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陽觀坐落云在陽鎮(zhèn)西南一華里處,廟觀三面環(huán)山,一方臨水,碧瓦紅墻,森嚴(yán)威整,是宛洛大道上的著名道觀。興陽觀的建筑群落龐大,粉墻碧瓦,亭閣參差,整個觀院青翠樓闕,高低起伏差落有致,顯得獨具匠心且有品味。
興陽觀現(xiàn)存的八大古跡、十大勝景,包括南天門、朝天閣、靈霄寶殿、仙人橋、老母洞、地府世界、無極宮、太清宮、閻羅寶殿、太和宮、關(guān)公殿、八仙過海、包公祠、文公堂、二十四寺等,已成為香客游人避暑療養(yǎng)、游覽觀光之勝地。
興陽觀的前身就是一個廟,叫做南石廟,始建于宋代。相傳,宋代有人在廟東南一巨石上鑿塑一土地爺像,故稱南石廟。之后又在石頭的頂部建造了一座小廟,將它稱之為了廟上廟。
據(jù)記載,明朝萬歷24年及清代多次翻修南石廟,先后在其西部建起老母廟、蠶姑廟、天爺?shù)睢⒇斏竦畹冉?00間廟宇,總面積達(dá)800余畝,香火十分旺盛,成為遠(yuǎn)近聞名的道教勝地。
解放后,南石廟作為破四舊的對象,能砸的都砸了,就剩下個土地殿。不久后,又新建立了老君、以及祖師、地府、老母等近多個殿堂、還有山門,各殿增加圣象數(shù)量達(dá)16尊,能夠看到多副彩繪壁畫。
南石廟于1989年改名為興陽觀,然后一直沿用至今。寺廟的房屋數(shù)量百多間、神像數(shù)量可達(dá)200多尊,并且在1991年成為開放廟觀。
2004年5月興陽觀又翻修擴(kuò)大土地廟16間,占地約400多平方米,為仿古四合院建筑,堪稱為“中國第一土地神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