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株:灌木,高1-4米。
枝:長枝對生或互生,細(xì)弱,上部?;顝澊?,短枝簇生,常被星狀短絨毛至幾無毛;小枝四棱形或近圓柱形。
葉:葉在長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為簇生,在長枝上的葉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3-10厘米,寬2-10毫米,頂端急尖或鈍,基部楔形,通常全緣或有波狀齒,上面深綠色,幼時(shí)被灰白色星狀短絨毛,老漸近無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星狀短絨毛;葉柄長1-2毫米;在花枝上或短枝上的葉很小,橢圓形或倒卵形,長5-15毫米,寬2-10毫米,頂端圓至鈍,基部楔形或下延至葉柄,全緣兼有波狀齒,毛被與長枝上的葉片相同。
花:花多朵組成簇生狀或圓錐狀聚傘花序;花序較短,密集,長1-4.5厘米,寬1-3厘米,常生于二年生的枝條上;花序梗極短,基部通常具有少數(shù)小葉;花梗長3毫米;花芳香;花萼鐘狀,長2.5-4毫米,具四棱,外面密被灰白色星狀絨毛和一些腺毛,花萼裂片三角狀披針形,長0.5-1.7毫米,寬0.8-1毫米,內(nèi)面被疏腺毛;花冠紫藍(lán)色,外面被星狀毛,后變無毛或近無毛,花冠管長6-10毫米,直徑1.2-1.8毫米,喉部被腺毛,后變無毛,花冠裂片近圓形或?qū)捖研?,長和寬1.2-3毫米;雄蕊著生于花冠管內(nèi)壁中部,花絲極短,花藥長圓形,長1-1.8毫米,頂端急尖,基部心形;子房長卵形,長約1.2毫米,直徑約0.7毫米,無毛,花柱長約1毫米,柱頭卵狀。
果:葫果橢圓狀,長約5毫米,直徑約2毫米,無毛;種子多顆,狹長圓形,長1.5-2毫米,灰褐色,周圍邊緣有短翅。
花果期:花期5-7月,果期7-10月。
互葉醉魚草地上部分無明顯主干,叢狀生長,分枝能力很強(qiáng);根系發(fā)達(dá),特別是主根向地生長幾乎與地上部分相等。生長地帶坡向?yàn)槟掀禄驏|南坡,坡度為250-350。年降水量350mm以內(nèi),年平均氣溫在5℃,無霜期120天,氣候干旱多風(fēng),空氣濕度底,土層很薄甚至巖石裸露,生長條件很差。但是,互葉醉魚草卻生長健壯茂盛,并且由于牲畜拒食而不受損害,自我生存能力強(qiáng)。 ?
我國特產(chǎn),產(chǎn)于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陜西、寧夏、甘肅、青海、河南、四川和西藏等省區(qū)。
生海拔1 500-4 000米干旱山地灌木叢中或河灘邊灌木叢中。
模式標(biāo)本采自甘肅白水河谷。
春季育苗。把泥炭、腐熟羊糞、細(xì)沙按2:1:1的比例混拌均勻,經(jīng)消毒后裝入穴盤或營養(yǎng)袋,將種子均勻撒播于容器內(nèi),噴水保濕。當(dāng)幼苗長至20厘米高時(shí),分株移栽定植。
扦插基質(zhì)選用透水性強(qiáng)的珍珠巖,于早春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1年生枝,剪成長15~20厘米的穗條,在水中浸泡24小時(shí)后扦插,適時(shí)噴水保濕及苗期的養(yǎng)護(hù)管理。
將細(xì)砂、珍珠巖、草炭按1:1:2的比例混合均勻,消毒后裝入穴盤或容器內(nèi)備用。6~7月選擇生長旺盛、無病蟲害的當(dāng)年生嫩枝,修剪成10厘米左右的2節(jié),帶2~4片葉,扦插前插穗用100毫克/千克的生根激素處理,隨蘸隨插,扦插后每天噴水4~5次。生根后減少噴水,出苗前1周左右煉苗。嫩枝扦插具有周期短、生根率高的優(yōu)點(diǎn)。
病蟲害防治主要是做好土壤處理即可?;ト~醉魚草根系發(fā)達(dá),特別是主根生長快,應(yīng)以一年生苗出圃為宜,否則主根太長,不好栽植播種育苗精確的下種量因立地條件不同有一定差異,尚須根據(jù)不同條件試驗(yàn)確定。常發(fā)生黑斑病,用70%甲基托布津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
藥性類別:收斂止血藥
性味與歸經(jīng):苦、甘、澀,微寒。歸肺、肝、胃經(jīng)。
功能與主治:1.收斂止血,消腫生肌。
2.用于咳血吐血,外傷出血,瘡瘍腫毒,皮膚皸裂;
3.肺結(jié)核咳血,潰瘍病出血。
用法與用量:6~15g,研粉吞服 3~6g。外用適量。不宜與烏頭類藥材同用。
貯藏:置通風(fēng)干燥處。
臨床應(yīng)用:
1.單味粉劑或白及調(diào)涂紗布固定,治外傷出血。
2.單味末,用蘿卜燒湯,以蠟燭油調(diào)涂,治手足凍裂。
3.單味研細(xì)末,調(diào)稀飯,緩緩?fù)谭锬茈S下,治諸物卡喉。
互葉醉魚草為地生蘭的一種,紫紅色的花朵井然有序,在蒼翠葉片的襯托下,端莊而優(yōu)雅?;ㄟ€有白、藍(lán)、黃和粉等色,可布置花壇,宜在花徑、山石旁叢植或做稀疏林下的地被植物,也可盆栽室內(nèi)觀賞。
塊莖含黏液質(zhì)和淀粉等,可作糊料,亦可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