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渡人之歌》是專輯《水色》里的一首歌,是臺灣范宗沛所寫,歌曲的特色揉合了蘇州評彈和西洋樂。
蘇州評彈內(nèi)容:唱的是《珍珠塔》里的故事,講的是(背景詮釋):相國之孫方卿,因家道中落,去襄陽向姑母借貸,反受奚落。表姐陳翠娥贈傳世之寶珍珠塔,助他讀書。后方卿果中狀元,告假完婚,先扮道士,唱道情羞諷其姑,再與翠娥結(jié)親?!斗角湫吖谩芬还?jié),諷刺刻薄勢利小人入骨三分,動人心魄,遂盛演不絕。
想你千里迢迢真是難得到,
我把那一杯水酒表慰情。
與你是一別無料倒有兩載外,
害得我么望穿雙眼遙無音。
曾記得面聯(lián)姻緣在那松亭上,
老糊涂抵暮歸來向我云,
說到相逢片刻九松亭,
把你再三款留爾再思行,
即使留住爾的身軀也留不住你心,
故而未煩媒妁定婚姻。
雖則姑父情份薄,
倒底九松亭依我定婚姻,
……
其實,范宗沛真是個音樂鬼才。令人咋舌的編曲功夫,從古典音樂、新世紀音樂、世界音樂、爵士樂到流行音樂,總能隨心游走,把玩音符于創(chuàng)意之間。他說自己的音樂學(xué)習(xí)過程,是在父母的苦心下開始,「很少小孩子學(xué)樂器一開始就是他自己想學(xué)的」,4歲開始學(xué)了一年的小提琴后,發(fā)現(xiàn)自己不太適合,從此改學(xué)大提琴。十五、六歲時,還在念藝專但已經(jīng)開始幫一些歌星錄弦樂,累積自己創(chuàng)作、及編曲的實力。學(xué)校畢業(yè)后,擔任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的首席大提琴,待在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有九年的時間。
范宗沛曾有人這么形容范宗沛:‘不完美在他生命中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他說:‘40歲的我,憂傷來了,就去感受、回憶?!谝魳穭?chuàng)作的領(lǐng)域里,他最擅長的是悲傷憂郁。年紀漸長的他,玩的則是音樂的真髓。
專輯簡介:臺灣音樂鬼才范宗沛2004跨界佳作。深邃、濃郁、異色。一蹚水鄉(xiāng)之旅,完成一張風(fēng)格綺麗的跨界音樂專輯。一場不可能的奇遇,發(fā)現(xiàn)Lounge、鋼琴、交響樂與蘇州評彈的完美交融。這是個時間和空間交錯、人和光陰都不慍不火的老地方。生活,透印在每顆從水氣揚起的音符里。范宗沛精彩的深情,濃郁到讓人承受不住。蘇州評彈和Lounge的極簡循環(huán)、大提琴和鋼琴即興對話、小提琴道不盡愛的呢喃,骨子里的浪漫細胞徹底釋放。水色,雖是寫音樂里的水鄉(xiāng),更多的是行旅中的光景和情調(diào)。不論如何來去,都是漂泊的旅程?!咎K州評彈】‘蘇州評彈’是蘇州‘評話’和‘彈詞’的總稱,產(chǎn)生并流行于蘇州及江、浙、上海一帶。俗稱‘大書’,由唐宋時期的‘講史’演變而來,以蘇州方言只說不唱,或敘事或代言;彈詞俗稱‘小書’,形成于明代,以說、噱、彈、唱為主要表現(xiàn)方式。評彈表演方式有三種:一人表演的‘單檔’、兩人表演的‘雙檔’及三人表演的‘三個檔’。蘇州評彈歷史悠久,流派唱腔千姿百態(tài),歷經(jīng)三百余年而不衰,與昆曲同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談起‘配樂鬼才’的頭銜,范宗沛說比較喜歡大家稱呼他‘胖子’。