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袍李子,是薔薇科李屬植物,果實發(fā)育期約125天左右,樹體營養(yǎng)生長期約180天左右。樹冠紡錘形,樹姿直立,6年生樹高3.1m,冠徑2.4m×2.8m,干周23cm。一年生枝長82cm、粗0.6cm,萌芽率81.8%,成枝力2.1,自然坐果率37.5%,自花坐果率套網(wǎng)袋12.7%(套紙袋為0)。
自美國引進以后,深受消費者喜愛,在遼寧、河北、山西等地均有栽植??蛇x擇無霜期120d以上、背風向陽、灌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平地或山地進行建園。
大紅袍李子樹勢強健,適應性較強,具有一定抗寒、抗旱能力,對細菌性穿孔病等部分病蟲害具有較強抗性。
大紅袍李子是遼寧省大石橋市優(yōu)良地方李品種,結(jié)果早,果實大,色澤鮮艷,風味佳,遠銷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給果農(nóng)帶來了豐厚的效益。大紅袍李子在大石橋周家鎮(zhèn)域內(nèi)栽培面積達15000余畝,覆蓋16個行政村,種植60萬余株,年產(chǎn)量700多萬斤,產(chǎn)值超過5000萬元,產(chǎn)品遠銷到全國各地。2020年,“大石橋大紅袍李子”成功獲批國家農(nóng)產(chǎn)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編號AGI03103),并入選“全國鄉(xiāng)村特色產(chǎn)品和能工巧匠目錄”。
幼樹中、短果枝均可結(jié)果。保護地栽培,7年生樹高2.46m,冠徑1.53m×1.34m,干周25cm。果實橢圓形、設施條件下平均單果重180g(露地160g),最大單果重200g(露地180g),果頂尖,梗洼中深、廣,縫合線淺、廣、較明顯,片肉較
大紅袍李子果實大小均勻,果個比同期成熟的李子明顯大。果面著色鮮艷,80%鮮紅色,品質(zhì)佳,甜味多酸味少口感好。離核,核小可食率90%以上。在綏中地區(qū)8月中下旬成熟,結(jié)果早,自花結(jié)實能力強。樹勢強健,產(chǎn)量高。適應性強,平地、山地均能種植,一般土壤都能適應。抗病蟲能力較強,抗穿孔病,褐腐病,潛葉蛾等。
適宜保護地內(nèi)栽培,條件適宜露地地區(qū)可引種種植,對氣候的適應性強,對土壤只要土層較深,有一定的肥力,不論何種土質(zhì)都可以栽種。對空氣和土壤濕度要求較高,極不耐積水,果園排水不良,常致使爛根,生長不良或易發(fā)生各種病害。宜選擇土質(zhì)疏松、土壤透氣和排水良好,土層深和地下水位較低的地方建園。
大紅袍李子樹勢強健,適應性較強,具有一定抗寒、抗旱能力,對細菌性穿孔病等部分病蟲害具有較強抗性。
中性砂性土壤上栽培,為便于田間操作,露地栽培以株行距2m×4m為宜,設施栽培以株行距1.2~1.5m×2m為宜。樹形采用疏散分層形或自由紡錘形,幼樹以擴冠為主,增加分枝級數(shù),開張樹冠,授粉可采用人工授粉或蜜蜂授粉等方法。
1、整地施肥
按照行距3m,南北行向,采用機械整地開溝,溝深和寬均為80 cm,表土回填時每667㎡混入不少于5t腐熟有機肥,然后灌水沉實。坡地沿等高線按平地方法進行整地。
2、水肥一體化設施
為保障苗木生長、節(jié)約水資源,在園區(qū)內(nèi)安裝水肥一體化滴灌設施,沿道路鋪設主管道:以小區(qū)為灌溉單位,設支管道:每栽植行設1條16mm毛細管道:毛細管道上每隔2.5 m(株距)安裝4L/h滴頭穩(wěn)流器,確保每株樹得到精準灌溉和施肥。采用測土配方施肥的方法,制定施肥配方,減少肥水浪費,提高肥水利用率,降低種植成本。
