,重新掌控漠北。在漢宣帝時期,匈奴分裂,五單于爭立。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領呼韓邪率眾投降西漢。公元前36年,西漢滅北匈奴郅支單于。在東漢時,匈奴再次分裂為南、北匈奴。公元48年,南匈奴首領醢落尸逐鞮單于率眾投降光武帝劉秀,被安置在河套地區(qū)。而北匈奴還是叛服不定。公元87年,鮮卑大破北匈奴,漠北又發(fā)生蝗災,北匈奴開始“大亂”。公元89年,竇憲大破北匈奴,迫使北匈奴西遷,班固在燕然山(今蒙古杭愛山)南麓勒石,銘刻《封燕然山銘》紀功。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建立了前趙政權。匈奴鐵弗部赫連勃勃建立了胡夏政權。

歷史起源

“匈奴”一名最早見于戰(zhàn)國時期的《逸周書·王會篇》、《山海經·海內南經》、《戰(zhàn)國策·燕策三》。據《史記》記載是在公元前318年(周慎靚王三年,秦惠文王更元七年)。自公元前2世紀初的冒頓單于起至公元1世紀末北匈奴西遷止,匈奴奴隸制政權在大漠南北存在、持續(xù)了整整三百年。此后,離散的匈奴又在中國歷史上活躍了近二百年。至南北朝末期,匈奴才在中國史籍上漸趨消失。

《史記》一書不僅稱華夏人為炎黃子孫,也將秦人、楚人、吳人、越人、蜀人和西南夷、匈奴、古朝鮮說成是炎黃子孫。司馬遷認為“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于北蠻,隨畜牧而轉移?!?/p>

王國維在《鬼方昆夷獫狁考》中,把匈奴名稱的演變作了系統的概括,認為商朝時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時的獫狁,春秋時的戎、狄,戰(zhàn)國時的胡,都是后世所謂的匈奴。還有一說,把鬼戎、義渠、燕京、余無、樓煩、大荔等史籍中所見之異民族,統稱為匈奴。

“以滅夷月氏,盡斬殺降下定之。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已為匈奴。諸引弓之民并為一家,北州以定?!边€有一說,把鬼戎、義渠、燕京、余無、樓煩、大荔等史籍中所見之異民族,統稱為匈奴。至漢代,“匈奴稍強,蠶食諸侯,故破走月氏,因兵威,徙小國,引弓之民,并為一家”,即匈奴統一塞北部族。

塞種,是源自中亞的東伊朗語族高加索人種,即白種人,與匈奴、康居、烏孫、大宛習俗相同,“大月氏本行國也,隨畜移徙,與匈奴同”。自月氏王被匈奴所殺,大月氏西遷,在印度建立貴霜王朝??脊虐l(fā)現的北方匈奴墓葬有很多處,內蒙古境內較重要的有杭錦旗阿魯柴登、準格爾旗西溝畔、伊金霍洛旗石灰溝;陜西境內有神木縣納林高兔;新疆境內有托克遜縣阿拉溝等處。這些匈奴墓葬出土的金器都是裝飾品,重要的是首飾、劍鞘飾、馬飾或帶飾,如項圈、耳墜、串珠、冠飾以及各種動物形飾片或飾牌,沒有任何器皿。這些飾片飾牌均以草原上常見動物為題材,如牛、羊、馬、鷹、狼、虎等。反映在裝飾圖案上,就是奇異的動物文飾,多為動物斯咬的景象。還有鷹首獅身的格里芬神浮雕,不管是西亞的格里芬獸還是塞種人的再或是匈奴人的,都呈現出類似的造型和修飾風格。

歷史

先秦時期

在匈奴建國以前,東北亞草原被許多大小不同的氏族部落割據著。那時的部落和部族聯盟的情況是“時大時小,別散分離”;是“各分散居溪谷,自幼軍長,往往而聚者百有余,然莫能相一”。當時分布在草原東南西喇木倫河和老哈河流域的,是東胡部落聯盟;分布在貝加爾湖以西和以南色楞格河流域的,是丁零部落聯盟;分布在陰山南北包括河套以南所謂“河南”(鄂爾多斯草原)一帶的,是匈奴部落聯盟。此外還有部落集團分散在草原各地。后來的匈奴政權就是以匈奴部落聯盟為基礎,征服了上述諸部落聯盟、部落以及其他一些小國而建立起來的。

自西周起,戎族開始威脅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后,犬戎部落攻陷鎬京,迫使平王東遷。戰(zhàn)國時林胡、樓煩多次侵擾趙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驅逐林胡、樓煩,在北邊新開辟的地區(qū)設置了云中等縣,筑趙長城。林胡、樓煩北遷融入新崛起的匈奴。

約公元前3世紀,匈奴的統治結構逐漸形成中央王庭、東部的左賢王、西部的右賢王,控制著從里海到長城的廣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國、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中亞北部、中國東北等地區(qū)。

戰(zhàn)國末年,趙國名將李牧出動戰(zhàn)車1300乘、騎兵13000人、步兵5萬、弓箭手10萬,與匈奴會戰(zhàn),大破匈奴十余萬騎,從此匈奴十余年不敢南犯。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公元前215年,命蒙恬率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收河套,屯兵上郡(今陜西省榆林市東南)?!皡s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過秦論》)。蒙恬從榆中(今屬甘肅)沿黃河至陰山構筑城塞,連接秦、趙、燕5000余里舊長城,據陽山(陰山之北)逶迤而北,并修筑北起九原、南至云陽的秦直道,構成了北方漫長的防御線。蒙恬守北防十余年,匈奴懾其威猛,不敢再犯。

冒頓繼位

冒頓是匈奴頭曼單于之子。當其為太子時,頭曼單于欲立所寵閼氏(匈奴皇后)之子為太子,將冒頓派往月氏(西域游牧部落)為質,隨即發(fā)兵攻打月氏。月氏惱怒,欲殺冒頓,冒頓聞訊,盜得好馬,逃回匈奴。頭曼單于見其勇壯,乃令其統領萬騎。但冒頓已對頭曼單于不滿,他將所部訓練成絕對服從、忠于自己的部隊,為政變謀位作準備。他制造了一種名鳴鏑的響箭,規(guī)定:鳴鏑所射而不悉射者斬。出獵時,他射出鳴鏑,隨從有不隨鳴鏑射往同一目標的皆斬。而后,他用鳴鏑射自己的寶馬,左右有不敢射者,也被立斬。進而,他又用鳴鏑射自己的愛妻,左右仍有不敢射者,又被斬殺。后來,他以鳴鏑射頭曼單于的寶馬,左右無一人不射。冒頓知部下絕對忠于自己了。在一次隨父頭曼單于出獵時,冒頓用鳴鏑射頭曼,左右皆隨之放箭,射殺頭曼。隨后,冒頓又誅殺后母及異母弟,盡殺異己之大臣,自立為匈奴單于。

崛起時期

冒頓單于繼位后,開始對外擴張。在大敗東胡王之后,隨即并吞了樓煩、白羊河南王(匈奴別部,居河套以南),并收復了蒙恬所奪的河套地區(qū)。并對漢之燕、代等地進行侵掠。向西進擊月氏,老上單于繼位后,大敗并殺死了月氏王,迫使月氏向西域遷徙。北方及西北一帶的丁零、渾庾、屈射、鬲昆、薪犁等部族先后臣服于匈奴。

漢匈大戰(zhàn)

匈奴逐漸敗退

主詞條:河南之戰(zhàn)、河西之戰(zhàn)、漠北之戰(zhàn)。

匈奴的全盛時期從公元前176年至公元前128年(共48年)。在伊稚斜單于時期,遭到漢軍打擊,由盛轉衰。

到漢武帝時,經濟、國力大大增強,對匈奴從戰(zhàn)略防御轉為戰(zhàn)略進攻,發(fā)動了三次大戰(zhàn):河南之戰(zhàn)(也稱漠南之戰(zhàn))、河西之戰(zhàn)、漠北之戰(zhàn)。此時正為伊稚斜單于在位時期。

公元前127年,漢武帝派衛(wèi)青收復河南地區(qū);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霍去病奪取河西走廊,受降匈奴右部十萬人,設武威、酒泉、敦煌、張掖四郡;公元前119年,衛(wèi)青、霍去病率五萬騎兵分兩路出擊,衛(wèi)青擊潰單于,霍去病追殲左賢王7萬余人,封狼居胥。兩軍共殲滅匈奴軍9萬余人,使其一時無力渡漠南下。

漢用兵西域、追匈奴

主詞條:塞外列城、屯田校尉

伊稚斜死后,子烏維立,烏維死,子詹師廬立,詹師廬死,季父呴犁湖立。在這十幾年間,匈奴避居漠北休養(yǎng)生息?!靶倥劣跓o窮之澤(似是貝加爾湖),(大澤)東西南北,不可窮極”。而漢朝因人力、馬匹損失很大,“漢方復收士馬,會票(驃)騎將軍去病死,于是漢久不北擊胡?!睗h朝逐筑塞外列城,開始在趙秦二國修建的陰山長城以北修建漢長城,自敦煌往西至羅布泊,沿線構筑軍事防御設施,設置官員鎮(zhèn)守,以保護去外國的使者,并供應給養(yǎng),商路暢通。

