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之所以區(qū)別于人,往往在于神具有神性。在許多地方的神話傳說中,神不僅被賦予超自然的神秘力量,還擁有永生不老、不死不滅的神奇屬性。
最典型的,當屬南歐的希臘神話。在希臘神話里,諸神與人有著相似的相貌、相同的性情,唯一不同的是,神是“不死族”。即便被其他神吞進肚子里,依然能夠存活。
第二代神王宙斯的兄弟姐妹,被父親克洛諾斯吞進肚子里,直到宙斯長大后,才被解救出來。重獲新生的他們,個個生龍活虎,幫宙斯奪走了父親克洛諾斯的神王之位。
成為神王的宙斯擔心歷史重演,吞下懷孕的妻子莫提斯。莫提斯腹中的胎兒在宙斯肚子里,逐漸發(fā)育成形,令宙斯疼痛難耐。最終宙斯不得不命人砍開腦袋,戰(zhàn)神雅典娜身披堅執(zhí)銳,從宙斯腦袋里蹦了出來。
在希臘神話里,死亡,成了區(qū)分人與神最顯著的特征:人遲早有一死,而神永遠不死。就算是神與人結合后生下的“半神”英雄,同樣免不了一死。能躲過死亡那道關卡的,唯有神。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北歐神話。在北歐神話體系中,神幾乎與人無異。不同的是,神可以預知神族的覆滅、預見個體的死亡。然而,神依然無法改變死亡的結局??梢哉f,北歐諸神一直在奔赴死亡的道路上,從未停止。
作為北歐諸神十二主神之一,光明神巴德爾留存于世的記載少之又少,他既不像雷神索爾靠彪悍的戰(zhàn)斗力名垂青史,又不像火神洛基因為詭計多端而出名,反倒以一場堪稱無頭公案的離奇死亡,流傳于世人之口。
01為什么光明神巴德爾必須死?
在寒冷貧瘠的北歐地區(qū),太陽與光明,無疑是最受人尊崇的。作為光明的人格化,巴德爾在北歐神話中的地位,算得上是眾星捧月。
巴德爾的父親是神王奧丁,母親是神后弗麗嘉。巴德爾,是光輝與美麗的化身,他的身上匯聚著無數(shù)美好特質:金發(fā)白臉、面龐英俊、個性天真、待人和善。因為巴德爾的存在,世間萬物得以沐浴在光明之中。
但這位時常伴隨著快樂的光明神,卻在某個夜晚醒來之后,變得郁郁寡歡。在奧丁和弗麗嘉一再追問下,巴德爾終于吐露實情——在睡夢中,他被死亡的陰影籠罩了。
奧丁與弗麗嘉明白,這是噩運即將降臨的不祥之兆。為了避免悲劇發(fā)生,神后弗麗嘉派出侍女四處奔走,要求萬物立下誓言。世間萬物皆熱愛光明,于是紛紛立誓,絕不傷害巴德爾一根汗毛。
然而,百密必有一疏。瓦爾哈拉宮外一顆橡樹上的寄生小草槲寄生,卻被遺漏了。它極不起眼,又柔弱渺小,幾乎無法害人性命。正是這顆弱不禁風的槲寄生,謀害了光明神的性命。
諸神常常聚在一起玩擲金餅的游戲,得知弗麗嘉讓萬物立誓不傷巴德爾分毫,于是,諸神紛紛拿出各式武器向巴德爾投去。長矛、刀劍、錘子、弓箭,一到巴德爾跟前,便無緣無故地掉轉方向,或者直接掉在地上。
這一幕讓火神洛基瞧見了,他化作老婦的模樣,來到神后弗麗嘉身邊套話。一番奉承過后,弗麗嘉不疑有他,將個中緣由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聽見寄生草槲寄生沒有立誓的秘密,洛基心生一計,趕到瓦爾哈拉宮外,采下槲寄生,用魔法將槲寄生變成一支又粗又硬的小棒。
黑暗神霍德爾獨自坐在樹下,洛基故意將槲寄生小棒交給他,勸他上前參與諸神的游戲?;舻聽枈^力將小棒擲向巴德爾,小棒不偏不倚,正好打中巴德爾的要害。巴德爾在懵懂中一擊喪命。
失去光明神,世界再度陷入黑暗之中。沒有光明與希望的阿斯加德,只剩一片凄涼景象。但神后弗麗嘉仍然懷抱希望,請求神使赫爾莫德到亡者的國度——冥國,接回巴德爾。
冥王海拉只提出了一個條件:只要世間萬物,不管有生命還是沒有生命,都為巴德爾之死而哀悼,那么她愿意放回巴德爾。
阿斯加德派出無數(shù)使者,向世間萬物宣告這個消息。萬物為光明神的離世而垂淚,唯獨洛基化身的女巨人索克,堅決不肯為巴德爾掉一滴淚,甚至希望巴德爾永遠不要從冥國回來。
