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它于1958年10月動工興建,1960年10月主壩截流,1965年10月竣工并交付運用。歷史7載,動用民工5萬之眾,是原昭烏達盟、哲里木盟兩盟人民團結(jié)治水的偉大壯舉??偣こ塘?13萬立方米,工程總投資8791萬元,歷經(jīng)兩期除險加固,工程累計投資已逾3億元。
紅山湖是以防洪為主、兼顧灌溉、發(fā)電、養(yǎng)殖、旅游等綜合利用的國家大型1類水利樞紐工程。按千年一遇洪水設計,萬年一遇洪水校核,設計庫容25.6億立方米,控制洪水量占遼河中游洪水量的75%,是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乃至東北最大的人工湖。紅山湖因湖畔矗立著一座山石赭紅、赤壁崎崛的紅山而得名,是國家水利風景區(qū)。
紅山湖豪放。站在巍峨雄偉的大壩之上,觀千里老哈河水奔流眼底,看泄洪閘開啟水流直下,飛珠濺玉,雷霆萬鈞。
紅山湖婉約。這里是魚的世界,碧水清波,魚肥水美;這里是鳥的天堂,百鳥紛飛,呼朋引伴。
紅山湖浪漫。南苑垂釣,鳥島聽韻,白云徜徉,湖水吻岸,別有一番風情。
紅山湖秀美。江南風景,稻花飄香。落日照紅巖,彩霞映湖面。
紅山湖清醇。純凈自然,纖塵不染。淳樸的民俗民風,濃郁的民族特色,讓游人流連忘返。
紅山湖富足。紅山湖生長著10余種魚蝦,其中“紅山鯉魚”是魚中之上品,“紅山銀魚”更是魚中之極品,享有“水中軟黃金”之美譽。這里盛產(chǎn)的“玉田皋”大米遠銷區(qū)內(nèi)外,“玉田皋有機大米”飲譽全國,名聲噪起。
紅山湖悠遠。 “中華第一龍”、“中華第一鳳”、“中華第一藝術(shù)神器”都出土于紅山湖周邊,其駐地翁牛特旗因此榮膺“龍鳳之鄉(xiāng)”的美譽。紅山先民的祭河臺沉寂在湖邊,乾隆皇帝的摩崖石刻依稀可見,成吉思汗第33世孫勒扎勒仁欽旺布的王府早已被紅山湖水淹沒在紅山腳下。追思懷古,引人無限遐想。這充分證明了老哈河所在的西遼河流域如同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均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隨著國道305線油路的貫通和其他公路交通環(huán)境的不斷改善,紅山湖猶如塞外草原的瑰麗明珠,這里是如醉如癡的游人樂園,這里是適宜人居的理想天地,這里是前景廣闊的興業(yè)熱土!
紅山湖背依茫茫大漠,科爾沁沙地起伏綿延,雄渾壯觀;懷抱蒼蒼碧水,紅山湖水浩如煙海,天水相連,其下游20萬畝稻田連成一片,勾畫出獨具特色的大漠水鄉(xiāng)風光。
紅山湖國家水利風景區(qū)匯集著煙波浩淼的游憩湖區(qū),田園相伴的曲水岸灘,依山傍水的秀色園林,雄偉壯觀的水利樞紐工程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景區(qū)水天一色鷗翔魚躍,綠蔭摟頭閑亭粉蓮,蔥蘢交翠蟲鳴鶯啼,碧波蕩漾輕舟唱晚。
紅巖、碧水、陽光、沙灘,構(gòu)成了一幅風光旖旎的立體風景畫。紅山湖敞開藍色的胸懷,張開綠色的雙臂,盛邀八方來客旅游、觀光、休閑、度假。
歷史
紅山水庫又名紅山湖,坐落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的東部,位于西遼河干流老哈河中游,地處赤峰市松山區(qū)、敖漢旗、翁牛特旗交界處,紅山水庫管理局駐地翁旗烏敦套海鎮(zhèn)。距離赤峰、新惠、烏丹均在90公里左右,地理位置優(yōu)越,公路交通便利。305國道橫貫紅山湖旅游區(qū)。
紅山水庫于1958年10月動工修建,1960年10月主壩截流,1965年10月竣工并交付使用,歷時7載,動用民工5萬之眾,總工程量911.14萬立方米,工程總投資8791萬元。歷經(jīng)兩期除險加固,工程累計投資已逾3億元。
地理位置
紅山湖(原紅山水庫),是遼河水系的國家大型水利樞紐,設計庫容25.6億立方米,是我國東北最大的一座水庫。地處赤峰市翁牛特旗、敖漢旗、松山區(qū)交界地。