漢朝在東部聯合烏桓,西部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聯絡大月氏、大宛等國壓縮匈奴的空間。并派漢兵在輪臺、渠犁一帶屯田。

趙破奴、李廣利遠征,接連失利

公元前103年,趙破奴率領漢軍攻打匈奴,被匈奴所圍,全軍覆沒。匈奴“遂沒其軍”,入雙邊。

公元前99年,貳師將軍攻擊右賢王于天山,殲匈奴萬余人。返軍時為匈奴主力所圍,差點就沒有逃脫,將士損失六七。

公元前97年,李廣利率領六萬騎、步兵七萬人出朔方攻擊匈奴單于,公孫敖率領一萬騎兵、三萬步兵出雁門攻擊匈奴左賢王,戰(zhàn)不利,皆引還。

公元前90年,李廣利率軍深入漠北戰(zhàn)敗投降,損失士卒數萬人。漢武帝不再對匈奴的攻擊。匈奴得以重新掌控漠北。

中衰時期

主詞條:西祁王之戰(zhàn)、甌脫王之戰(zhàn)、犁污王之戰(zhàn)、西漢三路擊匈奴之戰(zhàn)、陳湯滅郅支單于之戰(zhàn)

漢昭帝時期,匈奴為緩和與漢的敵對關系,把扣留了19年的漢使蘇武釋放,以示善意。

公元前73年,匈奴轉攻西域的烏孫,下嫁烏孫的解憂公主向漢求救,漢朝組織五路大軍十幾萬騎與烏孫聯兵進攻匈奴。

公元前71年,漢朝再次聯兵二十幾萬合擊匈奴,大獲全勝,直搗右谷蠡王庭。同年冬,匈奴出動數萬騎兵擊烏孫以報怨,適逢天降大雨雪,生還者不足十分之一。是時丁零從北面來攻,烏桓從東面來攻,烏孫從西面來攻,匈奴元氣大傷,被迫向西遷徙以依靠西域,西域再次成為雙方以爭奪重點。雙方反復激烈爭奪車師之際,公元前60年,匈奴內部因掌管西域事務的日逐王先賢撣與新任單于屠耆堂爭奪權位發(fā)生沖突。日逐王降漢,匈奴被迫放棄了西域。漢完全控制了西域,匈奴實力大減。

內亂之始

匈奴因戰(zhàn)爭、天災、領土及人口的減小,處境日益困窘,內部紛爭開始激化。自伊稚斜單于后,匈奴單于更迭頻繁。公元前60年,虛閭權渠單于死,其妻顓渠閼氏與其弟都隆奇合謀立右賢王屠耆堂為單于。他上任后,排除異己,殺盡前單于所用舊人,重用自己的子弟,以致發(fā)生內訌,兵敗自殺。他死后,匈奴開始爭奪單于王位的內戰(zhàn)。

五單于爭立

公元前58年,匈奴東部姑夕王等人共立虛閭權渠單于子稽侯柵為呼韓邪單于,擊敗握衍朐鞮單于,握衍朐鞮自殺身亡。都隆奇等人共立日逐王薄胥堂為屠耆單于,擊敗呼韓邪。此時呼揭王自立為呼揭單于,右奧鞮王自立為車犁單于,烏籍都尉亦自立為烏籍單于,是為五單于爭立時期。屠耆單于先后攻擊烏籍、車犁,烏籍、車犁皆敗走西北與呼揭合兵,呼揭、烏籍皆去單于稱號,擁車犁為單于,為屠耆所敗。呼韓邪乘機進攻,屠耆大敗自殺,車犁也率部投降。不久,呼韓邪兄呼屠吾斯自立為郅支單于,居東邊。屠耆從弟休旬王也自立為閏振單于。

公元前54年,閏振率軍東擊郅支,兵敗被殺。郅支乘勝擊破呼韓邪,據漠北王庭。呼韓邪單于南下向漢稱臣歸附,而郅支單于則率部眾退至中亞康居(今巴爾喀什湖與咸海之間,即哈薩克斯坦一帶),呼韓邪單于占據漠北王庭。

公元前36年,為了清除匈奴在西域的影響,西域都護甘延壽、副校尉陳湯遠征康居的匈奴,擊殺郅支單于。

平穩(wěn)時期

四境相安

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入長安朝貢,并自請為婿,漢元帝遂將宮女王昭君賜之。呼韓邪封王昭君為寧胡閼氏。

呼韓邪死后,其后裔遵從他的遺囑,與漢朝保持友好關系達30多年。直到王莽篡漢為止。

兩漢之際

王莽建新朝后,王莽企圖用武力樹立威信,分匈奴居地為15部,強立呼韓邪子孫十五人俱為單于,以削弱匈奴的勢力;把漢宣帝頒給屬國的金質“匈奴單于璽”索回,另發(fā)給烏珠留單于“新匈奴單于章”,蓄意壓低單于的政治地位;將“匈奴單于”稱號改為“恭奴善于”,后改為“降奴服于”,激起了匈奴的不滿,戰(zhàn)火再起。

分裂時期

東漢都護南匈奴

大約在46年左右,匈奴國內發(fā)生嚴重的自然災害,人畜饑疫,死亡大半。而統治階級因爭權奪利,再次發(fā)生分裂。48年,匈奴八部族人共立呼韓邪單于之孫日逐王比為單于,與蒲奴單于分庭抗禮,匈奴再次分裂為兩部。后日逐王比率4萬多人南下附漢稱臣稱為南匈奴,安置在漢朝的河套地區(qū)。而留居漠北的稱為北匈奴。

東漢伐北匈奴及爭奪西域

主詞條:天山之戰(zhàn)

留居漠北的北匈奴,連年遭受嚴重天災,又受到漢朝、南匈奴、烏桓、鮮卑的攻擊,退居漠北后社會經濟極度萎縮,力量大大削弱,多次遣使向東漢請求和親。其一怕東漢北伐,其二想挑撥破壞東漢與南匈奴的關系;其三想在西域抬高自己聲望,其四想通過和親與東漢互市交換所需物資。東漢政府沒有答應和親,僅同意雙方人民互市。北匈奴從65年至72年不斷襲擾劫掠東漢漁陽至河西走廊北部邊塞地區(qū)。

隨著東漢的政治穩(wěn)定和經濟得到恢復發(fā)展,國力增強,開始了征伐北匈奴的戰(zhàn)爭。

73年二月東漢派竇固等四路大軍出擊,占據伊吾盧城(今新疆哈密)。同年,派班超通西域南路鄯善國。

75年至76年漢匈之間對西域展開了一場爭奪戰(zhàn),竇固、耿恭擊敗呼衍王和左鹿蠡王,占車師、爭奪金蒲城,因漢明帝駕崩,中原大旱,人民負擔太重,暫時罷兵。

83年至85年北匈奴人先后有七十三批南下降漢,加上南匈奴攻擊,北匈奴力量大大削弱。

87年鮮卑從東部猛攻北匈奴,殺死優(yōu)留單于。

東漢破北匈奴

主詞條:稽落山之戰(zhàn)、伊吾之戰(zhàn)、河云北之戰(zhàn)、金微山之戰(zhàn)

優(yōu)留單于死后,北匈奴大亂。漠北又發(fā)生蝗災,人民饑饉,內部沖突不斷,北匈奴內部危機連連。東漢乘此時機,于89年到91年與屬國南匈奴聯合夾擊北匈奴。

89年(東漢永元元年)夏六月開始,竇憲、耿秉率軍與南匈奴軍隊在涿邪山會合(今蒙古國滿達勒戈壁附近),與北單于戰(zhàn)于稽落山(今蒙古國額布根山),北單于大敗逃走,漢軍追擊,俘殺一萬三千余人,北匈奴先后有二十余萬人歸附。竇憲、耿秉登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刻石紀功而還(燕然勒功)。90年再出擊北匈奴,北單于受傷逃走。91年東漢軍又出擊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大敗北匈奴軍,北單于被迫西遷,率殘部西逃烏孫與康居。

東漢都護北匈奴

主詞條:竇憲、耿夔、於除鞬單于、任尚等追殺北匈奴單于之戰(zhàn)、逢侯

金微山之戰(zhàn)后,北單于震懾,屏氣蒙氈,遁走于烏孫之地,而漠北空矣。北匈奴單于不知所蹤,其弟右谷蠡王於除鞬自立為北匈奴單于,在蒲類?!翱钊蚪怠?。蒲類海,毗鄰東漢的伊吾。竇憲利用這一時機“遂復更立北虜,反其故庭,并恩兩護”,以耿夔為中郎將,賜授印璽,持節(jié)衛(wèi)護之,如南單于故事。并命中郎將任尚持符節(jié)護衛(wèi),屯駐伊吾。方欲輔歸北庭,既聞竇憲死,逐率其眾北還。和帝派將兵任尚、王輔等人追殺北匈奴於除鞬單于。

94年,南匈奴亭獨尸逐侯鞮單于立。新降的北匈奴部眾對亭獨尸逐侯鞮單于不服,在同年,十五部二十幾萬人皆叛變,脅迫前單于屯屠何之子奧鞬日逐王逢侯為單于,匈奴再次分裂,東漢派遣大軍以及屬國烏桓、鮮卑兵共四萬人大敗逢侯單于,逢侯遂率眾出塞,漢軍追趕不及。

