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域南道十國中,從且末國開始,便是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為主的定居國,故《漢書·西域傳》又載:“鄯善當漢道要沖,西通且末七百二十里自且末以往,皆種五谷,土地草木、畜產(chǎn)、作兵略與漢同?!笨梢娛軡h文化影響很大,在城廓諸國中只有譯長一職。像龜茲那樣地處交通要道的國家,竟設有譯長四人,隋置且末郡。
《漢書·西域傳·且末國》載:且末國王治且末城,去長安六千八百二十里。戶二百三十,口千六百一十,勝兵三百二十。輔國侯,左右將,譯長各一人。西北至都護治所二千二百五十八里,北接尉犁(今博斯騰湖西岸),南至小宛(今喀喇米蘭河東北部地區(qū)),可三日行,有葡萄諸果,西通精絕二千里。且末國在今婼羌縣西南之且末縣,且末城在今且末縣城西南。
它在今新疆且末縣東南。且末城是王城。且末國的人民過著綠洲農(nóng)耕的生活,其地產(chǎn)葡萄,種五谷,略與漢同。東漢時并入鄯善。
且末國,都且末城,在鄯善西,去代八千三百二十里。真君三年,鄯善王比龍避沮渠安周之難,率國人之半奔且末,后役屬鄯善。且末西北流沙數(shù)百里,夏日有熱風為行旅之患。風之所至,唯老駝豫知之,即鳴而聚立,埋其口鼻于沙中,人每以為候,亦即將氈擁蔽鼻口。其風迅駛,斯須過盡,若不防者,必至危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