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宮始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主祀堯、舜、禹三位大帝,俗稱天地水三官,屬于道教全真派,因1958年修恒山水庫而被淹沒,現(xiàn)為重建建筑,占地9.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9千平方米。
恒山三元宮整體建筑依原形制層層筑臺,形成中軸線4座平臺。一平臺建設氣勢宏偉的山門,山門前建3座精致的木結(jié)構(gòu)牌樓,山門后建鐘、鼓樓。一平臺前為游客集散廣場,旅游公路從游客集散廣場前蜿蜒而過。二平臺建前殿、碑廊,左、右配殿和角樓為恒山資源展示中心。三平臺建主殿。四平臺建后殿。三元宮北側(cè)上平臺建白衣殿,下平臺建傳統(tǒng)民居四合院式小院(接待院)。三元宮南側(cè)建游客接待中心,為游客提供休息、咨詢、文化欣賞、民俗活動等服務。
前殿為靈官殿,為單檐歇山頂,面闊三間,進深兩間。靈官是道教最崇奉的護法尊神。靈官殿是道教廟宇,道教有眾多護法神,王靈官就是地位最高的一位護法神,靈官殿內(nèi),供奉的就是王靈官。
主殿為三元殿供奉三元三品三官大帝,為單檐廡殿頂,面闊五間,進深三間。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亦稱“三官”,又稱“三元”,為道教較早供祀的神靈。道經(jīng)稱: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后殿為三清殿,為重檐歇山頂,面闊五間,進深兩間。三清殿是道教供奉最高尊神——三清祖師的殿堂。三清是道教的最高尊神,故而每個道觀都必須供奉。三清殿內(nèi)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故名“三清殿”。
白衣殿位于三元宮北側(cè),主殿依山而建,三層三檐的靠山閣,面寬五間,進深三間;兩側(cè)為垛殿、配殿,碑廊等。慈航道人即慈航真人,又稱慈航仙姑真人、慈航普度天尊、慈航普渡圓通自在天尊,也稱慈航大士便供奉在這里。
慈航道士的父母親,主要是告訴人們不要忘記孝順自己的父母親。正如孝經(jīng)中講,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