很難從他的外表去想象他的音樂是這樣的深沉完美。其實,范宗沛真是個音樂鬼才。令人咋舌的編曲功夫,從古典音樂、世界音樂、爵士樂到流行音樂,總能隨心游走,把玩音符于創(chuàng)意之間。范宗沛說自己的音樂學(xué)習(xí)過程,是在父母的苦心下開始的?!苌儆行『⒆訉W(xué)樂器一開始就是自己想學(xué)的’,4歲開始學(xué)了一年的小提琴后,發(fā)現(xiàn)不太適合,從此改學(xué)大提琴。十五六歲時,還在念藝專但已經(jīng)開始幫一些歌星錄弦樂,累積自己創(chuàng)作及編曲的實力。畢業(yè)后,擔任臺灣音樂廳交響樂團的首席大提琴手。出版過的個人作品有《意外的溫柔》、《欲望的聲音》等大提琴專輯,除了專心于制作人工作外,多為電視劇制作配樂,深厚的編創(chuàng)實力深受肯定。十多年前為電影《我愛瑪麗》配樂,是范宗沛配樂生涯的頭一遭,也開啟了范宗沛與配樂的淵源。1996年以《超級大國民》獲得第32屆臺灣金馬獎最佳電影配樂獎;1997年又以個人大提琴作品《欲望的聲音》獲得第八屆臺灣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演奏唱片獎;1998年榮獲亞太影展最佳電影配樂獎。過去的一切都是養(yǎng)分,他的音樂層次越來越豐富,就像一棵逐漸壯大的大樹,每一片葉子,都帶著新鮮的血脈。
《意外的溫柔》
如幻象一般,激蕩在弦上的快奏,由急促的呼吸、跟隨感覺的運弓,顫跳著的生物反映交融交匯而一氣呵成。如此大氣的渾厚的由著生命的富藏膨脹繼而被一小段輕柔引入歸途。。。。。耳鬢廝磨,頸肩相依。終于迎來了千年的期盼,三生的等待。大弦拉開,長弓掀起生命的激蕩情懷。層疊環(huán)起。激情在燃燒,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掩面不及對視,目光里所有的溫柔融化了生身的羈絆??拷?,溫暖我,用你心,貼我心,喚醒沉睡的青春,無語蒼生。愛,永世不老的話題,被重復(fù)著上演,僅此一生。只此情愿一廂。
環(huán)臂相擁,無限愛撫,萬馬奔騰如一江春水沖開固守的閘門。咆哮著,青春的吟唱,高歌。
柔情,觸向潮濕的水草邊,沉醉,揉碎一廂愛意在懷。吸食你所有的清香,侵入你所有的豐腴??v使含你在口,噬你在齒,也不能了我千年之寂。一雙溫暖手肆意挑撥,溫潤的唇恣情纏綿。放縱生命的顫栗,期待融化的顛峰,盤旋,上升……化為灰燼亦不悔。
忽然,琴聲嘎然而止。迷失前的斬釘截鐵。一切猶如行走的蟻遭遇樹脂下落,成就了透光的琥珀。永遠定格在一剎那,便永恒了。
愛與激情總相錯落。
激情的消融無處,便積淤。只能在三生之后。然迢迢銀漢之遙,迷茫人生之路,可有今日之溫情佳會,恰如這《意外的溫柔》。
《范宗沛與孽子》
《范宗沛與孽子》是范宗沛為孽子制作的電視配樂,12首曲子。主要樂器是大提琴。鋼琴的部分,是范宗沛的好搭檔林海所演奏。其它的配器還有雙簧管和口琴,專輯都是真實樂器。其中一首《楊柳》原曲,是好朋友林海作的,是導(dǎo)演舉例的“讓人又快樂又想流淚的音樂”。BONUS《什么》,也是林海原創(chuàng),前面一段口白為金士杰跨刀演出。
說配樂,不如聽配樂。在看《孽子》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配樂在劇中的角色,就像一個戲演得生動的主角,沒有他,劇也就缺乏了一種精神與豐富完滿。抽離《孽子》影像,若單純聽《范宗沛與孽子》,這仍是一張很會說故事,并且說得動聽的音樂。
《水色》
配樂鬼才范宗沛2004跨界佳作!