至此,阿斯加德徹底失去復活巴德爾的機會,光明從此遠離阿薩神族,諸神之黃昏的腳步越來越近了。
縱觀整個北歐神話體系,不難發(fā)現(xiàn),光明神巴德爾的死亡是必然事件。
從地理角度上看,北歐地區(qū)接近北極圈,常年晝短夜長,部分地區(qū)還存在極晝極夜現(xiàn)象。受自然環(huán)境影響,北歐先民在塑造神的過程中,便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定式:象征太陽的光明神,必然不會長久地存在。白晝必然被黑夜所取代,光明神巴德爾必定命喪黑暗神霍德爾之手。
在光明神之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火神洛基,是地下火的人格化。
從本源上看,地下暗火與太陽之光是相對的。但太陽之光深受追捧,而地下暗火卻不為人所喜愛。差別對待,使洛基滋生出嫉妒。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洛基要從中作梗,唆使霍德爾暗害巴德爾了。
02為什么是霍德爾動手殺死兄弟?
黑暗神霍德爾,是光明神巴德爾的孿生兄弟,象征著無盡永夜的黑暗。如果說,巴德爾是眾星捧月般的存在,那么霍德爾,就是那塊被所有人遺忘的陰影。
常年生活在兄弟巴德爾的光環(huán)之下,霍德爾幾乎毫無存在感。他性格陰郁、沉默寡言,總是習慣獨自呆著,從不參與諸神的游戲。在阿斯加德,霍德爾和火神洛基一樣,處于被孤立的邊緣地帶。
即便是作為父母的奧丁和弗麗嘉,在面對巴德爾與霍德爾的時候,同樣表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將萬物熱愛的巴德爾引以為傲,而對霍德爾卻鮮少提及。
巴德爾飽受噩夢困擾,為此汲汲奔走的,不僅僅只有神后弗麗嘉,貴為神王的奧丁不惜遠走尼爾海姆的死亡之國,變裝化名,用盧恩咒文召喚長眠的女預言者,解開巴德爾的噩夢。
在得知巴德爾將被霍德爾所殺時,奧丁關心的問題卻是,誰將為巴德爾復仇?
家族之間一旦發(fā)生族人相殘的事件,家族成員復仇是不被允許的,而外人更加不能插手,這都將帶來更大的災難。這就意味著,殺死兄弟巴德爾的霍德爾,或許將幸免于難。但奧丁顯然是偏心的,他不關心霍德爾的死活,只在乎巴德爾。
女預言者告訴奧丁,地之女神琳達,將為奧丁生下一個孩子瓦利。瓦利降生后,既不會洗臉,也從不梳頭,直到為巴德爾報奪命之仇。
奧丁繼續(xù)追問女預言者,誰將不為巴德爾的死而悲傷?
眼前生客對光明神的過分關切,終于引起女預言者的疑心。她一語道破奧丁的真實身份,直截了當點明巴德爾的命運——除非世界末日降臨,否則巴德爾永遠不可能回來。
隨后,女預言者不再理會奧丁的苦苦追問,重新躺回棺材之中,再度陷入沉睡。直到諸神之黃昏來臨,她才從長眠中蘇醒。
事實果真如女預言者所言,霍德爾失手殺死巴德爾,復活巴德爾的計劃也付諸東流。即便霍德爾求得了母親神后弗麗嘉的原諒,也無法抹去奧丁對他的不滿。
根據(jù)北歐文學作品《大埃達》的記載,奧丁三次求娶琳達未果,反被琳達扇了兩巴掌。惱怒的奧丁,用計強娶了琳達,生下瓦利。初生的瓦利成長迅速,在一天內便已長大成人,在梳洗前就拿著弓箭,射殺了黑暗神霍德爾。
在阿斯加德,黑暗神霍德爾的存在,就像是光明神巴德爾的注腳。兩位神之間的關系,既是共生,又是對立。
從道德層面上來說,黑暗神霍德爾象征著世間惡的力量,而光明神巴德爾象征的是善的力量。霍德爾擊殺巴德爾,意味著惡勢力對善勢力的顛覆,意味著惡勢力正在神族中崛起。
在冰島史詩《埃達》第十首《阿爾維斯之歌》中,奧丁說出了女預言者的身份——她不是普通的占卜師亡靈,而是命運三女神的母親。
當奧丁執(zhí)意追問巴德爾噩夢的時候,她故意將巴德爾必死的事情說出來。這正是命運給奧丁的警示,惡力量已經(jīng)在神族內部悄然滋生,如果再不加以遏制,那么諸神之黃昏為時不遠了。
可惜的是,奧丁還來不及細思,就迎來了巴德爾的死訊。
03為什么光明神與黑暗神能一笑泯恩仇?
