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高采烈(拼音:xìng gāo cǎi liè)是一則成語,成語有關(guān)典故最早出自于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體性》。
“興高采烈”的原義是指文章旨趣高超,辭采峻切犀利;形容興致勃勃,情緒熱烈的樣子;在句子中可充當(dāng)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叔夜俊俠,故興高而采烈。(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體性》)
后人據(jù)此概括出成語“興高采烈”。
魏晉“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風(fēng)度翩翩,文才超群,當(dāng)時便有許多人傾慕他。
嵇康一生寫了不少詩和論文。他在詩中曾一再提到環(huán)境的險惡?!傍B盡良弓藏,謀極身心危,吉兇雖在己,世路多險峨?!边@些詩句對當(dāng)時的現(xiàn)實作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他的論文,觀點鮮明,論點集中,具有很強的論辯力,充滿了對當(dāng)時社會的揭露和對禮法之士的批判。如他在《養(yǎng)生論》中主張“清虛靜泰,少私寡欲”,批判士族中的人過著“聲色是耽”的縱欲生活,尤其對又想長壽又要享樂這類人的心理刻畫更是特別精彩。他說,這類人“欲之患其得,得之懼其失,茍患失之所不至矣。在上何得不驕,持滿何得不溢,求之何得不茍,得之何得不失耶!”嵇康就是這樣,把魏晉士大夫那種得失急聚、生死無常所產(chǎn)生的極為貪婪的變態(tài)心理一語道破,并刻畫得淋漓盡致。
正因為這樣,南朝梁文學(xué)理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寫道“叔夜俊俠,故興高而采烈?!币馑际?,嵇康的性格雄俊豪俠,所以他的文章志趣高尚,文詞犀利。
人們只有在碰到特別開心的事情時,才會顯得興高采烈。常說,特別開心的事情是不會總光顧到人們頭上的。但是,“興高采烈”所對應(yīng)的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卻是人們能夠時常保持的。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對人很重要。
“興高采烈”在句子中可充當(dāng)謂語、定語、狀語;多形容興致高,精神飽滿,含褒義。
清·劉鶚《老殘游記二編》第七回:“老殘以為他一定樂從,所以說得十分興高采烈?!?/p>
清·金松岑、曾樸《孽?;ā返诹兀骸澳悄攴ㄔ胶图s簽定以後,國人中有些明白國勢的,自然要咨嗟太息,憤恨外交的受愚,但一班醉生夢死的達(dá)官貴人,卻又個個興高采烈,歌舞升平起來?!?/p>
清·李伯元《官場現(xiàn)形記》第十三回:“幸虧一個文七爺,興高采烈,一臺吃完,忙吩咐擺他那一臺?!?/p>
現(xiàn)代·茅盾《子夜》四:“阿二忽然對于曾滄海的威嚇全沒怕懼,反而興高采烈的說起來了。”
現(xiàn)代·袁珂《女媧造人》:“接著一陣興高采烈的跳躍和歡呼,表示他獲得生命的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