內(nèi)蒙古西有 烏梁素海 ,東有紅山湖 紅山水庫坐落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的東部,位于西遼河的主要支流 被譽為 契丹 遼文化母親河 之一的老哈河中游,地處赤峰市翁牛特旗 敖漢旗 松山區(qū)交界處,距赤峰市區(qū)90公里 庫區(qū)總面積214平方公里,總庫容25.6億立方米,水面94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積24486平方公里,占老哈河總流域面積的74 是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最大的一座人工湖 是參觀 游覽消夏避暑的旅游勝地
庫區(qū)14萬畝水面煙波浩淼,歐翔魚躍 大壩橫臥南北將老哈河攔腰截斷,放眼望去,五百里哈河奔來眼底,天水相連 夏日,湖區(qū)內(nèi)鷗翔魚躍,碧水微波,沙軟湖平,灘寬水清 岸邊上林帶蒼翠,綠樹成蔭,亭臺點點 湖堤下稻田片片,水路彎彎,鴨鵝戲水,漁船悠悠,一幅典型的塞北江南風光,它的自然環(huán)境,完全具備了當今湖濱旅游的六大要素:碧水 沙灘 陽光 空氣 綠色 美味 是游人回歸自然,進行湖水俗 日光浴 沙浴 空氣浴等健身休閑和觀賞田園風光的理想天然場所
經(jīng)過30多年的建設,紅山水庫已成為參觀 游覽 消夏避暑的旅游勝地 雄偉的水利樞紐工程 藍天 碧水沙灘以及水庫下游秀麗的塞北江南風光,構(gòu)成了一幅風光奇秀的立體風景畫,令人陶醉在山水之間 魚米之鄉(xiāng)而流連忘返,該旅游區(qū)接待設施比較完備,年接待中外游人20萬人次。
風景區(qū)
紅山水庫旅游區(qū)有: 天臺鳥瞰 紅亭望碧 白玉引水 泄洪觀瀑 明代石刻 北灘公園 綠春灣垂釣 塞北江南風光 南苑景區(qū) 北灘浴場 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10余處 有詩贊曰:
北灘畢至覓何求,佛去經(jīng)在摩崖留 綠灣著深杏花亂,金銀灘浴洗鄉(xiāng)愁泄洪觀瀑虹橋現(xiàn),天臺鳥瞰一望收 明代石刻迎湖立,紅亭望碧水自流南苑垂釣明月夜,鳥島聽韻野渡頭 工程游罷難思去,紅山湖上神仙游摩崖真經(jīng):六字真經(jīng)是佛門修身參禪不二法門,平常百姓,向佛常誦也能達到消災卻病 佛光顯現(xiàn)的最高境界 傳說乾隆年間此地一老人目不識丁,但一心向佛,早晚誦念六字真經(jīng) 以至佛光顯現(xiàn),一時轟動四方 高日蘇寺廟高僧派弟子前去查看,弟子回來一臉不高興,說連經(jīng)都念錯了 高僧親去,只見老人聞目正襟,口涌真經(jīng),頭上佛光四射 可一聽,的確念錯了 把 口奄 嘛 呢 叭 咪 口牛 念成了 俺 麻 尼 八 米 牛 糾正之后,卻是口拙舌苯 佛光頓消 高僧悟到 本性向佛在于真,心中有佛自然成 書此真經(jīng)而去不過回寺途中看到地勢平坦,想老哈河夏日泛濫,北淹草原,人畜共難,如何是好 苦于無計,自然困頓 夢中佛祖靈示: 移西南山梁可阻 ,于是遷西南波羅和碩王家地一梁姓人家 置于草原與老哈河之間,再無水患 現(xiàn)梁姓人家仍住那里,只是遵祖訓,兒子取親 女兒出嫁仍回農(nóng)區(qū) 明代石刻:風調(diào)雨順,富足安泰,是百姓的愿望,也是地方官員的職責,明代石刻就是 祈求上蒼造佛保佑,降福百姓的記實 1961年紅山水庫施工,爆破后,石壁上發(fā)現(xiàn)字跡,全文 64個字: 大明萬歷三十二年,歲次甲辰,朵顏衛(wèi)都指揮使打卜孩為民慈悲,真心造佛,真意咒千年,千年不壞,萬年不改,萬民有功德界嶺百石匠 邵志 十一月初十日
當時居住這西遼河,老哈河一帶為蒙古東部的兀良哈部,俺答汗統(tǒng)治蒙古時曾為了結(jié)束明蒙百年戰(zhàn)爭與對立,100多次向明提出和平通貢的要求 于1570年最后達成和議,被明廷封為 順義王 此文的 朵顏衛(wèi) 當為居住于此的蒙古分支朵顏衛(wèi)部 都指揮使為管理此都的官名, 打卜孩 是時任此官的名字 由此可以推斷:石刻佛像為明神宗時的1603年 1604年所造,民謠說: 摸摸佛爺腳,年輕不再老:摸摸佛爺腰,官運步步高 摸摸佛爺頭,元寶滾滾流
