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不息(拼音:zì qiáng bù xī)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于先秦《易經(jīng)·乾卦·象曰》。
自強不息指自己努力上進,永不懈??;形容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狀語。
先秦《易經(jīng)·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p>
后世據(jù)此典故引申出成語“自強不息”。
范仲淹出生的第二年,他的父親就因病去世。父親雖然是個官,但是為官清廉,沒有留下任何財產(chǎn)。他的母親貧困交加,孤苦無依,只好抱著范仲淹改嫁給了一個朱姓男子。
范仲淹也改了姓,叫作朱說。四歲的時候,他跟著繼父搬家。從這個時候起,他就立志做出一番事業(yè)來。當時他在醴泉寺啟蒙讀書。因為家境貧寒,沒多少吃食,于是每晚用兩升小米煮成粥,放上一夜。到了第二天,小米粥凝固了,他再用刀把粥切成四塊,早晚各吃兩塊,偶爾有點腌菜配著吃,這樣勉強能填飽肚子??梢娖淝髮W之艱辛!
成年后,他知道了自己的悲慘身世,傷感不已,再次發(fā)誓建功立業(yè),光宗耀祖,用以恢復祖姓。他含淚辭別母親,前往應天府求學,拜戚同文為師。戚同文是當時著名的教育家和藏書家,在戚同文的教育下,他漸漸博通儒家經(jīng)典要義,培養(yǎng)出兼濟天下的偉大抱負。但是他家依然很窮,沒有東西吃,只能喝稀粥度日。冬天看書看得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臉。這樣困苦的生活,一般人都難以忍受,但是范仲淹從來不叫苦叫累。經(jīng)過二十年的寒窗苦讀,他終于學有所成,用朱說的名字中了進士,入朝為官,官居九品。因為有了朝廷俸祿,足夠養(yǎng)活自己,于是把母親接過來奉養(yǎng)。兩年后,他因功升遷,這時他才恢復范仲淹的本名。
然而,這不是意味著范仲淹從此揚帆起航,而是有更多的困難在等著他。他在任蘇州知州時,因為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當時西夏對宋朝西北邊疆造成諸多威脅,他便和韓琦共任陜西經(jīng)略安撫招討副使,負責西北邊關的軍防工作,吃了無數(shù)西北風沙。幾年后,他出任參知政事,相當于副宰相。他為了壯大宋朝國力,發(fā)起了“慶歷新政”,進行了諸多改革。在執(zhí)行過程中,他得罪了大量的利益團體。很快,新政受挫,他被貶出京。在被安排到穎州為官時,他抱病上任,在上任途中逝世。
他一生中經(jīng)歷如此多的磨難,但始終自強不息。在西北抵擋西夏時,他愛護士兵,治軍有方,誠懇接納各方歸附羌民,西夏軍隊不敢輕易來犯。他在主持慶歷新政時,澄清吏治、改革科舉、整修武備、減免徭役、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等,新政實施短短幾個月,就讓宋朝局面煥然一新,并且間接引發(fā)了之后的王安石變法。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沒有誰的人生會一帆風順,總會碰到許多崎嶇坎坷。唐僧西天取經(jīng)要遭遇九九八十一難,人生在世,遭遇到的磨難遠遠不止八十一個。有的人能夠在逆境中重生,有的人卻在泥濘中倒下,區(qū)別就在于是否做到了“自強不息”四個字。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的人,一輩子都爬不起來,沒有誰幫助他們。而一旦用無畏艱險、自強不息的精神武裝自己,那么生活上的困難,工作上的壓力,家庭中的煩惱,精神上的愁悶,都不會真正擊倒人們。
自強不息,從失敗中卷土重來,在眼淚中綻放微笑,處在最低谷時抬頭仰望天空。世界上沒有最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就好比范仲淹一樣,他嘔心瀝血的新政被毀,但是沒有放棄,依舊心憂天下蒼生,為民請命。在被貶期間,他站在岳陽樓上依然說出了千古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p>
“自強不息”指自己努力上進,永不懈怠;形容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狀語。
北宋·徐鉉《巫馬大夫碑銘》:“英奕子期,服勞繼德,夙興夜寐,自強不息?!?/p>
作家·茅盾《我們這文壇》:“我們文壇上那些自命為站在時代前線的三山五岳的好漢們以及青年的后備軍,在這歷史的一幕前,卻也不能不自強不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