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歷史
該水庫(上庫)與中型的龍頸水庫(下庫)同時興建,上下庫聯(lián)合運用。水庫淹沒區(qū)的大部分在豐順縣境內(nèi),是以灌溉為主,結合防洪、發(fā)電、養(yǎng)魚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庫。
水庫淹沒耕地2400畝,遷移人口1900人??偣こ藤M2325萬元,其中國家投資1100.8萬元。設計灌溉面積9.47萬畝,1987年有效灌溉面積6.74萬畝。 ?
水庫規(guī)模
容量
集水面積285平方公里,總庫容1.657億立方米。
結構
主壩為均質(zhì)土壩,最大壩高57.2米,壩頂長266米。副壩一座,土壩,最大壩高11.6米,壩頂長60米。溢洪道在主壩右岸,凈寬34.4米,1962年安裝鋼平板閘門4扇,鋼筋混凝土平板閘門8扇,1965年全部改為鋼平板閘門,并于1966年全部改用電動啟閉,設計最大泄洪流量2840立方米每秒。輸水隧洞斷面直徑2.6米,設計最大輸水流量76.3立方米每秒。1966年建成河岸式地下電站,裝機3臺,9600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