鳥島聽韻:鳥島夏秋水漲島伏,冬春水落島出,因紅山湖環(huán)境日見優(yōu)美 雁移鶴遷均在此落腳 常見的有 國家保護的白鶴 灰鶴 班頭雁 大雁等十多個種類,尤其春來冰消雪化之時,岸邊水面上落滿大雁,呼朋引伴,鳴聲如歌,響徹數(shù)里
金銀灘:因為這里沙子潔凈如洗,大小如一 白天陽光普照,閃爍如金 洗沙浴可去風濕,強筋骨,寶貴如金 月夜沙子如銀似雪,靜坐沙灘,湖水吻岸,神思飛揚
南苑垂釣:南苑位于大壩南端,除迎賓樓賞花而外,可是垂釣的好去處 湖灣如月,一桿在手,江河自在,鯉鯽鰱鳙如約而至,遠離喧囂,依水而坐,寧靜淡泊,手桿 拋拜 處處精彩 傳統(tǒng)釣 懸墜釣樣樣生輝 青山綠坡花香鳥語,心無雜念,調(diào)漂打窩,魚星水起,桿彎似弓,遛來遛去,魚人抄網(wǎng) 情 一激動,趣 更濃,樂 悠悠,味一一無窮
泄洪觀瀑:泄洪閘是水庫的主要設施之一 夏季洪水來臨,開閘泄洪,不待走近,聞聲如雷,大地激動,瀑布騰空而下,真是 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 ,走近瀑布只見噴雪吐王,飛沫沾衣 陽光之下一條彩虹橋橫跨其上
防洪作用
紅山水庫是以防洪為主,兼顧灌溉、發(fā)電、養(yǎng)魚、旅游等綜合利用的國家大一型水利樞紐工程。按千年一遇洪水設計,萬年一遇洪水校核,總庫容25.6億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24486平方公里,控制洪水量占遼河中游洪水量的75%。是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最大的一座水庫。是國家級水利風景區(qū)。
紅山水庫主要由擋水建筑物和瀉水建筑物組成。擋水建筑物:主壩 全長1174米,最大壩高31米;副壩 全長694米,平均壩高6.4米。瀉水建筑物:溢洪道 改建后的溢洪道由原來3孔增至10孔,最大瀉洪流量由原來的2869立方米每秒增至16496立方米每秒。原瀉洪洞 高9米,寬8米,最大瀉洪流量857立方米每秒。新增瀉洪洞 直徑7米,最大瀉洪流量593立方米每秒。發(fā)電輸水洞 直徑4米,最大發(fā)電流量42.4立方米每秒。
紅山水庫在防洪方面: 保護著下游1個鐵路樞紐站,3處大中型水利樞紐,4座庫容在1億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庫,4條公路干線,6條鐵路干線,10多座鐵路、公路橋梁,11座象通遼市這樣的中等城市,27家大中型企業(yè),63億元城鎮(zhèn)固定資產(chǎn),305萬人口,800多萬畝耕地的安全,保護區(qū)內(nèi)國民生產(chǎn)總值200億元。尚有通遼市重點能源基地總裝機容量120萬千瓦雙泡子電站一座,開魯縣境內(nèi)石油天然氣田一處以及遼河油田也在保護范圍之內(nèi),由此可見紅山水庫在西遼河防洪系統(tǒng)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遼河干流具有重要的防洪作用。
紅山水庫自投入運用以來,防御了2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大洪水7次,其中在施工期間于1962年7月26日老哈河流域發(fā)生了18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入庫洪峰流量12700立方米每秒。經(jīng)過紅山水庫的調(diào)節(jié)下瀉流量僅為995立方米每秒,削減洪峰92.2%,6日入庫洪水量12.78億立方米。由于紅山水庫成功地攔蓄了這場建國以來發(fā)生在本流域最大的一次洪水,使紅山水庫下游廣闊的西遼河平原地區(qū)人民生命財產(chǎn)和國民經(jīng)濟建設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免遭一次毀滅性的洪澇災害。該次直接的防洪效益高達3.97億元,是修建紅山水庫總投資的4.4倍。紅山水庫運用40多年來,累計直接減災效益50多億元,為保護區(qū)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