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昌英叔夏至喜雨》是南宋詩人楊萬里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描繪了夏至時節(jié)喜雨帶來的清涼與生機,并抒發(fā)了詩人對農事的關懷及淡泊名利的情懷。全詩以“清酣暑雨不緣求”起始,通過對比去年禾苗枯死的困境與今夏雨水及時的喜悅,展現了自然恩賜對農耕的重要性。詩中“三已”“四休”的典故反映了詩人對仕途得失的豁達態(tài)度,而“花外綠畦深沒鶴”則勾勒出雨后田園的靜謐美景。
全詩共八句,以夏至降雨為核心展開:
1.首聯(lián):“清酣暑雨不緣求,猶似梅黃麥欲秋”描繪雨水不期而至,緩解暑熱的同時預示麥收。
2.頷聯(lián):“去歲如今禾半死,吾曹遍禱汗交流”對比去年干旱慘狀,凸顯當下甘霖珍貴。
3.頸聯(lián):“此生未用慍三已,一飽便應哦四休”引用春秋典故,表達對仕宦沉浮的淡泊與知足常樂心態(tài)。
4.尾聯(lián):“花外綠畦深沒鶴,來看莫惜下邳侯”以隱逸意象收束,展現雨后田園的超然意境。
1.對比技法:通過去歲旱災與今夏喜雨形成強烈反差,強化雨水帶來的生機。
2.雙關表達:“梅黃麥欲秋”既指節(jié)氣物候,又暗含豐收期盼。
3.典故運用:
“三已”出自《論語》,喻指多次罷官;
“四休”引自孫昉《四休居士詩》,展現安貧樂道精神。
1.詩中“喜雨”包含三層意蘊:
自然現象帶來的農耕希望;
人生起伏中的豁達心境;
隱逸田園的生活理想。
2.頸聯(lián)兼具情感轉折與結構承托作用,將自然喜悅轉化為人生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