107年,逢侯趁東漢放棄西域之際,控制西域,脅迫諸國共同搔擾東漢邊疆十幾年。

109年,南匈奴萬氏尸逐鞮單于入朝,旋聽韓琮謀,起兵攻漢,為梁慬、耿夔所破,復乞降。

118年,逢侯被鮮卑擊敗,率領百余人投靠東漢。

東漢末期,東漢忙于平定東漢與羌的戰(zhàn)爭及南匈奴句龍吾斯的叛亂,檀石槐及軻比能“盡據匈奴故地”。

北匈奴西遷康居

在91年北單于戰(zhàn)敗后,率殘部西逃至伊黎河流域的烏孫國,在其立足后,仍然出沒于天山南北,實施掠奪。

119年,北匈奴攻陷了伊吾,殺死了漢將索班。為了對付西域的北匈奴,東漢朝廷任命班勇為西域長史,屯兵柳中,班勇于124年、126年兩次擊敗北匈奴,西域的局勢開始穩(wěn)定。

在班勇離職后,北匈奴勢力又重新抬頭,漢將裴岑于137年率軍擊斃北匈奴呼衍王于巴里坤。140年六月十五日東漢在西域沙海再次擊敗北匈奴。

151年,漢將司馬達率漢軍出擊蒲類海,擊敗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

錫爾河是中亞的內陸河,流經今天的烏茲別克、哈薩克等國,注入咸海。在漢時,這里是康居國。北匈奴在西域遭到漢朝的反擊,已無法立足,大約在160年左右,北匈奴的一部分又開始了西遷,來到了錫爾河流域的康居國。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北匈奴都全部向西遷徙,遷徙的部分主要是以北匈奴單于為核心的部分,諸多北匈奴民眾仍然留在北方草原,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漸漸與南匈奴一起融入黃河流域的漢族,成為北方漢族的一個重要來源。

藩屬時期

南匈奴依附東漢

依附漢朝的南匈奴人,被漢朝安置在河套地區(qū)。借著漢朝的軍力多次大敗北匈奴,接納大量降眾,勢力大增。但因部族成分復雜,難以駕馭控制,造成內部不隱,時有叛亂,多位南單于被殺。而后漢朝對南匈奴的管理越加嚴厲。

187年,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董卓專權之際,南匈奴發(fā)生內訌,國人殺死單于羌渠,子左賢王於夫羅即位。而參與者恐被報復不認可新單于,另立一位單于,於夫羅只得前往漢朝申訴求助。正值漢末大亂,只好留在河東。195年,南匈奴參與了中原混戰(zhàn),東漢蔡邕之女蔡文姬被擄掠去匈奴。202年,南匈奴首領歸附漢丞相曹操,蔡文姬歸漢。216年,曹操拘留呼廚泉單于,而派右賢王去卑監(jiān)國,并將南匈奴分成五部,安置在平陽郡,匈奴單于王朝終結。

漢化的南匈奴,一直居住在河套一帶,三國時期曹操把匈奴分成五個部,即左、右、南、北、中,分別安置在陜西、山西、河北一帶。各部貴者為帥,后改稱都尉;以漢人為司馬以監(jiān)督。於夫羅子劉豹為左部帥。

東漢末年以來,周邊各民族紛紛涌入中原。其中以匈奴人人數最多,史稱“關中人口百余萬,戎狄居半,漢匈雜居”。而西晉因賈后亂政,引起了八王之亂,混戰(zhàn)延續(xù)長達16年之久。從民族融合的角度看,游牧民族總是融入農耕民族,盡管游牧民族有作戰(zhàn)的機動性,常在軍事上顯示出優(yōu)勢,但當他們一旦進入農耕民族分布區(qū),便在自身的農耕化過程中消失,最終成為農耕民族的一部分,南匈奴的消亡便是如此。

徙居中原

公元4世紀,匈奴人劉淵在成都王司馬穎手下為將。乘西晉八王之亂之后的混亂時期,劉淵在并州離石起兵立漢國,稱漢王,后稱帝,占領了北中國的大部分地區(qū)。

311年劉淵子劉聰攻占洛陽,316年攻占長安,滅西晉。

318年,匈奴貴族靳準殺死劉粲,自立為漢天王。劉聰族弟劉曜在長安稱帝,改國號為趙,之后劉曜消滅了靳氏。

328年,羯人石勒擒殺劉曜,次年在上邽殺其太子劉熙及其將相公卿等三千余人,漢趙亡。史稱前趙或漢趙。

匈奴在中國北方衰落后,鮮卑人迅速進入蒙古高原,匈奴與鮮卑不斷混血通婚,后代稱為鐵弗人。鐵弗人赫連勃勃被鮮卑拓跋氏擊敗后投奔羌人的后秦。之后擊敗東晉軍隊,奪下了關中地區(qū),以長安為都。425年赫連勃勃卒,子赫連昌繼位。428年北魏俘赫連昌。赫連昌弟赫連定在平涼自稱夏皇帝。431年北魏俘赫連定,夏亡。夏國的國都統萬城是作為游牧民族的匈奴在東亞留下的唯一的遺跡。

融入匈奴人中的月氏人,稱為匈奴別部盧水胡。其中沮渠家族推后涼漢官段業(yè)為主,在現甘肅地區(qū)建立政權,史稱北涼。后沮渠蒙遜殺段業(yè),自立為北涼主。433年蒙遜子沮渠牧犍繼位。439年被鮮卑人拓跋氏北魏所滅。牧犍弟沮渠無諱西行至高昌,建立高昌北涼。460年,高昌北涼為柔然所攻滅。融入靠近高句麗的宇文鮮卑部落的一小支匈奴,進入遼東半島。

一小支匈奴進入遼東半島,融入靠近高句麗的宇文鮮卑部落。后來宇文氏篡西魏建立的北周政權。之后漢人楊堅篡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并統一中原。匈奴也在這期間融入各民族之中。五胡亂華及南北朝時代成為匈奴在中國歷史舞臺上的最后一場演出。

魏晉南北朝時及以后的雜胡,包括屠各盧水胡、羯胡、烏丸、乞伏、稽胡,莫不是已經或不斷分解的匈奴族與其他各族融合的結果。但這些所謂匈奴別部或匈奴別種的雜胡,魏晉以后,卻都逐漸于史籍上消失了,除少數融合到北方塞外各族如蠕蠕、高車、突厥中外,大多數都融合到中原漢族之中,如呼延氏、劉氏、喬氏、卜氏、金氏,曹氏等等,他們和漢族幾乎沒有什么區(qū)別。至于不知姓名,早已入塞,與中原漢族發(fā)生密切政治經濟聯系的匈奴人更是不可勝數。

疆域

匈奴在強盛的時侯,東破東胡,南并樓蘭、河南王地,西擊月氏與西域各國,北服丁零與西北的堅昆。范圍以蒙古高原為中心,東至內蒙古東部一帶。南沿長城與秦漢相鄰,并一度控有河套及鄂爾多斯一帶。向西跨過阿爾泰山,直到蔥嶺和費爾干納盆地,北達貝加爾湖周邊。被稱之為“百蠻大國”。以大戈壁為中心分為南、北。與現今不同的是,在漠南一帶的山區(qū),如陰山,當時尚有數量眾多的樹木,而平地有面積廣大的草原。

政治

匈奴國家政治制度中,單于(相當于中原的天子或皇帝)為最高首領,總攬一切軍政大權。單于之下有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賢王以下至當戶,大者萬余騎,小者數千,凡二十四長,立號曰萬騎,萬騎之下亦各置千長、百長、什長(注:《史記·匈奴列傳》及《漢書·匈奴傳》。)。匈奴這種左右翼和什、百、千、萬十進制的軍事行政組織形式,一直為后起的北方民族所承襲。如烏桓就有千夫長、百夫長的軍事組織形式(注:《三國志·魏志·烏桓傳》注引王粲《英雄記》。)。柔然有“千人為軍”、“百人為幢”的十進制組織。蒙古族不僅有百夫長、千夫長、萬夫長的設置,同時有左翼、右翼的劃分。今天,內蒙古自治區(qū)仍采用左、中、右旗的行政劃分法。究其淵源,則沿于匈奴。

匈奴的官制:“然至冒頓而匈奴最強大,盡服從北夷,而南與中國為敵國,其世傳國官號乃可得而記云。置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匈奴謂賢曰“屠耆”,故常以太子為左屠耆王。自如左右賢王以下至當戶,大者萬騎,小者數千,凡二十四長,立號曰“萬騎”。諸大臣皆世官。呼衍氏,蘭氏,其后有須卜氏,此三姓其貴種也。諸左方王將居東方,直上谷以往者,東接穢貉、朝鮮;右方王將居西方,直上郡以西,接月氏、氐、羌;而單于之庭直代、云中: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而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最為大國,左右骨都侯輔政。諸二十四長亦各自置千長、百長、什長、裨小王、相、封都尉、當戶、且渠之屬?!薄妒酚洝ば倥袀鳌?/p>

