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烈士陵園是市民政局下屬的公益性事業(yè)單位。
法人代表于開敏,在編職工27人。佳木斯市烈士陵園管理處是由市西郊烈士陵園、劉英俊烈士陵園(含革命烈士紀念館)、市西林公園烈士墓區(qū)、猴石山東北抗聯(lián)戰(zhàn)績紀念塔組成。佳木斯烈士陵園始建于1949年,占地面積4萬平方米,安放革命烈士922位。劉英俊烈士陵園(含革命烈士紀念館),建于1967年,館內展出佳木斯地區(qū)59位英烈事跡。按照“兩園”(市烈士陵園、劉英俊烈士陵園)、“一館”(革命烈士紀念館暨劉英俊烈士紀念館)“一辦”(處行政綜合辦公室)的管理模式開展烈士褒揚和日常管理工作。
每逢劉英俊犧牲紀念日、清明節(jié)、國慶節(jié)、新兵入伍、老兵復員之際,前到陵園和紀念館開展各項紀念活動的人員絡繹不絕,人們以多種方式緬懷先烈,寄托哀思、弘揚英烈的精神,演繹著紅色經典的傳承之歌。從1966年至2010年期間,前到我市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的機關、部隊、學校和社會各界人員累計達到200多萬人次,較好地發(fā)揮了愛國主義、國防教育基地的功能和作用。
佳木斯烈士陵園始建于1949年春,位于佳木斯市郊區(qū)公北路6號,占地31491萬平方米。陵園安葬924位烈士,168座烈士墓。其中抗日戰(zhàn)爭時期犧牲8位烈士、解放戰(zhàn)爭時期犧牲24位烈士、抗美援朝時期犧牲869位烈士,其中216位無名烈士,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犧牲23位烈士長眠于此。
陵園內建有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碑廣場、烈士英名紀念墻、思賢亭等紀念設施,分別為夏云杰、祁致中、李行、張鎮(zhèn)華、高禹民、姚新一、張宗蘭、張耕野8位烈士敬立了紀念碑,為孫西林、邵云環(huán)修建了獨立墓區(qū)。
1996年10月28日,根據市政府市長辦公會議精神,經研究,同意將市園林風景管理所屬劉英俊公園17名城市維護費列支事業(yè)編制及人員,市文化局所屬劉英俊事跡陳列館5名財政撥款事業(yè)編制及民政局5名人員劃入市烈士陵園管理處。編制劃撥后,市烈士陵園管理事業(yè)編制總數為27名。至此,佳木斯烈士陵園、劉英俊公園、劉英俊事跡陳列館統(tǒng)由市烈士陵園管理處管理,隸屬市民政局領導。
1996年12月1日,佳木斯烈士陵園、佳木斯劉英俊烈士陵園、劉英俊紀念館被黑龍江省全民國防教育領導小組命名為“省級國防教育基地”。
1998年4月1日,佳木斯烈士陵園、佳木斯劉英俊烈士陵園、劉英俊紀念館自1994年9月以后,又重新被中共黑龍江省委、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99年8月10日,佳木斯烈士陵園、劉英俊烈士陵園、劉英俊烈士紀念館被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同日,由黑龍江省民政廳正式公布。
2009年3月2日,2009年3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佳木斯烈士陵園、佳木斯劉英俊烈士陵園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2009年4月13日公布,黑龍江省人民政府于2009年8月份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