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九龍泉涌,高山流水琴聲妙;樓臺疊翠, 明月清風笛韻幽?!边@是前人贊九龍池的一副對聯(lián)。位于玉溪市州城西北10公里奇黎山下的九龍池,又名奇黎溪, 是當?shù)刂募丫皠俚刂弧?/p>
歷史
據(jù)《重修九龍池碑記》載,寺廟初創(chuàng)于清朝之前, 幾經擴建,到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又“新作石橋,長虹臥波,幾于騰空直上。繼修大寺閣,燃然一新,儼若普陀”??梢?, 200多年前,九龍池廟宇已頗具規(guī)模。
九龍池風光,最吸引人的地方,首先是那潭十分清澈明凈的池水。乾隆《新興州志》描寫其水,從“巖石間潺潺流出,聚為一泓,清可鑒發(fā)”。不論春夏秋冬,無數(shù)游魚,搖尾相戲。晴日,池旁斑駁的樹影清晰如畫地印在池中;微風吹來,則漣漪輕蕩,樹影碎散,魚群晃動,別有佳趣。
有池子四周,設有欄桿。 池上,一橋飛跨正中,橋洞門頭上,刻有“九龍池”三字。龍?zhí)兜某鏊?,比本地其他泉池,都要大得多,歷來是灌溉玉溪壩子“四十二屯”萬畝良田的重要水源之一。故前人有詩吟道:“山滿青光水滿池,滔滔利澤本無私。未知百里臨民侯,可似九龍作雨時?!本琵埑氐纳綆r峭壁聳峙, 層巒疊嶂。 沿著池畔臺階拾級而上,在險峻的林壑之巔,建有樓臺亭閣,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大觀樓、聽泉樓、三圣閣、大士閣、文星閣等,均有詩詞對聯(lián)可以觀賞?!坝F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文星閣位置最高,巍峨矗立,直插云霄。只要登樓遠眺,眾山皆小,翡翠般的玉溪壩子,可盡收眼底。遠處山川,連綿不絕,此起彼伏; 星羅棋布的村舍,縷縷炊煙,裊裊升起;縱橫交錯的林蔭大道,車水馬龍,往返不息。視近處,龍池周圍,古木參天,郁郁蔥蔥,鳥語花香,林濤陣陣。池子東邊的平場上,有古戲臺一座,至今尚存。歷史上,每年春節(jié)在此大鬧花燈是個傳統(tǒng)。四面八方來游玩的人,真是人山人海。
除池、 亭、 山、水之外,九龍池還有上中下松園,三園相近。園內的云南巨松,拔地而起,蒼勁挺拔,高達十數(shù)丈,相傳為明代寺內老僧所值。坐落在龍池下面的飛井海(水庫),水面寬闊,碧波如玉。西岸的農村,坡坡桃林,處處綠蔭。山道彎彎,阡陌相連。當盛產飛井桃,其味甜美,遠近聞名。近年來,當?shù)厝嗣裾畵芸钸M行修復,建立了專門管理林園機構,使古老的九龍池恢復了青春。
園內有寺廟數(shù)座,規(guī)模有大有小。香火旺,菩薩很靈的。
傳說
傳說有一天張三豐游至九龍池,一口氣在小攤上吃了九碗涼粉,因為沒錢付就把竹簍里的鱔魚(張三豐捉的孽龍)拿了九條給攤主,讓攤主用小鐵鍋蓋住,不能見到光,等第二天在鍋上敲個小孔,孔里就會冒水。誰知道,張三豐剛離開小攤,攤主一不小心就把放鱔魚的盆給踢翻了,九條鱔魚遇光化龍,頓時間天上烏云密布。幸運張三豐還在化了一座山鎮(zhèn)壓住了九條龍。九條龍被壓在山下吐水,便匯成了一個池子。壓住九條龍的山叫做奇黎山。
碑記
山水之美,秉氣各異,陰陽剛柔,天賦使然。泰岳之嵯峨磅礴,江海之洶涌澎湃,西湖之秀色可餐,石林之神奇詭異,皆天造地設,非人力所能為也。然以天然之美,非人文不能彰其神韻,非睿智不能識其面目。其所以能名揚天下者,乃天人合一之奇功,物我齊觀之妙趣也。玉溪九龍池,滇中之名勝也。觀其奇峰疊巖,古木參天,山色蒼翠,靄靄云煙。巖下青泉,噴涌不息,澄潭足以洗心,天光堪可悅性。地雖僻而別有天地,景雖小而獨具風采。前賢贊之多矣?;蛟恍劬?,或曰清幽,或曰澄潭一鏡,或曰綠織煙痕,雖錦繡珠璣,然只道其面目,而未及其神理也。竊以為九龍池之神韻,唯有中和二字足以當之。何則?夫中和之美,和諧之美也,語云: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又云:和以故萬物皆化。仆之所以用中和譽九龍池之美者,申其要旨,其義有三;九龍之名,取法《周易》,易封以乾為首,以龍為象,用九為吉,是謂天德,保合大和,法天行健,此乃造化之功,祥瑞之兆,得天獨厚,其義一也。九龍池水,千古不竭,噴珠吐玉,利濟棋州,沃野良田,受其沾溉潤澤;千村萬戶,飲其玉液瓊漿。鐘靈毓秀,物富民豐,有五谷豐登之樂,無旱澇洪荒之憂,得地利之和,其義二也。此間名勝古跡眾多,樓閣參差,詩書畫燁燁華彩;殿宇巍峨,儒道釋郁郁文光。宿儒名士,翰墨生香,得人文之和,其義三也。有此三義,則中和之美具足矣。九龍池因其山水之利,先民早已棲居,歷普舍而至明清,世代賡續(xù)營建,其成為滇中勝境已數(shù)百載矣。近五十年間,余屐屣三至,目睹九龍池之興衰,雖損益因時,其中和之氣恒存。今時逢盛世,區(qū)宇熙寧,九龍池已修葺一新,園林煥發(fā)新姿,山水復其原貌,游人接踵,共享天人之樂;心樂聲泰,眉宇常泛春波,天地之大美與人文之勝概,渾然一體,其中和之氣,和諧之美,更有勝于往昔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