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因河–多瑙河運河,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境內(nèi)運河。又稱萊茵河–美因河–多瑙河運河。
起于萊茵河支流美因河畔的班貝格,止于多瑙河畔的凱爾海姆,全長171千米,沿途設(shè)置16座長190米、寬12米、深30米的船閘。
在紐倫堡施瓦本附近的阿爾卑斯山河段運河,海拔高達406米,施工難度很大,最終竣工于1992年。這條運河的建成溝通了北海和黑海,形成了一條流經(jīng)15個國家、長達3500千米的內(nèi)河航道,可通行2425噸的貨輪,具有非常重要的商業(yè)價值,因此它又被稱為“歐洲運河”。打通萊茵河水系與多瑙河水系的嘗試,經(jīng)歷了1000余年的努力。早在793年,查理大帝為了使自己的艦隊便于穿越中歐,曾在阿爾特米爾河(多瑙河支流)與施瓦本雷扎特河(美因河支流)之間修建運河,但因暴雨引起河岸坍塌,致使工程失敗被迫放棄。
1837年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開始修建班貝格和凱爾海姆之間的路德維希運河,其行經(jīng)路線與現(xiàn)代美因河–多瑙河運河極為相似。路德維希運河一直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但因河道狹窄,運量有限。
1921年德國和巴伐利亞州兩級政府組建公司,開始興建更為寬闊的美因河–多瑙河運河,但由于戰(zhàn)爭和施工難度等多方面因素,工程主體從1960年開始,直到1992年才最終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