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花芍藥(Paeonia emodi Wall. ex Royle)是毛莨科、芍藥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莖高可達(dá)70厘米,無毛。下部葉為二回三出復(fù)葉,小葉或裂片狹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楔形,下延,全緣,兩面無毛,表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ㄉo頂和葉腋,全發(fā)育開放或僅頂端一朵開放,苞片葉狀,披針形,萼片近圓形,頂端驟尖;花瓣白色,倒卵形,蓇葖卵圓形,密生淡黃色糙伏毛;種子球形,黑色,無毛。
分布于中國西藏南部(吉?。?。在尼泊爾、印度北部也有分布。生海拔2350米的山坡。
多花芍藥花期長,觀賞效果佳,可用于布置專類園、花境、花帶。
喜光,耐寒,在北方各地可以露地越冬;夏季喜冷涼氣候;喜土層深厚、濕潤而排水良好的壤土,在黏土和沙土上雖然可開花,但是生長不良,在鹽堿地和低洼地不宜栽培。
分布于中國西藏南部(吉?。?;在尼泊爾、印度北部也有分布。生海拔2350米的山坡。
多年生草本。莖高50-70厘米,無毛。下部葉為二回三出復(fù)葉,上部葉3深裂或全裂;頂生小葉近3全裂或2裂,側(cè)生小葉不裂或不等2裂,小葉或裂片狹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9-13厘米,寬2-3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下延,全緣,兩面無毛,表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4朵,生莖頂和葉腋,全發(fā)育開放或僅頂端一朵開放,直徑8-12厘米;苞片3,葉狀,披針形,長2-3.5厘米,寬5-10毫米;萼片3,近圓形,直徑約1.5厘米,頂端驟尖;花瓣白色,倒卵形,長約4.5厘米,寬2.4厘米;雄蕊長1.5-2厘米;心皮2,密生淡黃色糙伏毛。蓇葖2,卵圓形,長2-2.6厘米,直徑1-1.5厘米,密生淡黃色糙伏毛;種子球形,黑色,無毛。
多花芍藥栽培與芍藥相同。
繁殖常采用播種、分株、根插等方法,其中分株法繁殖簡單易行,應(yīng)用廣泛。分株法繁殖可以保持母本的優(yōu)良特性,提早開花,多花芍藥分株宜在白露至寒露之間進(jìn)行。分株時,挖肉質(zhì)根時不能傷根太多,然后順自然紋理用利刀劈開。每叢要有3-5個,分株后,稍陰干,待傷口結(jié)成軟疤再以草木灰、硫磺粉涂傷口,阻止細(xì)菌侵入,栽植深度以芽稍露出地面為宜,如土壤濕潤,則不必澆水。根據(jù)栽培目的合理分株,作花壇栽培或切花栽培時,6-7年分株1次;作藥用栽培時,則3-5年分株1次。種子繁殖不能保持原有品種的優(yōu)良性狀,多在培育新品種或者培養(yǎng)砧木時用種子繁殖。適時采摘微微裂開蓇葖的果,多花芍藥種子成熟后要隨采隨播,播種前先催芽,最適宜生根溫度是20℃。扦插繁殖宜在開花前約2周進(jìn)行,以莖的中間部分作插穗,插穗由2節(jié)構(gòu)成,插在溫床內(nèi)沙層中,適當(dāng)遮蔭、防雨,注意冬季防凍。另外,多花芍藥還可在秋季分根時進(jìn)行根插,即收集健壯的多花芍藥斷根,切成5-10厘米長小段,插在翻整好、深10-15厘米的溝中,上面覆5-10厘米厚碎土,澆1次透水。
栽培管理:除了在花后孕芽到芽滿期間不適宜栽植外,其他時期都可以栽植,一般與分株繁殖結(jié)合進(jìn)行。春季雖然可以栽植,但是栽后根系受損,吸收肥水能力比較差,往往導(dǎo)致植株生長發(fā)育不良。栽植株行距為70厘米×100厘米(切花栽培的株行距為50厘米×60厘米),穴深、穴口直徑分別為20-25、18厘米,然后將分株的植株展根平放在穴內(nèi),當(dāng)填入細(xì)土到1/2時,將根稍向上提,使根與土壤密切結(jié)合,上提高度以其芽平地為準(zhǔn)。
多花芍藥的病害主要有灰霉病、褐斑病、紅斑病和多花芍藥銹病,其中多花芍藥銹病只危害多花芍藥,受害后葉部呈粉狀斑,導(dǎo)致地上部枯死。病害防治方法:一是發(fā)病臨近期,每隔7-10天噴1次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連噴3-5次,可抑制病害的發(fā)生蔓延;二是發(fā)病初期,噴灑50%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500-1800倍液;三是加強栽培管理,促進(jìn)植株健壯,提高抗病能力;四是冬、春季清除雜草枯枝落葉,減少病。
多花芍藥的蟲害有金龜子、介殼蟲和蚜蟲。金龜子幼蟲為害多花芍藥根部,造成傷口,以致根腐病發(fā)生,成蟲為害葉片和花;介殼蟲吸食多花芍藥汁液,使植株衰弱,枝葉變黃;蚜蟲吸食葉片汁液,使葉片卷曲變黃,以致整株枯萎死亡。蟲害防治方法:一是清除雜草病枝落葉;二是利用天敵如七星瓢蟲、食蚜蠅等控制蟲害;三是噴灑80%敵敵畏1500-2000倍液,或50%滅蚜松1000-1500倍液或40%樂果乳劑1000-1500倍液消滅各種蟲害。
多花芍藥花期長,觀賞效果佳,可用于布置專類園、花境、花帶。
保護(hù)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