深邃。濃郁。異色。
音樂之于生命,是最受煎熬的另類耽美。
一趟水鄉(xiāng)之旅,完成一張風(fēng)格綺麗的跨界音樂專輯
一場不可能的奇遇,發(fā)現(xiàn)Lounge、鋼琴、交響樂與蘇州評彈的完美交融
發(fā)源自三百多年前的東方評彈,以讓人驚嘆的姿態(tài)融合在西方作曲里,成了讓時空錯置、讓心情漂流的奇幻音色。
這是個時間和空間交錯、人和光陰都不慍不火的老地方。
生活,透印在每顆從水氣揚起的音符里。
范宗沛精彩的深情,濃郁到讓人承受不住。蘇州評彈和lounge的極簡循環(huán)、大提琴和鋼琴即興對話、小提琴道不盡愛的呢喃,骨子里的浪漫細胞徹底釋放。林??侦`的鋼琴獨白,恰似空谷歌吟。彭靖深厚的古典根柢,融化為幫音樂寫配樂的黃昏悠唱。
水色,雖是寫音樂里的水鄉(xiāng),更多的是行旅中的光景和情調(diào)。
不論如何來去,都是漂泊的旅程。
河南方家世代做官。因被參,滿門抄封流貶。方卿千里投奔襄陽,向姑母方朵花告借求助。孰料姑母勢利,見方卿落魄,冷言諷嘲:若能得中高官,愿頭頂香盤,跪接方卿。方卿憤而離去。表姐翠娥賢淑善良,假托點心,將珍珠塔暗贈于方。姑爹陳培德深明大義,驅(qū)馬追至九松亭,將女兒許配方卿。黃州道上,方卿遇盜,珠塔被劫。陳翠娥悉知方卿遇險,遂一病不起,陳培德情急之下,假造方卿書信,慰撫女兒。三年后,方卿得中狀元,官封七省巡按,喬裝改扮重來襄陽,唱曲道情試探姑母,望其幡然醒悟。不料姑母本性難移,終于自食其言,羞慚地頭頂香盤跪接方卿。方卿感慨扶起姑母,以香盤鑒戒,昭示后人傳頌關(guān)愛,姑侄間冰釋前嫌。珍珠塔(1926)故事梗概方子文是河南人,家中數(shù)代為高官,但他父親被冤而死,方子文與母楊氏住祥符縣,又遭火災(zāi),家貧如洗。御史陳璉是他的姑父,已經(jīng)隱退,家住襄陽。陳璉生日將到,楊氏命子文前往賀壽。陳府總管陳宣,原是方家舊仆,原名王木,因方家家敗,來到陳府,見子文,引入內(nèi)花園,報告夫人。陳夫人是子文姑母,見子文衣衫破舊,心中不喜、話語間露出輕賤。子文飽學(xué)多才,心高氣傲,不愿受姑母輕視,本想拂袖而去,又想受母命前來,不得已說出借錢之意。夫人一口拒絕,子文憤然告辭。陳璉之女陳翠娥知書達禮,更有一婢女采萍有俠義心腸。見子文憤怒欲行,采萍追出,留住子文,又取子文行囊,帶來見了翠娥,說及夫人苛待子文的事,翠娥也覺不平,于是把珍寶珍珠塔放食盒中,納于子文行囊中辭別。子文在府中遭遇,王本不知情,他把子文來府的消息告陳公。陳公大喜,信步走入后園,見到采萍,問及子文住處。采萍實言稟報,陳公大怒,本想進去責(zé)備夫人,又怕子文去遠,于是騎馬追趕。子文走到九松亭,腹中饑餓,取出翠娥所贈食盒就食,發(fā)現(xiàn)珍珠塔,知是珍寶,甚為感動。陳公追上子文,勸子文同歸,子文執(zhí)意要走,陳公贊子文有志氣,當面把翠娥許子文。陳公回家向夫人說許親事,夫人頗為不滿。子文走到黃州,夜宿一古廟,見一大漢睡在香案下,以為盜賊,奔出古廟,迷失路徑,失足落入水中,隨身行囊則丟失斷橋之上。大漢名邱六橋,為人敦厚,賣柴奉養(yǎng)母親,夜宿廟中??偙呍骑@,調(diào)任黃州,坐船夜泊江上,忽見江中有物漂下,命仆從撈起,卻是子文。