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堤寺,又稱準提庵、大準提禪寺,位于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qū)鹽阜東路6-1號,占地約225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800平方米,始建于明代,是揚州古城區(qū)規(guī)模較大、建筑群保存較為完整的寺廟,也是“揚州二十四叢林”之一。準提寺現(xiàn)為古玩市場,有瓷器、郵票、錢幣、字畫展示與交易。
準提寺坐北朝南,由南向北依次排列有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和藏經(jīng)閣等古建筑。山門殿開三門,上嵌“大準提禪寺”石額。大雄寶殿是重檐硬山頂,大雄寶殿前的天井中現(xiàn)存一棵銀杏樹,樹齡540余年。藏經(jīng)樓上下兩層各五間,檐口懸“山藏海納”匾額一塊。藏經(jīng)樓外墻為清水清灰墻面,其余皆用混合砂漿砌筑,既保持了揚州傳統(tǒng)清水亂磚的風(fēng)格,又有效地增加了墻體硬度。
2011年12月19日,準提寺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準提寺寺門朝南,由南向北依次排列有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和藏經(jīng)閣。山門殿開三門,上嵌“大準提禪寺”石額。大雄寶殿前的天井中原植有兩棵銀杏樹,現(xiàn)僅存西邊一棵。天井西邊有一排五間配房。藏經(jīng)樓共兩層,上下各五間,樓前兩側(cè)各有樓梯道房三間。
山門殿
山門殿面南開三門,兩旁為半圓磚圈門,中間為石細圈門,上嵌“大準提禪寺”石額。
天王殿
天王殿面闊五間,進深七檁,門上嵌“不二法門”石額。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面闊三間,進深七檁,重檐硬山頂,屋脊正中有一圖,圖兩邊的正面有“風(fēng)調(diào)雨順”四字,反面是“國泰民安”。
藏經(jīng)樓
藏經(jīng)樓面闊五間,進深七檁。藏經(jīng)樓檐口懸“山藏海納”匾額一塊,楹柱上掛楹聯(lián)兩副,中間一副為集句:“近水樓臺開梵宇,平山欄檻倚晴空”。兩邊為名聯(lián):“作客為誰,聽二分明月蕭聲依舊杜牧;主人休問,有一管春風(fēng)詞筆點綴揚州”。藏經(jīng)樓正脊為瓦條筒花脊,兩端為鷗吻和磚細吻座;中部是“雙龍戲珠”磚浮雕,正、背面分別安裝了“佛日增輝”和“蓮花藏海”磚雕字匾,外墻為清水清灰墻面,其余皆用混合砂漿砌筑。花紋圖案較為簡潔,反映了明代建筑的特點。
古銀杏
大雄寶殿前的銀杏樹,樹齡540余年,為一級保護古樹。2022年,這棵古銀杏被江蘇省綠委會公布為“2022年度古樹名木搶救復(fù)壯省級試點示范樣樹”。
宋三公石
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阮元在二郎廟菜園覓得宋三公石,移置準提寺東廊。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阮元寫了一篇《二郎廟蔬圃獲石記》:“嘉慶丙寅,予過揚州新城準提庵僧舍。經(jīng)二郎廟蔬圃,見有破古石井欄,似有字痕,洗拓之,乃‘口熙十口三公石口’數(shù)字?!酢种献植煌辏剖恰尽?。蓋以‘熙’為年號逾十年者,在揚惟淳熙耳。‘十’字下似是‘年’字。爰移置準提庵東廂內(nèi),并記之。丁卯秋日。”后來嵌在西樓壁上。今已不見蹤跡。
地理位置
準提寺位于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qū)鹽阜東路6-1號。
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袁世振在兩淮鹽區(qū)鹽商居住集中的東關(guān)街設(shè)立“疏理道”。疏理道存在時間并不長,被裁并以后,將房舍施于佛教,成為“大準提寺”。
清順治二年(1645年),清兵攻占揚州,屠城十日,準提寺部分建筑被焚。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準提寺重修。清雍正年間(1723—1735年),重建了山門和大殿,并邀用中禪師駐于寺中。石塔寺僧贈廟田385畝給準提寺。清道光八年(1828年),準提寺進行了整修。清咸豐三年(1853年),準提寺除大殿外其余建筑皆毀于兵火。清同治、光緒年間(1862—1908年),準提寺復(fù)建。
2002年,準提寺全面整修后,辟為民間收藏博物館。
2010年,準提寺被打造為古玩市場,第一進用于瓷器、郵票、錢幣、字畫展示與交易;第二進用于瓷雜、玉器、雜件展示與交易;第三進用于拍賣、培訓(xùn);第四進用于個人藏品展覽和專家鑒定。
2017年,準提寺勘驗工作啟動,發(fā)現(xiàn)大面積的漏雨給建筑安全帶來了較大的隱患。
2018年6月1日,準提寺修繕工程正式啟動。2018年9月15日,修繕工程竣工。準提寺的前后四進建筑藏經(jīng)樓、大雄寶殿、天王殿、山門殿采用了揭瓦大修的方式進行修繕,對建筑內(nèi)腐朽的木結(jié)構(gòu)進行了整修、替換,并進行了病蟲害的防治,添加了一套智慧化用電預(yù)警管理系統(tǒng)以及煙感報警系統(tǒng)。
2019年10月30日,準提寺修繕工程一次性通過江蘇省文物局驗收。
準提觀音
準提寺供奉的準提觀音,為佛教諸佛之母。準提菩薩的圖像,有二臂、四臂至八十四臂等九種,以十八臂三目者為多。農(nóng)歷三月十六是準提菩薩誕辰。
準堤寺三友
晚清時,準提寺寺僧好藝,在寺里辟一畫室,供當(dāng)時的畫家王小梅、吳讓之、鄭芹甫三人共用,是謂“準堤寺三友”。王小梅(1794—1877年),名素,晚號遜之。吳讓之(1799—1870年),原名廷揚,字熙載,后以字行,改字讓之,亦作攘之,號讓翁、晚學(xué)居士、方竹丈人等,清代篆刻家、書法家。鄭芹甫(1809—1879年),名箕,字芹甫,號芹父、耕桑老農(nóng)。
韋明鏵
韋明鏵,一級作家,出版著作七十種,獲得國家圖書獎、華東圖書獎、華東田漢戲劇理論獎、牡丹理論獎,曾連續(xù)擔(dān)任第四、五、六、七屆揚州市政協(xié)委員和政協(xié)常委,每年都提出文化建設(shè)和古城保護等方面的提案,其中有吳道臺宅第、準提寺的保護和文匯閣的復(fù)建。
2011年12月19日,準提寺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