在北歐神話體系中,只有死于戰(zhàn)爭、大海的人,才會被女武神瓦爾基里們挑選,接到天上的瓦爾哈拉宮中享福。
而那些并非死于戰(zhàn)爭、大海的鬼魂,都將去往洛基之女——海拉的死亡國度冥國。這里不僅收容一切的殺人犯、冤死鬼,還會收容那些因疾病、衰老而平凡地死在床上的人。
在光明神巴德爾死去之前,海拉已經(jīng)準備好盛宴,等待他的到來。事實上,除了巴德爾之外,因巴德爾之死而心碎而亡的妻子南娜,被瓦利一箭射死的霍德爾,也來到冥國,并且停留了很長一段時間。
直到“諸神之黃昏”到來,火焰巨人蘇爾特爾用一柄火劍毀天滅地,燒盡了天地萬物,燒光了天、地與冥間九界。
光明神巴德爾與黑暗神霍德爾這對難兄難弟,終于冰釋前嫌,從黑暗的冥間攜手回到阿斯加德的廢墟,在最高神宮吉姆萊重新興建起第二代阿斯加德。
在光明神之死發(fā)生前,善與惡力量的對決中,處于上方的始終是象征著善的力量。
雖然以火神洛基、霜巨人等為代表的惡力量一直蠢蠢欲動,但是一直難以對善力量形成壓制。而巴德爾之死,顯然是一個拐點。
圍繞光明神的死,阿薩神族內部的惡力量也逐漸嶄露苗頭。北歐諸神,從來都不是完全的善,他們與生俱來就存在種種缺點,他們的血液之中也存在惡的因子——畢竟,他們是神種與巨人種的混血。
這就不難解釋,為什么神王奧丁會偏愛巴德爾;為什么奧丁不惜強娶琳達,也要為巴德爾報仇;為什么火神洛基會嫉妒巴德爾,恨不得他永遠不要活過來。
嫉妒、仇恨、憤怒、偏愛,種種負面情緒,逐漸擾亂了諸神的判斷力,讓諸神之黃昏勢在必行。
奧丁放任瓦利殺死霍德爾,為巴德爾報仇,卻在霍德爾死后,才發(fā)現(xiàn)罪魁禍首是火神洛基。
即便將洛基幽禁于地下洞穴中受罰,枉死的雙生子也再難回來。諸神施予洛基的懲罰,更加激怒了洛基的不甘與仇恨,直接為日后洛基與霜巨人合伙攻打阿斯加德,敲響諸神之黃昏的鐘聲,埋下了伏筆。
當世界末日來臨,諸神與邪惡勢力幾乎同歸于盡,只有極少數(shù)的神祗與人類幸存。過往結下梁子的光明神與黑暗神,也在經(jīng)歷過生死之后,彼此諒解、寬恕。
在自然法則里,死亡是萬事萬物永恒的歸宿。即便是看似無所不能的神靈,在死亡面前,同樣束手無策。
短暫的個體生命,猶如絢爛的煙花,轉瞬即逝。死亡,或早或晚都會到來。重要的,并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死亡的價值。
在不同地區(qū)的神話傳說中,不乏世界毀滅、再造的故事。只有北歐神話,將新世界的誕生建立在諸神死亡的基礎上。蘇爾特爾的大火,燒掉的是舊世界的惡,也是光明神與黑暗神的過往。
光明神巴德爾之死,折射出的,不僅僅是奧丁與弗麗嘉這對父母的偏愛之心,更是諸神身上惡的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