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山當歸產我國臺灣中部南投、嘉義、花蓮等縣,生長于海拔3000-3500米的高山地區(qū),模式標本采自臺灣。
玉山當歸多年生草本,高1-2米。
莖粗壯,無毛或有短毛。葉二回羽狀分裂,葉柄長25厘米,葉片輪廓近三角形,長至25厘米,寬至30厘米,一回裂片柄長至6厘米,末回裂片長圓形,長約7厘米,寬約3厘米,柄長5毫米,頂生的裂片常3裂,上表面綠色,無毛,下表面粉綠色,沿葉脈有短毛;莖下部葉的葉柄膨大成兜狀葉鞘;莖上部葉簡化成長圓形葉鞘。
復傘形花序;傘輻35-50;總苞1至數(shù)片,長線形,長約1.5厘米,常早落;小傘形花序有花30余;小總苞片7-12,線形;無萼齒;花瓣白色,長圓形,頂端尖,內曲;花柱基扁平,全緣。
果實卵形,長5毫米,寬3.5毫米,頂端圓,基部心形,背棱絲狀,側棱寬翅狀,棱槽內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胚乳腹面平直。
玉山當歸大部分混生於玉山圓柏灌叢中,少部份生長於巖屑地表上,偏好向陽地,是-高海拔山區(qū)中常見的植物。每年五、六月從地表萌生嫩芽,此時只能在玉山圓柏灌叢間偶見蹤跡,到了七、八月時粗大花莖從玉山圓柏灌叢中抽長而出,聳立於玉山圓柏灌叢的樹冠之上,當花序剛從總苞中飽滿開出時,最壯觀美麗。秋後果實逐漸凋落,入冬後枯槁花莖屹立,乾褐的果枝如散骨似地高高撐著,在寒冬雪地中格外明顯。
分布于高海拔的當歸屬植物僅有玉山當歸與森氏當歸兩種,前者莖高1-2公尺,小葉長橢圓形,長6-7公分,寬約2公分,背面脈上被毛;后者莖高0.3-0.5公尺,小葉卵狀披針形,長2-3公分,寬約1公分。另外南湖大山圈谷中的族群,由於葉面較小,兩面被粗毛,有人處理成南湖當歸,為玉山當歸的變種。
1、食用:全株都可作為蔬菜食用。
2、藥用:性味:根:辛、甘、溫。效用:根:補中,益氣。治脾虛泄瀉,虛寒咳嗽,蛇咬傷。葉搗敷瘡癤。
玉山當歸與中藥里面的當歸是同科同屬的植物,中藥中繖形科的植物有許多,單Angelic屬中就有獨活、白芷及當歸三種;其他如防風、柴胡、川芎、北沙參、前胡與羌活等常用中藥也都是繖形科植物,或許是這個分類群的植物太有用了,難免有人認為玉山當歸應該也會有當歸的藥效,到了三千公尺的高山上自然會想到挖掘玉山當歸的根部來進補,但作為一種中藥材,玉山當歸的食用一定要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