“其大臣貴者左賢王,次左谷蠡王,次右賢王,次右谷蠡王,謂之四角;次左右日逐王,次左右溫禺鞮王,次左右漸將王,是為六角:皆單于子弟,次第當為單于者也。異姓大臣左右骨都侯,次左右尸逐骨都侯,其余日逐、且渠、當戶諸官號,各以權力優(yōu)劣、部眾多少為高下次第焉。單于姓虛連題。異姓有呼衍氏、須卜氏、丘林氏、蘭氏四姓,為國中名族,常與單于婚姻。呼衍氏為左,蘭氏、須卜氏為右,主斷獄聽訟,當決輕重,口白單于,無文書簿領焉?!?/p>

——《后漢書·南匈奴列傳》

“單于姓攣鞮氏,其國稱之曰撐犁孤涂單于。匈奴謂天為撐犁,謂子為孤涂,單于者,廣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單于然也。”

《漢書》卷九十四上《匈奴傳》

除了這些王號和官號,尚有其他:如昆邪王、休屠王、盧屠王、奧鞬王、犁汗王、休旬王、甌脫王、西祁王、右皋林王、古股奴王、古伊秩訾王等等。此外,還有立漢降人為王者,如趙信為自次王,李陵為右校王,史降為天王,盧綰為東胡盧王。侯的名稱有左安侯、左姑姑侯、粟置支侯等等。

左賢王即左屠耆王,地位高于其他諸王,僅次于單于,是單于的繼承者,常以單于太子當之,但也有例外:如復株累若鞮單于后連續(xù)5任單于皆由其弟擔任左賢王。

閼氏,音煙肢或焉支,含有美麗的意義。單于至一般諸王皆可稱其妻為閼氏,也有許多稱呼:如寧胡閼氏、顓渠閼氏、大閼氏、第二閼氏、第五閼氏等等。在眾多閼氏中,也有高低位次之分。沈欽韓以為“匈奴正妻則稱大閼氏”,胡三省則以為“顓渠閼氏,單于之元妃也,其次為大閼氏”。

閼氏雖不見得是皇后,但單于的閼氏在匈奴的地位卻很重要。不僅在內政、外交上有重要地位,在戰(zhàn)爭中也起作用。如冒頓攻圍劉邦時,閼氏隨軍在旁。

軍事

匈奴民族有完善的軍事裝備。馬匹在匈奴人的生活中扮演著雙重角色,平時是作為交通工具,戰(zhàn)時則成為戰(zhàn)馬。從出土實物看,匈奴馬匹身體略矮,頭部偏大,應屬于蒙古馬。

《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兵“盡為甲騎”、“控弦之士三十余萬”。匈奴兵器“其長兵則弓矢,短兵則刀鋋”,考古發(fā)掘資料與此正相吻合。匈奴墓地發(fā)掘情況顯示,兵器一般出土于男性墓葬中,以銅、鐵、骨、木質地為主,主要有弓、箭鏃、弩機、刀、劍、戈、矛、斧、流星錘等。

匈奴人不像中原士兵靠盾牌保護自己,而代之以更省勁、更堅固的盔甲來裝備自身,形成“盡為甲騎”、機動靈活而又強大的匈奴騎兵。

經濟

匈奴人以畜牧業(yè)為主,兼營狩獵。依靠的畜牧主要有馬、牛、羊三種,其中又以馬最為重要。在飲食當中,肉、乳品尤為普遍,有時會食用魚類。其生活地點常隨著季節(jié)轉移至其他地方。

匈奴人用畜衣作衣服,他們很早就制作褲子、長靴、長袍、尖帽或風帽,無論在行重或保暖方面,都很適應當地的生活。住的地方叫穹廬,是氈帳所制的帳幕,需以木條作柱梁。并使用各種陶器及金屬器。

匈奴人不僅有耕田產谷,還建有谷倉來藏谷。除在本部耕種外,在西域還有騎田。匈奴人也十分重視商業(yè)交換,以牲畜去換取奢侈品。常與漢人互市交易,并將漢人物品轉買運到西域各國并包括羅馬帝國,在漢對西域通道中斷之時尤為如此。

文化

宗教

匈奴人信奉薩滿教,五月于龍城祭天地、祖先、鬼神。匈奴每年有規(guī)定的日子舉行集體的祭祀。每年三次集會的日期,《史記》說是正月、五月及秋季,《后漢書》為正月、五月及九月,兩者皆為一致。大致上,正月的集會是個小集會,參加的人是匈奴諸長。五月的大會最富宗教色彩,參加的人數很多,主要是為祭其先祖、天地及鬼神。秋季的集會則是為秋天收成而感謝天神的集會。

關于集體祭祀的地點,大致上是在單于所在的地方舉行,雖然都是祭天,同時也有商討國家大計、秋后感謝天神等任務。匈奴人對其祖宗的墳墓很為重視,不只相信祖宗死后有神靈,其他人死后也有神靈,也可以降吉兇。也相信人死后,需要享用金銀衣裘以及女人。

在戰(zhàn)爭時,匈奴人還相信各種巫術。其內容如下:

“曩者,朕之不明,以軍候弘上書言“匈奴縛馬前后足,置城下,馳言‘秦人,我丏若馬’”,又漢使者久留不還,故興遣貳師將軍,欲以為使者威重也。古者卿大夫與謀,參以蓍龜,不吉不行。乃者以縛馬書遍視丞相御史二千石諸大夫郎為文學者,乃至郡屬國都尉成忠、趙破奴等,皆以“虜自縛其馬,不祥甚哉!”或以為“欲以見強,夫不足者視人有余。”易之,卦得大過,爻在九五,匈奴困敗。公車方士、太史治星望氣,及太卜龜蓍,皆以為吉,匈奴必破,時不可再得也。又曰‘北伐行將,于釜山必克。”卦諸將,貳師最吉。故朕親發(fā)貳師下釜山,詔之必毋深入。今計謀卦兆皆反繆。重合侯得虜侯者,言“聞漢軍當來,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諸道及水上以詛軍。單于遺天子馬裘,常使巫祝之。縛馬者,詛軍事也?!植贰皾h軍一將不吉”。匈奴常言‘漢極大,然不能饑渴,失一狼,走千羊。’乃者貳師敗,軍士死略離散,悲痛常在朕心。”

語言

司馬遷《史記》、班固《漢書》皆言“毋文書,以言語為約束”?;笇挕尔}鐵論·論功》卻說“雖無禮義之書,刻骨卷木,百官有以相記”。此蓋指漢文帝時嫁予單于的宗女,隨從宗女身邊的官員中行說,教導匈奴單于左右疏記及計算畜物數目。

《后漢書》中有一首《匈奴歌》,不少學者用蒙古語、突厥語、葉尼塞語言等進行過分析和解讀,都沒有得到理想的結果。

關于匈奴語的來源,由于資料闕如,很難得到肯定的結論,有些認為匈奴人講阿爾泰語系的蒙古語族,也可能主語阿爾泰語系的滿---通古斯語族,而其他則認為他們的語言屬于葉尼塞語系。蒲立本(Pulleyblank)《上古漢語的輔音系統》的附篇《匈奴語》里面提到,匈奴語的很多漢語對音都是以漢語l-打頭的,這可以對譯*l-或者*r-(*表示早期擬音),但阿爾泰語普遍不允許l-或者r-在詞首。蒲立本認為匈奴語可能和葉尼塞語有關。有些則認為是東胡、蒙古語的混合。

語系分歧

關于匈奴語的語言系屬問題,學術界仍有很大分歧,主要觀點如下:

1、認為匈奴語是許多語言的混合

2、認為匈奴語屬于一種西伯利亞地區(qū)的葉尼塞語言

3、突厥語說

4、蒙古語說

5、龜茲—鄯善吐火羅語

人口

據估算,漢初匈奴盛時,人口約有二百萬;宣帝時五單于爭立,人口減為一百七十五萬;五單于混戰(zhàn)后人口更少,約為一百五十萬;及至其衰落,分裂為南北,人口僅存約一百三十萬。

曹魏時,分匈奴為即左、右、南、北、中五部,左部帥劉豹統轄萬余戶,居太原郡故茲氏(今山西汾陽);右部6千戶居祁縣(今山西祁縣);北部4千余戶居新興縣(今山西忻州);南部3千余戶居蒲子縣(今山西隰縣);中部6千戶居大陵縣(今山西文水)。共3萬余戶,人口近20萬。

而劉淵在并州起兵時,并州匈奴總人口約35萬左右。

人種相貌

分子人類學對匈奴墓葬的分析顯示,南匈奴基本處于古華北人種和古北亞人種的過渡區(qū)間內,北匈奴則包括歐亞混血的南西伯利亞類型以及少量高加索人種的塞種遺存。

蒙古人民共和國的額金河匈奴時期墓葬遺址的基因分析推測,匈奴人群父系成分有C3*、N1、R1a、O3、R1b、O2*、Q1,相當多元的群體。

額金河匈奴時期墓葬遺址的基因分析推測(前3世紀-2世紀)