兩人本為世交。云顯因考期將近,勸子文隨他一起赴京應(yīng)試,不必回家。子文欣然隨去。邱六橋早起入山,發(fā)現(xiàn)子文行囊,見到珍珠塔,不識為何物,拿回家中,其母見是珍寶,命六橋追尋失主送還。六橋追尋不到,邱母怕留家中有失,又命六橋典于襄陽,而典鋪恰是陳公所設(shè),得珍珠塔心疑,拿回家中,留六橋于典鋪。翠娥見塔色變,告父贈塔之事。塔在人失,于是六橋被捕入獄。翠娥因驚得病,陳公急派王木赴祥符問訊,發(fā)現(xiàn)方家無人。原來楊氏因子文久出不歸,決意前往襄陽,鄰婦贈金相助。楊氏行至九松亭,得兒子失蹤消息,悲憤之極,想跳水自殺。亭主救起,安排楊氏住進白云庵中。這時,子文已得畢總兵之助,更名畢廷,中殿元,被任為七省巡按。一天翠娥到白云庵,與楊氏相認,回家告訴陳公,說子文已不在人世。陳公恰好接到畢云顯來信,翠娥見信心喜。子文裝成窮書生又到陳府,作歌嘲弄夫人,采萍告訴他子文母親住所,子文飛奔.
人物介紹 談起「配樂鬼才」的頭銜,范宗沛說比較喜歡大家稱呼他「胖子」。很難從他的外表去想像他的音樂是這樣的深沉耽美。
1994年,開始制作及創(chuàng)作「心靈音樂詩」系列專輯,開啟新世紀心靈音樂經(jīng)典風(fēng)格,作品包括「清香落」、「素顏鴿」、「花舞」、「櫻花雨」、「七星海」等,深受喜愛。
1996年,「超級大國民」榮獲第32屆金馬獎最佳電影配樂獎,出版「笑彎了一根扁擔」專輯。
1997年,個人大提琴專輯「欲望的聲音」榮獲第八屆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演奏專輯獎。
1999年,以萬仁電影的「超級公民」榮獲亞太影展最佳電影配樂獎。
2000年,中廣廣播劇「夕陽山外山」配樂。
2001年,公視人生劇展-「活得像個人樣」配樂,入圍金鐘獎最佳音效。
2002年,金馬獎最佳短片入圍「那年夏天的浪聲」配樂。
2003年,公視文學(xué)大戲,白先勇唯一長篇小說「孽子」配樂,獲金鐘獎最佳音效獎。
2004年,「孽子」專輯獲第十五屆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演奏專輯獎。為公共電視年度大戲「風(fēng)中緋櫻」電視劇配樂,出版「范宗沛經(jīng)典配樂選集」為萬仁電影「大選民」及公視新戲「一樣的月光」配樂。(2004.2上檔)
2004.10 水色
2004.02范宗沛經(jīng)典配樂選輯
2004.02 風(fēng)中緋櫻(電視原聲帶)
2003.07 故事(作品集)
2003.02 范宗沛與孽子“寫給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里,獨自彷徨街頭,無所依歸的孩子們。”-白先勇“將悲情研成金粉的歌劇”-法國書評家雨果.馬爾桑(Hugo Marsan)“在打破對孽子只是同志題材的想法,抽掉這層令人模糊的紗網(wǎng)之后,我看到的是親情、友情,還有因為特殊而產(chǎn)生的掙扎壓抑的情感!”-范宗沛
