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榆林市黑龍?zhí)段挥谖鳎ò玻┌^)公路沿線,榆林市70公里紅柳灘村東一深山幽谷中,谷中九潭連環(huán),泉流活躍,俗稱九龍?zhí)叮鞒履觊g(1506-1521)因修建起龍王廟,故改名黑龍?zhí)?,清光緒十年(1884),民國21年(1932)曾幾度重修擴建,規(guī)模煥然,廟內(nèi)旌傘林立,匾額爭懸。黑龍廟座鎮(zhèn)北鋒,濯足龍?zhí)?,正殿、卷棚、鐘樓、鼓樓、石獅、石階、旗桿、牌樓、樂樓隨山而列,渾然自如。廟西側(cè)有一懸崖突兀,天生一卵形泉口,經(jīng)6寸許,深不可側(cè),俗稱“海眼”,常年涓流細滴,如珍珠連串,稱“龍穴藏珍”,為榆林八景之一。廟前48級石階左右豎石旗桿一對,柱高6米,石階下有民國21年建石牌樓一座,1984年列為榆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6年,黑龍?zhí)段墓軙?10國道東路口建四柱三門七樓石牌樓一座,牌樓寬14.4米,高13.96米,重140多噸,浮雕52方上嵌用五、七斗結(jié)構(gòu),三、五、七舉劈山封頂?shù)葌鹘y(tǒng)工藝雕筑,氣勢雄偉磅礴。同年翻修了戲臺、鼓樓、住宿樓。
黑龍?zhí)段墓芩L王克華,歷時三年,組織資金340萬元,大興土木,在山門口興建巨型龍門和漢白玉石獅,兩側(cè)修百間“長廊”。龍門石碑坊長32.28米,寬7.7米,高18.32米,占地面積2488.5平方米,雕刻料石重1148噸,由366塊石料徹成。龍門頂額正上方刻有“龍門”,背面為“育仙”共四字,龍門的設(shè)計施工題詞均為王克華先生一人所為。龍門、玉獅精筑細刻,浮雕規(guī)模宏大,圖案栩栩如生,堪稱傳統(tǒng)雕刻之典范,在全國亦首屈一指。現(xiàn)已申報世界“吉尼斯”紀錄。
黑龍?zhí)渡降貥淠緢@先后建立了五個綠化區(qū),栽植油松、側(cè)柏、樟子松、云杉等;建立兩個引種區(qū),分別定植陽性樹種和陰性樹種;還有庭院區(qū)、珍稀樹種區(qū)、標(biāo)本區(qū)、瀕危樹種區(qū)、良種示范區(qū)、經(jīng)濟林區(qū)等。全園總面積1200畝,引進栽植樹木、花卉及有重要保存價值的植物品種820余個(包括變種),涉及到107科、302屬。搜集、保存國家1-3級瀕危樹種和植物,有水杉、銀杏、杜仲、胡楊、新疆野蘋果、翅果油樹等31種,搜集保存榆林市瀕危樹種及植物20余種,樹木園幾年試驗成功的項目達30余項,沙地柏嫁接杜松、圓柏、龍柏、絨柏、金星柏、灑金柏等獲得成功,使一些難以在我區(qū)生長的樹木增強了抗逆性,能夠正常生長,選育出了直立性沙地柏、紫葉李、蝴蝶槐、美國黃松、黃櫨、合歡等樹木引種成功。引種定植的五種云杉生長發(fā)育良好,發(fā)展為我區(qū)最大的人工云杉林,樹木園已成為榆林市林科所重要的試驗基地,配合林科所搞的《河北楊有性繁殖技術(shù)研究》、《杜松優(yōu)良冠形選擇及繁殖技術(shù)》、《大扁杏引種及山杏改良試驗》,分別獲得榆林市科技成果一等獎和三等獎。
黑龍王廟內(nèi)有宿舍多間和食堂,可提供食宿。并有熱水器,可洗澡。學(xué)??缮暇W(wǎng)。黑龍?zhí)锻ü?,約6公里的車程可到鎮(zhèn)里,12公里的車程可到附近的米脂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