匈奴_c組:這個組全部是C3*應當問題不大,未測DYS389I。

匈奴_25A:SNP測出來是N-TAT,從匹配關系來看很可能是N1c1-M178。

匈奴_26:O3a3c-M134*和O3a-M324*都有可能。

匈奴_28:389II=30在R1a1a-M17中相當常見,推測為R1a1a-M17。

匈奴_36:匹配的是印度的H和日本的D,都在北亞少見,必要等等今后的樣本。

匈奴_57、58:匹配C3*-M217和G2-P15,整體而言還是C3*-M217的可能性較大。

匈奴_65:R1a1-M198或R1a1a-M17。

匈奴_69:R1b1b2-M269,測到的位點相對較多。

匈奴_70、72、73:70、72、73的STR是一致的,70號考察的位點更多,可以判斷是R1a1-M198。

匈奴_81:確定為Q,但無完全匹配的Q。

匈奴_92:雖然現在M120的樣本也非常有限,但還是見到一例匹配山西M120樣本,389II分別是30和29,地域也在鄰近地區(qū)。加上81號確定為Q的匈奴樣本與西北裕固族的P*(未測Q)匹配,以及蒙古族測到的Q也主要為M120,這樣,較為肯定匈奴的Q應當為Q1a1-M120。

匈奴_84:目前分別放開1個位點后,可以O3-M117、N1c1-M178、Q1a-MEH2匹配。

匈奴_84bis:雖然只有3個位點測到,但組合很獨特,只找到2例O2*-M95的樣本。

匈奴_88、94:可以匹配O3-M122以及K-M9,其中K-M9因為出自西南樣本,且較少見,相對而言還是O3-M122的可能性更高的一些。

匈奴_95:也未見完全匹配,分別放開一個位點,應當還是以M117或者M324*匹配的多。

一部分匈奴人也呈現出一定的高加索人種特征。這些匈奴人母系主體是D,和現代內蒙東部的蒙古人比較類似而和外蒙人khalkh人有差異,同時還有比較高的A和Z,和外蒙西部的圖瓦等部族可能有親緣關系,而古代匈奴人有5%個體為U等白人母系。

內蒙古察右中旗七郎山墓地魏晉時期16例拓跋鮮卑遺存與內蒙古商都東大井目的東漢時期拓跋鮮卑mtDNA遺傳學分析顯示,拓跋鮮卑和匈奴具有最近的遺傳距離,皆表現為典型的亞洲單倍型組類型,但在46個匈奴個體中有3個屬于單倍群為U的歐洲類型。拓跋鮮卑首先具有與鄂倫春人最近的親緣關系,其次才與匈奴表現出比較近的分布關系??傊倥巳涸谌朔N學上血緣關系是很復雜的。

任尚等追殺北匈奴單于之戰(zhàn)后,東方的鮮卑人迅速進入蒙古高原,余下的匈奴約四十萬人被鮮卑吞并融合。匈奴與鮮卑的混血后代稱為鐵弗人。鐵弗人劉勃勃被鮮卑拓跋氏擊敗后投奔羌人的后秦。后自認為是末代的匈奴王,改姓赫連,在河套地區(qū)創(chuàng)立夏國,史稱胡夏。后被鮮卑人政權北魏所滅。根據《虞弘墓志》新考,虞弘是隋代的鐵弗匈奴赫連氏大夏國后裔。虞弘是西歐亞單倍體群U5,在歐洲有著11%的發(fā)生頻度,在歐洲中石器時代人骨中已測到多例U5,但最高頻度發(fā)生在極北的薩米、芬蘭等人群。而虞弘夫人的單倍型類群G,常見于東亞、中亞等地,最高頻度發(fā)生在西伯利亞東北部族群。

社會

兩極世界理論分析指出,對匈奴社會性質的探討,一些歷史學家習慣于簡單機械地套用馬克思五種社會形態(tài)理論的結果就是堅信匈奴屬于奴隸制社會,但是這種觀點不符合史實。在奴隸社會里,奴隸沒有任何支配自己經濟的權利,生產的所有產品都歸奴隸主所有,連奴隸本身也是奴隸主的財產。而封建社會農奴有自己的經濟,有自己的生產工具。另外,也不是所謂的氏族奴隸制。匈奴對于被征服的各國實行殖民政策,是以整個部族為單位,向他們征收賦稅,這近似于實行賦稅制的封建農奴制的剝削方式。但是,役使于匈奴政權的各部落人民,有自己的士族、部落甚至國家政權,有自己的經濟、自己的生產工具,只需拿出部分來繳納匈奴統治者征收的定額稅貢。這顯然不是奴隸制的特征,而是兼具原始部落制和封建農奴制特征的社會形態(tài)。

史料記載

古代史料

有關匈奴人的史料,在史書方面,司馬遷的《史記》、《匈奴列傳》、班固《漢書》、《匈奴傳》、范曄《后漢書》、《南匈奴列傳》、唐修《晉書》、《北狄匈奴傳》及《載記》部份為記載匈奴歷史的史料,其他各列傳或多或少有記載關于匈奴的事跡。其他的史書如《戰(zhàn)國策》、《東觀漢記》、《漢紀》、《后漢紀》、《三國志》、《十六國春秋》、《魏書》、《資治通鑒》及胡三省注等等史書也有關于匈奴人的史料。

諸子書方面,《塩鐵論》、《備胡篇》、《論功篇》、《水經注》、《通典》、《文獻通考》、《古今圖書集成》也有關于匈奴人的史料。

研究著作

近人的研究著作,有沈維賢的前后漢《匈奴表》、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王先謙《漢書補注》《后漢書集解》、施之勉《后漢書集解補》、林干《匈奴史》、陳序經《匈奴史稿》、馬長壽《北狄與匈奴》、田廣金《北方文化與匈奴文明》等等。

大事紀年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發(fā)兵三十萬,使蒙恬北攻匈奴。

公元前214年,蒙恬敗匈奴,略河南地,設縣四十四。增修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遼東,御匈奴。

公元前201年9月,韓王信降匈奴。冒頓進兵太原,至晉陽。

公元前200年10月,劉邦擊韓王信,信敗走匈奴。曼丘臣等扶趙利為趙王。合韓王信及匈奴兵反擊漢軍。漢軍被圍于平城七日。

公元前197年9月,代相陳豨結匈奴自立為代王,劉邦自攻之。

公元前195年3月,燕王盧綰亡入匈奴,被封為東胡盧王。

公元前192年,漢以宗室女飾為公主,嫁匈奴。

公元前174年春,冒頓致書漢文帝,約和。冒頓死,老上(稽粥)即“單于”位。漢文帝遣宗室女為公主至匈奴和。

公元前166年冬,匈奴入漢朝那、彭陽,侯騎至甘泉宮,月余乃退。中行說降匈奴,勸稽粥勿愛漢物。

公元前162年,匈奴連年擾漢邊,云中、遼東最甚。

公元前158年冬,匈奴入上郡、云中、月余始退?;嗨?,軍臣即位。

公元前154年正月,漢七王與匈奴結兵造反,未遂。

公元前152年,漢公主嫁匈奴。匈奴與漢通市。

公元前133年6月,漢武帝使四將軍,兵三十余萬,誘擊匈奴,無功。

公元前129年,匈奴入上谷,漢使衛(wèi)青等四將軍各率萬騎分道出擊。青至龍城斬獲。

公元前128年秋,匈奴入遼西、漁陽、雁門。衛(wèi)青等擊退之。

公元前127年,匈奴入上谷、漁陽。衛(wèi)青擊退之于河南,逐匈奴白羊王、樓煩王,取河南地,設朔方郡,筑朔方城。修秦時所筑塞。

公元前126年冬,軍臣死,伊秩邪立,內戰(zhàn),太子于禪出降漢。匈奴入漢代郡。又入雁門。

公元前124年春,匈奴右賢王兵臨漢朔方,漢以衛(wèi)青等十余將往征。秋,匈奴入漢代郡。

公元前123年2月,漢將衛(wèi)青統六將軍擊匈奴。斬獲萬余人。

公元前121年3月,漢將霍去病擊匈奴。殲匈奴近九千人,俘獲匈奴祭天金人。夏,去病再擊匈奴。殲匈奴3萬余人。匈奴入代、雁門。秋,匈奴渾邪王殺休屠王,并率4萬余眾降漢。漢分徙匈奴前后降者子隴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等五郡外為五屬國。

公元前119年春,漢大攻漠北。衛(wèi)青部俘獲和斬殺匈奴一萬九千余人?;羧ゲ〔繗灁?0443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