七十年代的文學(xué)巨著《孽子》,是文壇長青樹白先勇先生的唯一長篇小說。他所寫的小說,不僅是小說,也揭發(fā)了社會上存在,卻不被公開討論的議題--同性戀情。但就如白先勇說的,“在《孽子》中,我主要寫父子關(guān)系,而父子又擴大為:父代表中國社會的一種態(tài)度,一種價值,對待下一輩、對待同性戀子女的態(tài)度----父子間的沖突,實際是個人與社會的沖突?!?/p>
成書距離現(xiàn)在將近30年,如今臺灣公共電視將其拍攝為二十集的電視影片,于2003年的2月中旬上映。導(dǎo)演曹瑞原以電影的質(zhì)感拍攝了這部描寫七十年代臺灣社會的故事,并且找到了臺灣的“配樂鬼才”范宗沛來做這部戲的配樂。因為劇好,音樂還要更加分。擅長演奏大提琴,音樂風(fēng)格既具深沉、壓抑的色彩,又具備迸發(fā)的張力,個人音樂美學(xué)獨到的大提琴家范宗沛,在配樂的領(lǐng)域上,曾經(jīng)做過近20部的電視、電影配樂,得到過的配樂獎項如“金馬獎最佳電影配樂獎”、“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演奏唱片獎”、“亞太影展最佳電影配樂獎”、“金鐘獎最佳音效獎”等。雖已頗有成績,但他說他已經(jīng)不想玩了,因為他說:《孽子》的配樂已讓他很盡興,如果之后再做配樂,將是另一個里程碑的開始。
因為要做《孽子》的配樂,范宗沛反復(fù)的看了無數(shù)次,直到掌握導(dǎo)演拍戲的節(jié)奏,捉到了戲的節(jié)奏,范宗沛做配樂就不需要邊看戲邊套音樂,而是他能隨著戲的韻律,做出戲的呼吸的音樂節(jié)奏。
在看得“入戲”后,范宗沛更能了解《孽子》所要表達的情感是什么,他說:“在那個年代里,我越過了一層的紗窗,看到里面去,這些人在尋找一種安全的感覺,同性戀是很表面的事情,這是某一種人在某一種時代,尋找一種可以生存的空間?!庇谑牵按蚱茖Α赌踝印分皇峭绢}材的想法,抽掉這曾令人模糊的紗網(wǎng)之后,我看到的是親情、友情,還有因為特殊而產(chǎn)生的掙扎壓抑的情感!”
范宗沛在做出《范宗沛與孽子》電視原聲帶之前,曾大方向做了五首曲子,直到第六首,導(dǎo)演才說這是他所想要的音樂旋律。抓穩(wěn)了導(dǎo)演要的表達的情感,就好像找對了一種酵母菌,放在不同的面團里,就創(chuàng)作了全部的配樂。做配樂與導(dǎo)演是密不可分的,范宗沛將這樣的限制視為一種挑戰(zhàn)。這也是做配樂的大樂趣。
范宗沛并表示,他反復(fù)認真地看了所有的劇,并且到戲的后半段,所有演員大家開始“飆戲”,進入角色,戲演得更活了。范宗沛并且特別欣賞資深演員丁強在劇中的表現(xiàn),說他已經(jīng)進入了角色,游刃有余地暢快地演出有“痞子”性格的新公園里的老大哥,并視他為整個精神的代表與壓軸人物,帶給他創(chuàng)作的靈感。
這次創(chuàng)作孽子,范宗沛表示曹瑞原導(dǎo)演給他很大的創(chuàng)作空間;曹瑞原也表示,一但感覺抓對了,接下來也就放手讓范宗沛創(chuàng)作,因為他想要的是一種獨立,若沒有戲劇,也能屬于孽子小說的一種音樂。范宗沛也掌握并表達了這樣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