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臺桃花源景區(qū),是肥城十萬畝桃花的精品園,被譽為“人間仙境、度假天堂”、“世上最美桃花源”。每年秋天成熟的佛桃香飄四海,是游客品桃采摘的最佳之地。景區(qū)不彩不畫,茅茨土階,取天然之雅韻,樸素淡泊之風情,宛如天開,用“真山真景真空氣”的綠色生態(tài)來塑造自身的旅游個性,具有濃郁的山野氣息。游客在游玩景區(qū)、欣賞桃花之余,還可以到農家小院吃頓農家飯,感受一下農村生活,是體驗異域民俗、假日休閑的好去處。
桃花谷綿延1200米,三面環(huán)山,面積近50萬平方米,溝內主要有桃源門、寒香亭、金錢路、“三運”橋(財運橋、官運橋、桃花運(結緣)橋)、步步高臺階等景點。
民俗博物館建于2002年,是由過去的民居改建而成的,占地面積4800平方米。內容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以正在消失的語言為主要內容的圖片文字展,共搜集了100多條正在消失的語言詞匯,200多條民俗方言,以寫真圖片的形式充分展示了過去的社會環(huán)境和政治氣候;另一部分是以正在消失的物品為主要內容的食物展,目前已經(jīng)從民間搜集了400多件正在消失的物品,主要以桃鄉(xiāng)人民過去的生產(chǎn)生活用具為主,譬如煤油燈、舊貨幣、主席像,還有石碾、水車、織布機等等。
這所抗戰(zhàn)地道的主要設計者趙寶衡,原名趙傳璽,革命烈士。1938年時任肥城縣第二區(qū)區(qū)長的他親自帶領二區(qū)的自衛(wèi)隊和抗戰(zhàn)自衛(wèi)團歷時兩年時間,開挖地道26華里。
這處蜿蜒曲折的湖,因其處在“世外桃源”之中,取名為桃花湖,湖中心兩座亭子叫湖心亭,兩亭之間的橋叫九曲橋。
桃花島建筑采用古式城堡的風格,院中是音樂廣場,一層有桃花宴、農家樂;二層有觀花臺,可觀桃花、品桃花宴、欣賞歌舞音樂會的壯觀局面。
肥城5路,孫小莊社區(qū)站下車。
泰肥一級路與濟微路交叉口南行1200米右轉新馬尾自然村十字路口右轉北行約200米到達景區(qū)大門口。
游客服務中心——園林式景觀門——農家樂一條街(農家樂餐館)——麻姑獻壽——景區(qū)商業(yè)街——桃花谷——桃源門——仙女奉母池——踩福路——寒香亭——增壽臺——金錢路——財運橋——官運橋——桃花運橋(結緣橋)——思源塔——觀花亭——七仙潭——九龍泉——桃花溪——滑草——滑索——華東抗戰(zhàn)地道——桃源山莊牌坊——農家莊園——民俗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