公元前115年,漢于原渾邪王地設酒泉郡,休屠王地設武威郡。

公元前114年,匈奴伊秩邪死,烏維立。

公元前112年,西羌結匈奴攻漢安故,圍抱罕。匈奴入五原。

公元前111年,漢二將軍率騎深入匈奴二千里。

公元前110年10月,漢武帝北巡、登單于臺,匈奴單于殺主張接見漢使者,拘漢使。

公元前105年,烏維死;詹師廬即單于位。匈奴王庭益西北。匈奴境大雨雪。國中不安。

公元前104年,漢筑受降城于塞外。

公元前103年,漢將趙破奴率二萬騎侵匈奴,全軍覆沒,趙破奴被擒。匈奴入雙邊。

公元前102年,詹師廬死,句犁湖即單于位。漢于五原塞外數百里至千里,筑城障。

公元前100年3月,漢使蘇武送匈奴使之留在漢者。武以密謀匈奴事發(fā),被拘。句犁湖死,且鞮侯立為單于。

公元前99年5月,貳師將軍攻擊右賢王于天山,殲匈奴萬余人。軍還,為匈奴所圍。李陵敗降匈奴。

公元前97年,漢將李廣利、公孫敖等人率領二十萬人分兵攻擊匈奴,漢軍不利,皆引還。

公元前96年,且鞮侯死,狐鹿姑即單于位。

公元前90年3月,漢將李廣利擊匈奴,敗降,損失士卒數萬人。此后,漢武帝不再出兵匈奴。

公元前89年,匈奴介和王率六國兵攻車師。狐鹿姑致書漢武帝、約邊界。

公元前85年,狐鹿姑死,壺衍鞮即單于位。匈奴爭亂。

公元前81年,匈奴與漢議和,釋蘇武歸。

公元前80年,匈奴入漢邊,大敗。

公元前79年,匈奴備漢進攻,筑余吾水橋。

公元前77年,烏桓發(fā)匈奴先單于墓棘。匈奴與烏桓戰(zhàn)。

公元前72年,匈奴伐烏孫,漢救之。

公元前71年5月,漢攻匈奴軍罷。冬,匈奴擊烏孫。匈境大雨雪。西、北、東鄰國進攻。屬國瓦解。

公元前68年,壺衍鞮死,虛閭權渠立為單于。匈奴發(fā)屯兵備漢。秋,匈奴投屬之辱居種居左地者起兵,與甌脫戰(zhàn),敗而降漢。

公元前67年,漢鄭吉破車師,其王奔匈奴。

公元前64年,匈奴攻車師,鄭吉被圍,漢以車師地歸匈奴。

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先賢撣將眾降漢。匈奴罷西域僮仆都尉。

公元前59年,匈奴擊車師。匈奴使人奉獻于漢,賀漢明年(六十年)正旦。

公元前58年,丁零掠匈奴。單于使弟朝于漢。匈奴庭內爭,呼韓邪立。

公元前57年7月,匈奴五單于爭立。郅支立為單于。

公元前56年8月,匈奴屠營單于子右谷蠡王以相爭兵敗,降漢。十一月,匈奴左大將烏厲屈等降漢。

公元前55年6月,漢設西河、北地屬國,以處匈奴降者。

公元前54年正月,匈奴單于稱臣于漢,使弟右谷蠡王入侍漢。

公元前53年正月,匈奴庭內就降漢與否政策爭論。呼韓、郅支各遣子入侍漢。冬,匈奴單于賀漢正旦。

公元前52年冬,呼韓邪請明年(五三年)朝漢。

公元前51年正月,呼韓邪入漢朝,漢授璽綬。二月,漢使騎送之歸國,允其居漢光祿塞下。

公元前50年冬,呼韓、郅支各獻于漢。

公元前49年正月,呼韓朝漢。二月歸國。

公元前48年,漢使云中、五原輸谷,救呼韓邪困貧。

公元前44年,郅支殺漢使谷吉,徙帳康居。

公元前43年,呼韓邪北歸庭。與漢盟誓。

公元前36年秋,漢西域都護甘延壽發(fā)西域兵攻入康居,殺郅支。匈奴隨郅支西遷者幾盡。

公元前33年正月,呼韓邪朝漢。漢以王嬙賜之。呼韓邪為漢保塞。

公元前31年,呼韓邪死,雕陶莫皋立為復株累若鞮單于。

公元前27年,匈奴單于使朝漢。

公元前25年正月,雕陶莫皋朝漢。

公元前20年,雕陶莫皋死,且麇胥立為搜諧若鞮單于,搜諧使子入侍。

公元前12年,搜諧入漢,病死漢塞下。

公元前11年,且莫車立為車牙若鞮單于。

公元前8年,車牙死,囊知牙斯立為烏株留若鞮單于。漢使單子獻地。

公元前3年,匈奴單于請朝漢。

公元前1年正月,烏珠留入朝。

公元2年,漢要王嬙須卜居次入侍。車師后王忤漢戊己校尉,亡入匈奴。婼羌去胡來王率妻子人民入匈奴。王莽迫匈奴允四條件;要匈奴改一字名。烏桓殺匈奴使者,拒絕納稅。

公元9年,王莽換單于璽,授新章。

公元10年,漢改匈奴單于為匈奴服于。備甲率三十萬攻匈奴,預分其地為十五國。

公元11年,王莽使人誘賂呼韓邪諸子。烏株留分告諸部入漢塞、大賂。車師降匈奴。

公元13年,烏株留死,成立為烏累若鞮單于。匈奴單于改左賢王為護于。

公元14年,匈奴請和。

公元15年春,漢改匈奴單于為恭奴善于。

公元16年,漢擊匈奴、兵屯于邊。

公元18年,咸死,輿立為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單于。單于遣使向漢奉獻。漢迫匈奴大臣須卜當至長安,拜為須卜單于。匈奴入漢邊。

公元19年,漢“豬突豨勇”擊匈奴。

公元21年,漢轉谷、帛到邊郡,備擊匈奴。

公元23年冬,更始帝使人至匈奴。單于不再稱臣。

公元25年,盧芳稱西平王,結匈奴,匈奴立為漢皇帝。

公元27年2月,漢漁陽太守彭寵自立為燕王。結匈奴。

公元28年5月,匈奴助彭寵戰(zhàn),敗。

公元29年11月,漢五原李典等結匈奴,迎盧芳都九原,據五原等郡。

公元30年12月,漢馮異破盧芳、匈奴兵。匈奴遣使向漢奉獻。漢報命、通舊好。

公元31年3月,公孫述立瑰器為朔寧王。冬,盧芳所設云中、朔方太守降漢。

公元32年11月,隴西等郡附瑰囂。

公元33年,漢遷雁門吏民于太原。

公元34年正月,漢吳漢破匈奴兵。漢省定襄郡,遷民于西河。

公元35年,漢省朔方牧并于并州。

公元38年,西域諸國苦匈奴重斂,請漢置都護,不許。

公元39年2月,吳漢攻匈奴。漢遷雁門、代、上谷吏民于居庸、常山關以東,避匈奴。匈奴左部轉居塞內。十二月,匈奴護盧芳居高柳。

公元40年12月,盧芳降漢,被封代王。

公元41年,匈奴、烏桓、鮮卑連兵入漢塞。

公元42年5月,盧芳又入匈奴。十年后死于此。

公元44年5月,匈奴掠上黨等地。十二月,匈奴略天水等地。漢遷五原民于河東。

公元45年4月,安定屬國胡據青山。冬,匈奴入上谷。

公元46年,匈奴求和親。匈奴為烏桓所破,北遷。都善、車師均附匈奴。呼都而尸死,蒲奴立。匈奴連年蝗旱。

公元47年,薁鞬日逐王比使人奉匈奴地圖至西河,向漢求內附。

公元48年正月,日逐王比與八部大人叩漢五原塞,請為漢扦邊.漢許之。十月,比立為單于,是為“南”單于。從此,匈奴被分稱為南、北匈奴。

公元49年正月,漢祭彤賂鮮卑攻匈奴。南單于向漢稱藩。三月,使子入侍漢。

公元50年正月,漢授南單于璽綬。聽入居云中,設使匈奴中郎將。夏,南單于部下內訌,左賢王自立為單于,月余死。冬,北匈奴始攻南單于,漢使南單于,居西河美稷,使西河長吏以兵衛(wèi)之。南單于以兵屯八郡,為漢偵侯。

