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竹蓀是福建省邵武市的特產,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科學規(guī)范的種植技術,竹蓀產量占全省的70%,占全國30%。邵武竹蓀種植經過10多年的發(fā)展,2023年,種植面積、產量穩(wěn)居閩北之首,達1.5萬畝,年產值突破2億。
邵武沿山鎮(zhèn)形成了一整套科學、規(guī)范、實用的竹蓀種植操作程序。從制種到堆料、拌肥、翻漚、下地、采摘、排菇、烘烤和捆扎、包裝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能嫻熟操作。
在福建邵武,炒竹蓀是最經典的吃法。竹蓀自古就被列為“草八珍”之一,香味濃郁、口感爽脆、滋味鮮美,是招待賓客的佳品。新鮮竹蓀摘去菌裙,留下菌柄,撒一些鹽,用清水漂洗干凈,輔之以瘦肉、姜、辣椒下鍋翻炒。出鍋的炒竹蓀味道鮮美,香氣四溢,廣受邵武當地百姓的歡迎。
竹蓀營養(yǎng)豐富,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無機鹽等有益元素,具有滋陰補腎、降低膽固醇含量、提高人體的免疫力的功能。
竹蓀種植技術含量高。2003年初,邵武提出了“依靠新技術引領”的發(fā)展思路,組織農技干部和包括鄭朋武在內的“鄉(xiāng)土人才”到外地學習,“消化吸收”后形成了高產的竹蓀種植方案。之后,邵武通過與科研院校合作,持續(xù)解決種植過程中出現的技術問題,并通過宣講培訓不斷提高種植水平。每年,邵武都要組織舉辦二三十場大大小小的宣講培訓會,推廣竹蓀種植新技術新成果。沿山鎮(zhèn)還與省農科院、福建農林大學合作建立了竹蓀種植專家?guī)?,每年都要請他們到?zhèn)村上課,還會請邵武和本鎮(zhèn)各級“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鄉(xiāng)土專家”到村到組到竹蓀種植現場,進行技術指導及“糾錯”活動。因此,沿山鎮(zhèn)成為種植竹蓀最大最成功的鄉(xiāng)鎮(zhèn),有400多戶農民種植竹蓀5000多畝,竹蓀種植成為當地農民增收極大的亮點。今年,運用液體菌標準化高產栽培竹蓀,已在包括江西和本省11個縣級地方試種面積達到1000畝,其中沿山就有300多畝。
如今,邵武作為福建省竹蓀栽培種植面積最大、品質最佳、年產值最高的縣市,竹蓀培植持續(xù)二十年多年穩(wěn)步向好發(fā)展,是全國最大的竹蓀生產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