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建寧四年,即公元171年(漢靈帝劉宏),下辨道(今成縣)百姓為了頌揚太守李翕率吏民興修西狹棧道,造福于民的德政,由當?shù)刂膶W家、書畫家仇靖書丹并在魚竅峽崖壁上鐫刻了《惠安西表》摩崖頌碑,俗稱《西狹頌》。歷經(jīng)1800多年,《西峽頌》在原來的位置上保存完整,風采依舊,主要是因為碑體凹進崖壁幾米深,上凸下凹,即不被日曬,又避免雨淋。碑刻位于半崖,曾被藤蘿遮蔽,一般人很難接近,后來還是被樵夫所發(fā)現(xiàn),舉世聞名的《西峽頌》才重新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西狹頌景區(qū)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幽深的峽谷風光讓景區(qū)顯得神秘而有靈氣,廊橋闕門、古棧遺址、西狹十渡、“兩頌”碑亭、蜿蜒棧道、耿勛表記、仙泉飛瀑、珠簾聽雨、平臺賞月和天井山、保仁寺、三疊泉、黃龍?zhí)?、春秋橋、潑墨峰、老人山、神魚洞、美女坡、水磨坊、躬身崖等二十多處景觀星羅其間。千百年來,穿過歷史的走廊,西狹頌在歷史的扉頁中站出了自己獨有的姿態(tài),堅強,神秘,不嫵媚奔放,卻吸引著無數(shù)人想要靠近。走近它,依稀能聽見人文藝術(shù)與自然景觀交織的文化音符,窺視到歷史與現(xiàn)實疊加的璀璨星空;循著它,便走進了一方靈魂與文學集結(jié)的心靈圣地,一處厚重與靈動交融的藝術(shù)殿堂,一個欲望與信仰輝映的精神家園,一場醉了千年也不愿醒來的大夢。
西狹奇在山、美在水。抬眼望去,一邊是拔地而起的高山,一邊是錯落有致的懸崖。山崖上綠樹層疊,其間亦或有古樹參天,老藤纏繞。兩山之間的響水河,或在峽谷中潺潺繞行,或在巨石間沖騰奔瀉,浪花激起的水聲,站在遠處也能聽到。更有意思的是懸崖上的水,或化成一條白練從高處垂落而下,或從棧道上方形成珠簾,飛濺滴注,蔚為壯觀。
《西狹頌》所在的魚竅峽,兩岸峭壁如削,折疊對峙,一泓中流,迥轉(zhuǎn)、飛揚、旋卷,跌宕多姿。水勢變幻,為湍、為瀑、為池、為潭。潭不甚廣而澄碧幽深,天光云影,青岫蒼樹,古棧遺跡,盡映其內(nèi)。傳說古代有黃龍自潭內(nèi)飛出,人稱“黃龍?zhí)丁?。每當皓月臨空,月光水色交相輝映?!肮夤朱`潭氣欲春,波平浪靜一輪存。鏡連五色龍成彩,珠映千鱗月映痕”。成縣八景“龍?zhí)队吃隆奔从纱硕鴣怼?/p>
在魚竅峽中有一座飛檐凌空、古樸挺拔的古建筑——《西狹頌》碑亭,蜚聲中外的摩崖石刻《西狹頌》便置身其中。《西狹頌》與陜西漢中的《石門頌》、略陽的《郙閣頌》同列為漢代書法“三頌”。碑帖是碑刻的拓片,現(xiàn)在保留下來的漢代碑刻原石寥寥無幾,鳳毛麟角,而《西狹頌》就是其中之一,是三大頌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
從縣城汽車站有公交車到達景區(qū)。
1、天水市-G316-隴南市-隴南北路-隴南中路-南環(huán)西路-S205-景區(qū)。
2、寶雞市-G30-G310-G316-隴南市-隴南北路-隴南中路-南環(huán)西路-S205-景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