公元51年,北匈奴至漢武威,請和親。

公元52年,北匈奴使人向漢貢馬裘,請和親。

公元55年,北匈奴遣使向漢奉獻。

公元56年,比死,莫立為臣浮尤鞮勞單于。一年后,汗立為何伐于慮鞮單于。

公元59年正月,漢明堂大禮,南匈奴侍子助祭。汗死,適立為醯僮尸逐侯鞮單于。

公元62年11月,北匈奴擾五原。十二月,擾云中,南單于擊卻之。單于適死,蘇立為丘徐車林鞮單于,數月死。

公元63年,長立為胡邪尸逐侯鞮單于。

公元64年,北匈奴向漢求市,許之。

公元65年3月,漢鄭眾使北匈奴還。悉南、北匈奴交通狀,屯營五原曼柏以防之。10月,北匈奴擾西河諸郡。

公元66年2月,南匈奴使子入漢學。

公元72年12月,漢耿秉、竇固等屯涼州,備擊匈奴。

公元73年2月,漢四路擊北匈奴。竇固取伊吾廬、余無功。漢斑超使西域,殺北匈奴使者。九月,北匈奴大入云中。

公元74年8月,漢令諸屬國囚任兵,赴軍營

公元75年3月,北匈奴破車師后王,圍金滿城。七月,北匈奴圍攻漢耿恭。十一月,北匈奴圍柳中城。又攻耿恭于疏勒城。

公元76年,漢邊郡兵與南單于,共攻北匈奴。

公元83年6月,北匈奴三木樓普大入請降漢。

公元84年,北匈奴向漢請市,許之。大且渠驅牛、羊至關市,為南單于抄掠而去。

公元85年,北匈奴大人降漢者七三人。西域、丁零、鮮卑共攻匈奴,單于遠走。冬,北匈奴聲言回擊南單于,漢使南單于還所掠。單于長死,宣立為伊屠于閭鞮單于。

公元87年7月,鮮卑大破北匈奴,殺尤留單于。十月,北匈奴大亂,五十八部二八萬口降漢。

公元88年7月,北匈奴饑亂,降南單于者歲數千人。南單于請漢兵擊北匈奴。宣死,屯屠河立為休蘭尸,逐侯疑單于。

公元89年6月,漢竇憲破北匈奴于稽落山、勒石燕然。北單于向漢奉獻。

公元90年2月,漢復設西河、上郡屬國都尉。五月,竇憲攻北匈奴伊吾廬地。九月,北單于向漢稱臣。十月,南單于與漢兵襲北匈奴。

公元91年2月,竇憲破北匈奴于金微山。單于遠走。北匈奴于除鞬立為單于,至蒲類海、款漢塞請降。

公元92年正月,漢授于除鞬單于璽緩,屯伊吾,以兵監(jiān)護之。

公元93年正月,于除鞬聞竇憲死率眾北歸,漢派兵擊破,北匈奴殘破,鮮卑據其地,匈奴余種十余萬落自稱鮮卑。屯屠河死,安國立為單于。

公元94年正月,安國與師子不和。安國被屬下殺。師子立為亭獨尸逐侯鞮單于。十一月,北匈奴新降者十五部二十余萬人擁逢侯為單子而起事。漢、鮮卑攻逢侯。

公元96年五月,南匈奴右溫禺犢王烏居戰(zhàn)出塞。七月,漢追擊。遷其余眾于安定,北地。冬,逢侯左部萬余人降漢。

公元98年師子死,檀立為萬氏尸逐鞮單于。

公元104年十一月,北匈奴稱臣,愿和親,漢不許。

公元105年,北匈奴至敦煌貢獻,請漢修故約,漢不許。

公元109年九月,南匈奴骨都侯與鮮卑大人、雁門烏桓連兵犯五原,敗漢兵,圍美稷。十一月,漢兵破南匈奴薁鞬日逐王。

公元110年正月,耿夔、梁堇兵破南單于。二月,南匈奴攻常山。三月,南單于降漢,還所掠漢男女及羌所賣入匈奴者。

公元116年漢與南單于破先零羌于靈州。

公元118年春,逢侯降漢。

公元119年北匈奴復役屬西域諸國。

公元120年三月,北匈奴結車師后王,殺漢使,逐車師前王。

公元123年四月,北匈奴數擾河西,漢班勇屯柳中以遏之。十一月,鮮卑攻南單子於曼柏。

公元124年正月,班勇發(fā)西域兵攻北匈奴伊蠡王于車師前庭。五月,南匈奴大人阿族以單子征調煩累,北走,漢追之,斬獲殆盡。檀死,拔被立為南單于。

公元125年七月,班勇斬匈奴在車師后庭之使者。

公元126年班勇發(fā)諸國兵擊北匈奴呼衍王。呼衍王遷居枯梧河上。北單于來援,勇逐之。鮮卑數寇南匈奴,求漢復障塞。

公元127年正月,漢與南匈奴破鮮卑其至鞬。

公元128年拔死,休利立為去特若尸逐就單子。

公元132年三月,漢與南匈奴擊鮮卑。

公元134年四月,車師后部擊北匈奴于閶吾隆谷。

公元135年春,北匈奴呼衍王攻車師后部。

公元137年八月,漢兵攻呼衍王。

公元140年四月,南匈奴句龍大人吾斯、車紐等攻西河、圍美稷、擾朔方。五月,漢破之。漢中郎將陳龜殺南單于。九月,吾斯立車紐為單于,結烏桓,羌胡,略并州、涼、幽、冀等地。漢遷西河、上郡、朔方于內地。十二月,破車紐于馬邑,車紐降。

公元143年六月,漢立守義王兜樓儲為單于。十一月,漢中郎將暗殺吾斯。

公元144年四月,漢破南匈奴左部。

公元147年,兜樓儲死,車居兒立為伊陵尸逐就單于。

公元151年四月,呼衍王擾伊吾。

公元153年,車師后王進入匈奴。

公元155年七月,南匈奴左薁鞬臺耆,且渠伯德等攻美程,東羌應之。漢招誘東羌破臺營,伯德等。

公元156年七月,鮮卑檀石槐盡有匈奴故地。

公元158年十二月,南匈奴諸部結烏桓、鮮卑擾沿邊九郡。漢誘烏桓殺匈奴屠各部帥,引兵擊南單于、破降之。

公元166年七月,鮮卑結南匈奴擾九邊。十二月,南匈奴、烏桓二十萬口降漢。

公元174年十二月,鮮卑擾北地,漢郡兵與屠各兵破之。

公元177年八月,漢與南匈奴兵擊鮮卑,大敗。車居兒死。

公元178年,呼徵立為南單于。

公元179年,漢中郎將殺呼徵,立羌渠。

公元187年十二月,屠各胡起事。

公元188年三月,屠各胡攻殺并州刺史。匈奴內訌,一部與屠各胡合攻殺羌渠,其子于扶羅立為持至尸逐侯單子。起義者另立須卜骨都侯為單于。九月,南單于于扶羅與白波、黃巾合攻河東。

