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奈川沖·浪里》(かながわおきなみうら)是日本畫家葛飾北齋于19世紀初期創(chuàng)作的一幅彩色浮世繪版畫作品。
該畫作描繪的是神奈川附近的海域(即“神奈川沖”)洶涌澎湃的海浪,浪里有三條奮進的船只,英勇的船工們正為了生存而與大自然進行著驚險而激烈的搏斗,表達了人們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
整個畫面不僅采用了大膽而直截了當?shù)臉媹D和造型手法,而且采用強烈的動與靜的對比渲染,呈現(xiàn)出瞬間即逝的千姿百態(tài)和令人目眩的豐富表情。
該畫描繪的是神奈川附近的海域,即“神奈川沖”的巨浪,在這洶涌澎湃的海浪中,有三條奮進的船只,英勇的船工們正為了生存而與大自然進行著驚險而激烈的搏斗,驚濤駭浪激起飛沫,即將吞噬小舟。遠遠望去是富士山,正安詳矗立,與這巨浪相比,顯得非常矮小。
江戶時代是日本封建社會的晚期,它和中國的清代相吻合。由于經濟的增長,城市里首先產生一種“町人文化”(即市民文化)。由于市民文化迅速得到發(fā)展,作者云起,需要量擴大,作品大量印制,以供需求。從而使肉筆浮世繪進入版畫浮世繪階段。葛飾北齋即此階段的代表人物。
《神奈川沖浪里》是葛飾北齋版畫集《富岳三十六景》中的一幅?!陡辉廊啊访枥L的是從關東36個不同地點遠眺富士山的景色(初版只繪36景,后追加10景),神奈川沖即是一處。日本人自古以來普遍對富士山抱有一種近乎宗教般崇拜的心理,這在江戶時代中期發(fā)展至高峰。從地理上看,神奈川沖應是關東遠眺富士山的距離極限,由此到富士山,隔著寬闊的相模灣。該畫也是借這一現(xiàn)實景物進行扭曲變形來創(chuàng)作。
該畫作表現(xiàn)了具有陽剛之氣的風格特征和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展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抗爭,并以此象征日本民族的精神和氣節(jié),充滿著哲理和深刻的寓意。
該畫不是正面描繪富士山,而是選取了一個特別的角度,讓人們透過翻卷的巨浪和海面上起伏的船只看到了白雪皚皚的富士山頂部,從而使富士山充滿了平常情景下無法出現(xiàn)的特別魅力。
畫面的構圖極為奇妙,翻卷的浪花像一個龐大的怪物張牙舞爪地迎面撲來,他把浪花的邊緣畫的極為特別,讓人覺得很像抽象主義畫家的作品。畫的前方涌動的浪花形成了一座小山,與遠方的富士山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讓人在這種奇特的對照中,莫名其妙地一塌糊涂,真山與浪花形成的山亦真亦假,變幻莫測畫面前方的小船仿佛從浪濤的中間穿過,遠處的小船被海浪抬得極高,讓人禁不住想到人類在自然災難面前的渺小和無助,也有人就說他畫的不是浪花,而是一種災難的象征,是畫家憂患意識的表露。
畫面色彩統(tǒng)一在藍色的調子之中,黃色的船只及近似于土黃色的天空和背景,與海浪的藍色形成鮮明的對比,準確地表達了該畫的主題。
畫中的動靜襯托處理得十分巧妙,遠處巍峨高聳的富士山,與前方洶涌的驚濤以及顛簸的小船形成了視覺上的極大反差,真切而生動。讓人們見識了另外一種視角下的富士山,也讓人們領略了一種全新的醒人眼目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由于畫面表現(xiàn)出一種特別的不規(guī)則、不平衡的視覺沖擊力,因而,有人評價這幅畫是對不平衡美的生動形象詮釋和藝術化。
該畫在外觀表現(xiàn)和主觀的意處理上都是極為大膽和超前的,這種對現(xiàn)實景物進行扭曲變形的表現(xiàn)手法,當時的人們是不能理解的,因此從某一層面來說他的藝術是超前的,是現(xiàn)代藝術之前的現(xiàn)代藝術。后來流傳到了日本國外,并為法國后期印象派的德加、馬奈、凡·高、高更等大師們所注目,并為他們的藝術創(chuàng)作注入了活力。
葛飾北齋于19世紀初,創(chuàng)作出《神奈川沖浪里》。當時它是價廉量大的印刷品,供日本江戶時代的普通人家裝飾廳堂。在《富岳三十六景》中,《神奈川沖浪里》是最暢銷的一張,印刷了五千至八千幅,是歷史上被引用印制次數(shù)最多的一張浮世繪。1842年單張定為16文,僅值兩碗面。不過,就是這么一張當年進入千家萬戶的裝飾畫,今天卻一畫難求,大部分都已經毀于天災人禍。所幸的是,還有少量較好的版本留存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內。
2019年4月9日,日本政府財務相麻生太郎正式宣布,將在2024年度的上半年更換紙幣圖案,推出1萬日元、5000日元和1000日元新紙幣。新版紙幣背面圖案也發(fā)生了變化。1000日元背面為富岳三十六景之一的“神奈川沖浪里”。
2017年5月25日起,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特別展“北齋——走向大洋彼岸”,在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舉辦,其中《神奈川沖浪里》為展覽畫作之一。
2023年3月21日,在英國大型拍賣公司佳士得在美國紐約舉行的拍賣會上,日本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的代表作之一《神奈川沖浪里》拍出276萬美元。佳士得設定的預期中標價為50萬至70萬美元,結果成交價是預期上限的約4倍。
葛飾北齋(1760—1849),日本畫家。生于江戶(今東京),自幼喜歡繪畫,曾師從勝川春章學習浮世繪,后以畫美人畫聞名于世。他涉獵過多種畫派的繪畫技藝,也熟悉中國畫的表現(xiàn)手法,并接觸過西洋繪畫。作品追求形式美和主觀表現(xiàn),用墨酣暢,色彩簡樸,代表作有《富岳三十六景》、《富岳百景》等,《神奈川沖浪里》是《富岳三十六景》之一。他的作品開拓了日本風景畫創(chuàng)作的新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