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國傾城(拼音:qīng guó qīng chéng)是一則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于東漢·班固《漢書·孝武李夫人傳》。
傾國傾城原指因女色而亡國。后多形容婦女容貌極美。在句中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東漢·班固《漢書·孝武李夫人傳》:“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dú)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后人延伸出成語“傾國傾城”。
漢武帝劉徹在位時(shí),后宮佳麗雖然眾多,但王夫人早死,衛(wèi)子夫也已年老,剩下的就沒有一個得到武帝專寵的。武帝想再訪求絕色佳人,可是一直不能如愿。宮廷樂師李延年精通音律,深得武帝歡心,他所作的曲子凡聽到者都會莫名感動。李延年有一個妹妹,是個歌女,生得云鬢花顏,婀娜多姿,楚楚動人,尤其擅長歌舞。李延年想把她獻(xiàn)給武帝為妃,但因?yàn)榧沂牢①v,不便自言,便請平陽公主代為引薦。
一天,武帝在宮中飲酒,平陽公主也在座,李延年侍宴。待到酒酣,李延年起舞,唱了一首自己寫的新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dú)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漢武帝聽到李延年的歌,觸動了潛藏已久的心事,不禁嘆息說:“世間哪有你所唱的那種佳人?”
平陽公主在一邊揣摩得知李延年歌中的寓意,于是趁勢說:“陛下有所不知,延年的小妹就是一位傾國傾城的絕世佳人?!蔽涞坌闹幸粍?,立刻下令召李氏入宮。李延年將其妹引入,武帝一看,果然是姿容秀媚,體態(tài)輕盈。武帝遂納李氏為妃,號為李夫人。
一年以后,李夫人生下一子,被封為昌邑王。
誰知月有陰晴圓缺,李夫人入宮只短短幾年,卻不幸染病在身,病入膏育,臥床不起。武帝難過不已,親自去看她。
李夫人一見武帝到來,急忙以被覆面,口中說:“妾長久臥病,容貌已毀,不可復(fù)見陛下,愿以昌邑王及兄弟相托。'武帝說:“夫人病勢已危,非藥可以醫(yī)治,何不讓朕再見一面?”
李夫人推辭說:“婦人貌不修飾,不見君父,妾實(shí)不敢與陛下相見?!蔽涞壅f:“夫人不妨見我,我將加賜千金,并封拜你兄弟為官?!?/p>
李夫人說:“封不封在帝,不在一見。”武帝又說一定要看她,并用手揭被子。李夫人轉(zhuǎn)面向內(nèi),唏噓而泣,任憑武帝再三呼喚,李夫人只是獨(dú)自啜泣。武帝心里不悅,-怒之下拂袖而去。
這時(shí),李夫人的姐妹們也入宮問病,見此情形,都很詫異。待武帝走后,她們責(zé)備李夫人:“你想托付兄弟,見一見陛下是很輕易的事,何苦違忤至于如此?”李夫人嘆氣說:“你們不知,我不見帝的原因正是為了深托兄弟。我本出身微賤,他之所以眷戀我,只因平時(shí)容貌而已。大凡以色事人,色衰而愛弛,愛弛則恩絕。今天我病已將死,他若見我顏色與以前大不相同,必然心生嫌惡,唯恐棄置不及,怎么會在我死去后照顧我的兄弟?”
幾天后,李夫人去世,事情的結(jié)局果然不出李夫人所料。李夫人拒見武帝,非但沒有激怒他,反而激起他無限的痛苦,將李夫人用皇后禮安葬,命畫師將她生前的形象畫下來掛在甘泉宮,以慰思念之情。
武帝思念李夫人,方士李少翁告訴武帝,他能召神喚魂,把夫人請回來與皇上相會。武帝聽后十分高興,于是請李少翁入宮施法術(shù)。李少翁作法,漢武帝坐在紗帳重帷中。李少翁要了李夫人生前的衣服,準(zhǔn)備凈室,中間掛著薄紗幕,幕里點(diǎn)著蠟燭。果然,通過燈光的照映,遙見紗帳中,隱約有一美人,只見她側(cè)著身子慢慢地走過來,模樣神態(tài)與魂?duì)繅艨M的李夫人一樣。武帝連忙趨前審視,可惜芳蹤已沓,頃刻間消失在紗幕中。
實(shí)際上,李少翁是表演了一出皮影戲,武帝看到李夫人的影子,更加相思悲戚起來。于是,武帝為李夫人寫了一首《傷悼李夫人賦》: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奈何姍姍其來遲!武帝想到李夫人臨終前的囑托,于是封李延年為協(xié)律都尉,封李夫人的弟弟李廣利為海西侯。為李夫人的一句遺言,武帝也稱得上是一往情深。漢武帝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武帝駕崩,其8歲的兒子弗陵即位,這就是后來的昭帝。昭帝即位后,大將軍霍光按武帝的旨意,上奏昭帝,追尊李夫人為孝武皇后。
古紅顏多薄命,美麗的容顏不是永恒的,一不小心還會引火燒身,以“禍水”的泥潭??v觀世態(tài)的進(jìn)展,名利、美貌,無奈繁華之下藏著寂寞,熱鬧之下掩著凄涼?!爸腔鄣恼煞?yàn)槌牵腔鄣膵D人壞城”,世俗之人,因貪淫欲殺身亡國者,不可勝計(jì)。眾所周知者,有:夏桀王寵妹喜,商朝的紂王寵妲己,周朝的幽王寵褒姒,結(jié)果都喪身亡國。所以,流星的光芒雖燦爛,但在一瞬間就會消失,只有平常的星星才是永恒的,光芒越黯淡的星,往往也越安定。
多形容婦女容貌極美。在句中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南北朝梁陳·徐陵《玉臺新詠》:“雖非圖畫,入甘泉而不分;言異神仙,戲陽臺而無別,真可謂傾國傾城,無對無雙者也?!?/p>
唐·武元衡《贈佳人》:“步搖金翠玉搔頭,傾國傾城勝莫愁?!?/p>
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近知先相國崔玨之女鶯鶯,眉黛青顰,蓮臉生春,有傾國傾城之容。”
明·徐霖《繡襦記·厭習(xí)風(fēng)塵》:“怕無情風(fēng)雨褪紅妝,低垂粉頸,傾國傾城貌一朝摧喪,廊空響臊,馬嵬途葬。”
茅盾《清明前后》:“相貌其實(shí)平常,然而顧影弄姿,自以為傾城傾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