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泉嶺森林博物園東連小興安嶺連綿起伏的余脈,12個大小的山脈全長6.8公里。西面青山疊翠,山中湖波浩渺,占地約91.26萬平方米。森林博物園是一片集山水、歷史、科普、文化、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生態(tài)旅游綠色園地。公園以大自然得天獨厚的景觀為主題,分為東、西兩個園區(qū)。東園有趙尚志烈士紀念碑、趙尚志將軍紀念館、養(yǎng)心池、慕魚池、月亮灣。依山傍水,自然條件得天獨厚。設計上保留自然特性,突出山水園林,注重人造景觀與景區(qū)結合,營造高雅獨特、優(yōu)美豐厚的景觀環(huán)境。月亮灣周圍綠樹環(huán)繞,小橋流水,湖水映著波光漣漣,使人流連忘返;西園以靜為主,主要有旅游觀光塔、荷花湖、書香園、康樂園、鮮花港等,園內林木繁茂、溪水潺潺、碧草山花,可以參觀游憩、讀書品茗,認識自然,享受自然,從而增強保護大自然的使命與素養(yǎng)。博物園依據(jù)不同自然條件在西北角處建設有別墅小區(qū)、高爾夫球場、休閑度假山莊;公園西門處有主題雕塑群,集園林與山水結合之美。按功能定位分成歷史文化展示、賞花觀光、休閑垂釣、商務活動、采摘體驗和森林保護等六大功能區(qū)。為打造山水生態(tài)森林城市,體現(xiàn)城市秀美和靈氣的風格,園內還建設引水入城工程,修建了兩個面積為2萬平方米的人工湖泊,從而構成東湖、北海、西梧桐的城區(qū)水系;博物園大門是一座極富現(xiàn)代氣息的建筑,建有接待大廳、餐飲娛樂、書吧、咖啡吧等,設置一塊120平方米LED電子顯示屏。大門通往山頂設有14個平臺和133級中山陵式踏步臺階。趙尚志將軍烈士紀念館、紀念碑就在山頂?shù)纳n松翠柏中。文化廣場從原來的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擴建到17700平方米,用黃銹石鋪設,廣場內設五座漢白玉景觀橋,西側建有假山和疊水瀑布,廣場上安裝了12組造型新穎的彩燈、草坪燈、高檔的音響設備。
目前,園內分為游樂園、花草園、月亮湖、湖心島四大主體游樂區(qū),全園主要景觀節(jié)點各具特色,讓人流連忘返。
養(yǎng)心池:周圍綠樹環(huán)繞,曲徑通幽,漫步其中,放下心中煩惱事,享一絲寧靜。
慕魚池:或廊下或亭臺,水色湖光,觀一魚之悠閑,慕自由恬淡之生活。
荷花湖:采江南古典園林之妙,由三池相連而成,池間曲橋相連、小徑環(huán)繞,雕欄玉砌,盛夏游人既可沿岸觀賞荷花,也可乘小船穿行于池觀魚戲荷葉之間。
書香園:園內獨辟一角,盡享林蔭草地,書香飄寶泉,文化曲藝鄉(xiāng)。
康樂園:長壽為五福之首,樂乃人生之趣,在動與靜之間,活筋絡強體魄,共圓中國夢。
鮮花港:鮮花滿眼讓人醉,更有泉石印寶泉,寶娃、泉妮水邊戲,游人至此步不前。
造林紀念碑:黑龍江省政府1995年為了表彰墾區(qū)造林事業(yè)而建立的紀念碑。國務委員陳俊生為紀念碑題詞:林蔭塞北,綠染墾區(qū)。
月亮灣:以愚公移山之精神,掘土成灣,堆土成島。環(huán)路楊柳依依,曲橋迎賓客,女神舒廣袖,水臺戲水驚飛水中鴨。
觀光塔:居于山顛,借山之勢,俯瞰全城之景色。更寓泉城發(fā)展,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烈士紀念廣場:文化廣場通往山頂設有14個平臺和133級中山陵式踏步臺階。原黑龍江省省長陳雷親筆書寫的趙尚志將軍烈士紀念館、紀念碑就在山頂?shù)纳n松翠柏中。
飛瀑:依山而建,取百泉之水,聚流成溪,白練飛瀑,綠翠相伴,彰顯自然之雄壯。
文化廣場:文化廣場現(xiàn)已成為城區(qū)居民平日游玩健身的好去處,是管理局舉辦大型文藝演出、體育活動的重要場所。2000年以來,管理局先后邀請宋祖英、毛阿敏、彭麗媛、吳雁澤、劉斌、濮存昕、姜昆、趙炎、鞠萍、白雪等40余位國內知名歌唱家、作曲家、曲藝家、主持人在此登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