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公欖曾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西關流行。
雞公欖的名字源于賣欖人為了吸引顧客注意,把一只色彩繽紛的紙扎大公雞模型套在自己身上,吹著嗩吶叫賣,穿街過巷賣橄欖,而且賣欖人能用嗩吶摹擬公雞的叫聲,‘嘀嘀嗒、嘀嘀嗒、嘀嘀嗒、嘀嘀嗒’,用廣州話來說就是“雞公欖、雞公欖、雞公欖,雞公欖”,因此,廣州市民稱之為“雞公欖”。
雞公欖還有一個別名叫“飛機欖”,賣欖人要把欖拋上三四層樓高給顧客。要是從樓上拋下錢,可以把用小塑料袋裝好的雞公欖準確無誤的拋入窗戶里!這個橄欖就象是坐飛機上去的,所以又叫飛機欖。
雞公欖初吃時味澀,久嚼后,香甜可口,余味無窮。
雞公欖營養(yǎng)豐富,果肉內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C以及鈣、磷、鐵等礦物質。
中醫(yī)認為,橄欖性味甘、酸、平,入脾、胃、肺經,有清熱解毒,利咽化痰,生津止渴,除煩醒酒,化刺除鯁之功,冬春季節(jié),每日嚼食2~3枚鮮橄欖,可防止上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