3、苗木選擇
選擇苗高在1m以上,基徑1cm以上,品種明確、根系發(fā)達、枝條健壯、芽體飽滿、無病蟲害的1年生毛桃砧太嫁接大紅袍李子優(yōu)質(zhì)壯苗進行建園。
4、苗木處理
苗木栽植前,需解開嫁接口上綁縛的塑料條,對過長及劈裂的根系進行修剪,讓根系見到新茬。根系采月800倍田基硫榮靈和200倍ABT生根保水劑進行蘸根掛漿后,準備進行栽植。
5、苗木栽植
于土壤解凍后,苗大發(fā)芽前進行栽植。栽植時,株行距為2.5mx3m。在定植點挖40cm左右的栽植穴,將苗木放入栽植穴中,填埋至土壤與地面齊平,輕提苗木使苗木根系呈自然向下舒展,苗木根頸與地面相平,踩實后填一層土,使栽植穴與原土層相平或稍低2~3cm,然后修出直徑為40~60cm的小樹盤。 6、栽后管理
栽后立即澆透水,待水滲干后表面覆蓋一層土。苗木栽植10d后,采用滴灌設施滴灌“定根水”,再次澆透樹坑。隨水滴灌ABT生根液,以促進移栽苗木生根,提高成活率。
6、整形修剪
開心形為李樹的豐產(chǎn)樹形,結(jié)果早,通風透光效果良好。栽植后,在苗木的60~70cm處定干,定干處下方應有6~8個飽滿芽,定干后剪口涂抹傷口愈合劑,防止春季風大抽條。發(fā)芽后選留上方生長健壯、方向較好的3~5個枝條作為骨干枝,其余萌條進行抹除。骨干枝長到40cm左右時,留外芽或側(cè)芽進行掐尖,培養(yǎng)主枝。
7、行間生草
幼齡李園可間作矮稈需水量少的農(nóng)作物或中藥材,避免種植高稈或需水量較大的作物。也可采用行間自然生草的管理模式,草長到30cm以上時,利用割草機刈割,提高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保持土壤水分。
大紅袍李子抗病蟲能力較強,對細菌性穿孔病、褐腐病、介殼蟲、蚜蟲、紅蜘蛛、卷葉蛾、潛葉蛾等有較強抗性,重點防治對象是幼樹期的梨小食心蟲和結(jié)果樹的李小食心蟲。
防治以提高樹體自身抗性為主。如增施有機肥合理修剪,以增強樹勢、改善通風透光、減少病蟲害發(fā)生。合理灌溉、及時排澇,早春徹底清除果園的枯枝、落葉、落果和雜草刮除老樹皮降低越冬病蟲基數(shù)。生長季及時摘除蟲包,作業(yè)時注意不要損傷樹干皮層等。
化學防治,一般全年用藥2~4次:第1次在開花前,噴施80%大生M-45可濕性粉劑600倍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防治各種病蟲害:第2次在5月中下旬,噴施72%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3000倍、2.5%功夫乳油2500倍液等防治梨小食心蟲李小食心蟲和細菌性穿孔?。坏?次在6月中下旬套袋前,噴施30%多抗·戊唑醇可濕性粉劑2000倍、20%除蟲脲懸浮劑3000倍液,防治梨小食心蟲、李小食心蟲和各種病害。
梨小食心蟲、李小食心蟲,要根據(jù)測報情況進行防治,一般于5月上旬開始在李園設置性誘劑,每天檢查誘集成蟲數(shù),當誘集成蟲數(shù)量連續(xù)幾天劇增時即可進行藥劑防治。
果實套袋后根據(jù)主要病蟲害發(fā)生情況靈活開展防治。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要輪換使用農(nóng)藥,盡量避免和延緩抗藥性的產(chǎn)生。
2~3年生樹開始結(jié)果,4~5年生進入盛果期,平均單果重180克,株產(chǎn)可達15~20kg,畝產(chǎn)1000~2000kg。設施栽植每畝定植200株,盛果期樹可達10kg/株,畝產(chǎn)可達200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