公元189年,須卜骨都侯死。南單于虛其位,以老王行國事。

公元191年七月,於夫羅附董卓。

公元192年,睦固結于於夫羅略。曹操破之于內黃。

公元193年正月,黑山別部與於夫羅附袁述,屯封丘。六月,曹操擊屠各兵于常山,無功。

公元195年11月,南匈奴右賢王去卑護衛(wèi)漢獻帝,擊退李傕、郭汜兵。於夫羅死,呼廚泉立為單于。

公元202年9月,曹操擊降南單于。

公元216年7月,呼廚泉朝見魏,曹操留之,使去卑監(jiān)其國。分部為五,各立貴人為帥,以漢司馬監(jiān)之。

公元220年,魏授呼廚泉魏璽綬。

單于世系

五單于爭立前的匈奴單于

序號 單于號 名 在位時間 在位年數 注

1 頭曼 頭曼 ? - 前209年 - -

2 冒頓單于 冒頓 前209年 - 前174年 36年 頭曼子

3 老上單于 稽粥 前174年 - 前161年 14年 冒頓子

4 軍臣單于 前161年 - 前126年 36年 老上子

5 伊稚斜單于 伊稚斜 前126年 - 前114年 13年 軍臣弟,左谷蠡王

6 烏維單于 烏維 前114年 - 前105年 10年 伊稚斜子

7 兒單于 烏師廬 前104年 - 前102年 3年 烏維子

8 呴犁湖單于 呴犁湖 前102年 - 前101年 2年 兒單于季父,烏維之弟,右賢王

9 且鞮侯單于 且鞮侯 前101年 - 前96年 6年 呴犁湖之弟,左大都尉

10 狐鹿姑單于 狐鹿姑 前96年 - 前85年 12年 且鞮侯之子,左賢王

11 壺衍鞮單于 壺衍鞮 前85年 - 前68年 18年 狐鹿姑子,左谷蠡王

12 虛閭權渠單于 虛閭權渠 前68年 - 前60年 9年 壺衍鞮之弟,左賢王

13 握衍朐提單于 屠耆堂 前60年 - 前58年 3年 烏維單于耳孫,右賢王

本百科詞條由網站注冊用戶【 CN103861 】編輯上傳提供,當前頁面所展示的詞條介紹涉及宣傳內容屬于注冊用戶個人編輯行為,網站不完全保證內容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場。 版權聲明 反饋 我要認領
最新評論
相關知識文章
中國有多少個民族 中國五十六個民族一覽表 中國少數民族人口及分布地區(qū)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廣闊、富饒的土地上生活著56個民族,中國各民族形成和發(fā)展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做出重要貢獻,被統稱為“中華民族”。那么,中國有多少個民族?中國少數民族是哪些?本文就為你整理了中國五十六個民族一覽表及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地區(qū),包括漢、蒙古、回、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土家等56個民族,其中,壯族、維吾爾族、回族、苗族、滿族、彝族、土家族、藏族、蒙古族、布依族是中國十大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十大少數民族排行榜 國內人口最多的10個少數民族
我國擁有56個民族,除主體民族漢族以外,其余55個法定民族均是少數民族,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中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2547萬人,占8.89%,那中國哪些少數民族的人口最多呢?下面,Maigoo小編為大家?guī)砹酥袊笕丝谧疃嗟纳贁得褡?,包括壯族、維吾爾族、回族、苗族、滿族、彝族、土家族等,一起來了解下吧。
東北十大少數民族人口排名 東北地區(qū)主要少數民族盤點
東北有許多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的根源可能各不相同,但他們共同構成了東北文化和歷史的多樣性。本文中Maigoo小編就帶大家看看東北地區(qū)少數民族有哪些,人口排名前十的東北主要少數民族包括滿族、朝鮮族、蒙古族,其次是回族、錫伯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赫哲族、鄂倫春族等。一起來詳細了解下。
中國人口最少的十個民族 中國人口最少民族排行榜
56個民族,56支花,56個兄弟姐妹一家。中國每個民族都有著獨特的地方,都有著不一樣的地方,不管是風俗習慣不一還是人口不一,下面跟著小編去看看“中國統計年鑒-2021”和2020年開展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中,中國人口最少的十個民族,它們有高山族、塔塔爾族、珞巴族、赫哲族、獨龍族、鄂倫春族等。
十大蒙古族最具特色的美食 10種必吃的蒙古族風味美食
蒙古族別稱"馬背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國北方內蒙古自治區(qū)。蒙古族的日食三餐,每餐都離不開奶與肉,飲食比較粗獷。那么蒙古族著名美食有哪些呢?下面為大家介紹羊背子、烤全羊席、蒙古奶茶、奶制品、手把肉、血腸、羊雜碎、內蒙古炒米、牛肉干、奶酒等。以下,請看MAIGOO小編帶來的十大蒙古族最具特色的美食排行,了解更多蒙古民族特色美食及相關情況。
藏族民歌十大代表作品 最有名好聽的藏歌 經典藏族歌曲推薦
藏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藏族民歌更是廣大農牧民群眾喜聞樂見、男女老少皆適宜的一種歌唱形式,你覺得好聽的藏歌都有哪些呢?Maigoo小編為大家?guī)砹瞬刈迕窀枋蟠碜髌?,如北京的金山上、青藏高原、天路、神奇的九寨、向往神鷹、阿香嘮嘮等,一起來看看吧。
十大有名的回族特色美食 10種受歡迎的清真風味美食
回族是我國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之一,文化豐富,飲食多樣?;刈迦嗣裰魇骋悦媸碁橹鳎忸愐耘Q蛉鉃橹?,甜食在飲食中也占據重要地位。那么好吃的回民美食有哪些呢?下面為大家介紹回族面點、清真名菜、回族面條、羊肉泡饃、手抓羊肉、羊雜湯、回民十大碗、清真點心、八寶蓋碗茶、回族粉湯等回族著名美食。以下,請看MAIGOO小編帶來的回族10種受歡迎的清真風味美食排行,了解更多有名的回民清真美食小吃及相關情況。
中國十大著名蒙古族歌手 十大蒙古族歌唱家 內蒙古十大草原歌手
在我國眾多民族中,蒙古族歷來以能歌善舞著稱,他們在聲樂藝術上具有非常豐富的表達方式,歌曲的內容也相當的全面,既有贊頌自然萬物的,也有贊頌草原英雄,歌頌愛情的。而蒙古聲樂作為一個融合的音樂,在和時代同步的過程中,形成了特征明顯的民族唱法、流行唱法和美聲唱法,同時也造就了一批特色鮮明的草原歌手。本篇文章,MAIGOO名人小編為大家盤點了中國十大蒙古族歌手,一起來看看有沒有你喜歡的吧!
十大最出名的苗族美食小吃 10種苗族的民族特色美食排名
苗族美食風味獨特,形式多樣,嗜酸辣咸,好煙酒茶。大部分地區(qū)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為主食,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湯家家必備。那么苗族風味美食有哪些?下面為大家介紹苗家酸湯、苗家酸湯魚、苗家糍粑、苗族糯米飯、苗王魚、血灌腸、苗族油茶、苗族米酒、萬花茶、鼓藏肉。以下,請看MAIGOO小編帶來的十大最出名的苗族美食小吃排行,了解更多有名的苗族民族特色美食及相關情況。
中國十大藏族歌手 國內藏族歌手排名 藏歌歌手榜
我國各個少數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出現過不少著名的音樂歌舞藝術人才。在娛樂圈實力強勁的藏族民族歌手,不僅有大家熟知的韓紅、阿蘭、才旦卓瑪外,還有容中爾甲、索朗旺姆、扎西頓珠、降央卓瑪、旦增尼瑪等。下面MAIGOO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下國內十大著名藏族歌手,一起來看看你最喜歡的藏歌歌手是否榜上有名呢?
火把節(jié)有什么節(jié)日盛宴 彝族火把節(jié)必吃的十大傳統食物
火把節(jié)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jié)”,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傳統節(jié)日,一般是農歷六月二十四日?;鸢压?jié)除了特色活動,當然也少不了美食。那么火把節(jié)有什么節(jié)日盛宴?為大家介紹彝族坨坨肉、牛肉湯鍋、苦蕎餅、連渣菜、乳扇、彝族圓根酸菜湯、糌粑、粉蒸肉、洋芋湯、炒蠶豆等。以下,請看MAIGOO小編帶來的10種火把節(jié)的特色食物排行,了解更多火把節(jié)特色飲食及相關情況。
中國信仰伊斯蘭教的十個少數民族 我國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有哪些
伊斯蘭教在中國經過1300多年的傳播和發(fā)展,各族穆斯林已經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千百年來各族穆斯林將伊斯蘭教文化與本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構建了豐富多彩的中國伊斯蘭教文化體系,那我國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有哪些呢?Maigoo小編為大家?guī)砹藝叛鲆了固m教的十個少數民族,如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東鄉(xiāng)族、柯爾克孜族、撒拉族、塔吉克族等等,一起來了解下吧!
滿洲八大姓 滿族八大姓氏排名 最正宗的滿族姓氏
滿洲八大姓是指大清王朝時滿族的八個顯赫的姓氏,但滿族八大姓氏排名中并沒有大家最熟悉的愛新覺羅氏,因為在滿族的姓氏中,愛新覺羅雖然是皇室姓氏但只是個小姓,取而代之的則是:佟佳氏、瓜爾佳氏、馬佳氏、索綽羅氏、赫舍里氏、富察氏、那拉氏、鈕祜祿氏這八大姓氏。
十大藏族特色美食小吃排名 10種獨具特色的藏味美食
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嚴酷的氣候條件,以及生產生活方式,決定了藏族人獨特的飲食習慣。藏族人民飲食主要為糌粑、酥油、牛羊肉、奶制品、奶茶、青稞酒等。那么有哪些獨具特色的藏味美食有哪些?下面MAIGOO網編輯為大家介紹十大藏族特色美食小吃排名,包括糌粑、青稞酒、酥油茶、手抓羊肉、藏面、藏族血腸、風干肉、吹肝、藏族酥酪糕、奶渣包子等,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藏區(qū)美食吧。
西北少數民族人口排名前十 西北地區(qū)主要少數民族盤點
西北地區(qū)少數民族有很多,這些少數民族的根源可能各不相同,但他們共同構成了中國文化和歷史的多樣性。下面Maigoo小編就帶大家看看西北地區(qū)少數民族有哪些。人口排名前十的西北主要少數民族包括回族、維吾爾族、藏族,其次是哈薩克族、土族、東鄉(xiāng)族、撒拉族、柯爾克孜族、塔吉克族等。一起來詳細了解下。
中國十大回族男明星排行榜 中國明星回族的有哪些 娛樂圈回族男明星都有誰
回族是我國人口較多的一個少數民族,也是中國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娛樂圈中有不少明星都是來自回族的,其中就包括于和偉、陳建斌、李榮浩、張云雷等知名男藝人。那么除此之外還有哪些明星是回族的?十大回族男明星都有誰?國內娛樂圈回族的男明星有哪些?MAIGOO名人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中國十大回族男明星排行榜,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十大著名少數民族特色建筑 盤點最具代表性的少數民族建筑
中國擁有55個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各地區(qū),居住上呈現著小聚居和大雜居的特點,因之誕生了各自發(fā)展又相互影響的少數民族建筑文化,構成了中國建筑文化的重要部分。其中比較知名的有蒙古包,吊腳樓,侗族鼓樓,傣族竹樓,藏族碉房,羌族碉樓,白族瓦房,彝族土掌房等等。下面本文盤點了中國著名少數民族特色建筑,看看代表性的少數民族建筑都有哪些?
十大壯族最具特色的美食 壯族10大風味美食排名
壯族是中國人口最多的一個少數民族,壯族稻作文化十分發(fā)達,稻米不僅是壯族人民主食,也常用來制作各種小吃或釀酒。那么壯族最有名的美食有哪些呢?下面為大家介紹彩色糯米飯、壯粽、生榨米粉、柳州螺螄粉、壯家烤乳豬、釀豬血腸、壯族自釀酒、玉林牛巴、檸檬鴨、糯米糍粑等。以下,請看MAIGOO小編帶來的壯族10大風味美食排名,了解更多壯族飲食及相關情況。
中國西南十大少數民族排名 西南地區(qū)主要少數民族盤點
西南地區(qū)少數民族有很多,這些少數民族的根源可能各不相同,但他們共同構成了中國文化的多樣性。下面Maigoo小編就帶大家看看西南地區(qū)少數民族有哪些。人口排名前十的西南常見的少數民族包括彝族、苗族、藏族,以及土家族、布依族、白族、侗族、哈尼族、壯族、傈傈族等。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吧!
中國最美十大滿族女明星 娛樂圈滿族美女盤點 哪些女明星是滿族人
滿族在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居第二位,在娛樂圈滿族女明星也占有一席之地,很多滿族美女更是有著讓人過目難忘的美貌,你知道的哪些女明星是滿族人?本文為大家?guī)砹酥袊蠲朗鬂M族女明星,如鑲藍旗的關之琳、鑲白旗的周海媚、正紅旗的胡因夢等等,這些響當當的滿族美女你覺得是誰最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