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連翹(Forsythia giraldiana Lingelsh)是木樨科連翹屬落葉灌木植物,高3米;小枝無毛具片狀髓;單葉近革質(zhì)長橢圓形,先端尾尖,基部楔形或近圓;花常單生或生于葉腋,花萼帶紫色,裂片卵狀三角形,邊緣具睫毛,花冠黃色;果卵圓形或披針狀卵圓形,先端喙狀短漸尖;花期3-5月;果期6-10月。
秦連翹在中國分布于甘肅東南部、陜西、河南西部、四川東北部。常生于疏林中山溝、河灘或石縫中。秦連翹喜溫暖干燥環(huán)境,適宜中性或弱堿性的土壤。主要繁殖方式為播種、扦插和壓條繁殖。
秦連翹性味苦、微寒,果實可藥用,具有清熱解毒、散結(jié)消腫,可治療丹毒、癰疽腫毒、斑疹、瘰疬、小便不利等癥;據(jù)現(xiàn)代研究,其對肺炎球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秦連翹早春開花,花朵不大,滿枝金黃,花色點點,帶有幾分嬌艷,具有較好的觀賞價值,可種植于庭院或作花籬。
生山坡或低山坡林中,山谷灌叢或疏林中,山溝、河灘或林邊,或山溝石縫中,海拔800-3200米。模式標本采自陜西北部,地點不詳。
秦連翹在中國分布于甘肅東南部、陜西、河南西部、四川東北部。
木樨科連翹屬落葉灌木植物。高3米;枝直立,圓柱形,灰褐色或灰色,疏生圓形皮孔,外有薄膜狀剝裂,小枝略呈四棱形,棕色或淡褐色,無毛,常呈鐮刀狀彎曲,具片狀髓。葉片革質(zhì)或近革質(zhì),長橢圓形、卵形至披針形,或倒卵狀橢圓形至倒卵狀披針形,長3.5-12厘米,寬1.5-6厘米,先端尾狀漸尖或銳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全緣或疏生小鋸齒,上面暗綠色,無毛或被短柔毛,中脈和側(cè)脈凹入,下面淡綠色,被較密柔毛、長柔毛或僅沿葉脈疏被柔毛以至無毛;葉柄長0.5-1厘米,被柔毛或無毛?;ㄍǔ紊?-3朵著生于葉腋;花萼帶紫色,長4-5毫米,裂片卵狀三角形,長3-4毫米,先端銳尖,邊緣具睫毛;花冠黃色,長1.5-2.2厘米,花冠管長4-6毫米,裂片狹長圓形,長0.7-1.5厘米,寬3-6毫米;在雄蕊長5-6毫米花中,雌蕊長約3毫米,在雌蕊長5-7毫米花中,雄蕊長3-5毫米。果卵形或披針狀卵形,長0.8-1.8厘米,寬0.4-1厘米,先端喙狀短漸尖至漸尖,或銳尖,皮孔不明顯或疏生皮孔,開裂時向外反折;果梗長2-5毫米?;ㄆ?-5月,果期6-10月。
秦連翹喜溫暖干燥環(huán)境,適宜中性或弱堿性的土壤。
主要繁殖方式為播種、扦插和壓條繁殖。
播種:在秋季8—9月份采集連翹種子,挑選成熟果實,曬干,敲打,去掉雜質(zhì)得到純凈種子。貯在5—10℃條件下,翌年3月10日左右,開始催芽(距播種還有25—35天)。方法是將種子在1:2000的赤霉素酒精溶液中浸泡3—4小時,打破休眠;再按重量1:1000比例與濕河沙充分混合,置于10—20Y溫度條件下,30天左右即可發(fā)芽。然后條播到日備好的寬120厘米,高15厘米的畦中,深度為2厘米,行距30厘米,每畦3行。及時澆水,除草,當年可長到60—90厘米。
分株繁殖:秋末上凍前,把叢生的連翹,3—5個枝條為一組,從母株上豎著切下,用生根粉水溶液浸泡3分鐘,立即栽人備好的坑穴內(nèi),澆透水過冬。也可以在春季4月份土層化開35厘米左右,按上述方法分株,移栽o
扦插繁殖:花期后選連翹母株上生長旺盛的二年生枝條,從根部剪下,截成35—40厘米段,把形態(tài)學(xué)的下端,用生根粉水溶液浸泡10—20分鐘,然后按株距10厘米,行距25厘米,插入備好的畦中。用鐵條或細竹做弓形支架,上覆塑料布,并適當遮陰,澆足水分。成活率在95%以上。第二年可移栽。
秦連翹性味苦、微寒,果實可藥用,具有清熱解毒、散結(jié)消腫,可治療丹毒、癰疽腫毒、斑疹、瘰疬、小便不利等癥;據(jù)現(xiàn)代研究,其對肺炎球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秦連翹為連翹常用偽品,與真品連翹雖為同科植物,但不具備真品連翹的各項功效,且尚無藥用報道。
秦連翹早春開花,花朵不大,滿枝金黃,花色點點,帶有幾分嬌艷,具有較好的觀賞價值,可種植于庭院或作花籬。
連翹早春先口十后花,串串鐘形的花朵掛滿整個枝條,宛如條條黃色綬帶,金黃耀眼,適于公園、學(xué)校、庭院、賓館、旅游區(qū)、宅旁、路邊等處栽植。可單植,也可成片栽植。若與花期相近的榆葉梅、錦帶、紫丁香等配植在一起,更是紅、黃、粉交織在一起,色彩對比強烈,鮮艷奪目,倍受市民喜愛。
連翹種子可提取食用油脂。
連翹的花及未熟的果實,采集后用水煮20分鐘,每天在早上或睡前用此水洗臉,有良好的殺菌、殺螨、養(yǎng)顏護膚作用。長期堅持使用,可消除面部的黃褐班、蝴蝶斑,減少痤瘡和皺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