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嶺又名云霧山,是鬼谷嶺國家森林公園的主脊,海拔2008.9米。有“小武當”和“南終南山”之稱。周圍群峰并峙,5條山脊拔地而起,其山勢呈放射狀向四周延伸,故民間有“五龍捧圣”之說。其高高的突兀于眾峰之首,古代文人有“呼吸仍應通帝座”之譽。鬼谷嶺上平坦如臺,場地空幽,古樹參天,風景宜人。鬼谷嶺山頂平臺呈園形,面積約2000平面米,是先秦鬼谷子廟遺址,后建有規(guī)模宏大的天臺寺。鬼谷嶺的自然風光十分優(yōu)美。山上古樹參天、郁郁蔥蔥,四周山峰簇擁,山峻谷幽,云海的涌動中,神奇的鬼谷嶺仿佛沉浸在一個虛幻的仙境里,它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樹,都噴溢著千姿百態(tài)的無限魅力。站在鬼谷嶺上,放眼望去,四面群峰低伏、云海翻涌、山峰若隱若現(xiàn),就象是無數(shù)的帆船、島嶼飄浮在一片汪洋大海上。云動船搖,水動島飄,形成了—個偌大的蒼茫碧海,簡直就是人間仙境。極目遠眺,還隱隱約約可以看見美麗的石泉山城和逶迤靜流的漢江一碧清水。走進鬼谷嶺,其景觀雄渾、壯美、神秘,深沉;山奇、水奇、樹奇、花奇,深深吸引著游人前來。
鬼谷嶺是高山杜鵑適生區(qū),品類繁多喬灌皆有,花形繁復花色各異,從大紅到素白、從淺紫到深粉、從茶薔薇、從映山紅到坐地紅,從枇杷碗到紫云英,春夏次第綻放,滿山爭奇斗艷。最奇特的是天臺觀周邊的枇杷杜鵑,樹形高大可與松杉比肩,立春破蕾綻放于冰雪之中,花形碩健闊似碗口,花色雅致宛若處子,最艷麗的莫過于閻王砭的紫云英,仲夏時節(jié)怒放枝頭,猶如云霞撲面,甚是壯觀。
鬼谷嶺天臺觀,也稱天臺寺,建在鬼谷嶺山頂平臺上。天臺觀始建于西晉,隋唐得到擴建,至明清則達到鼎盛,是陜南漢水流域歷史上有名的道教圣地。天臺觀占地面積近百畝,經(jīng)過歷代封建王朝的多次修復擴建,規(guī)模宏敞,殿堂房舍多達108間。殿堂飛檐碧瓦,飾有浮雕,圖案多姿,雕飾精妙??傮w布局是院落相連,樓閣星羅,轉樓開敞,曲徑通幽;總的體勢宛轉盤桓,結構古樸精致。天臺觀主殿蓋的是鐵瓦,寺觀的佛像,大多為銅鐵鑄成。其中觀中供奉的真武祖師是一尊鐵佛,重約1000多公斤,觀內小銅佛數(shù)不勝數(shù)。天臺寺遺址上,現(xiàn)還存石碑14塊;分別刊立于清代咸豐、嘉慶、道光、同治年間。最大的石碑,高達1.9米,寬0.9米。碑文中還詳細記載了“鬼谷子經(jīng)歷之處”及重修天臺寺的經(jīng)過,有一定的歷史研究價值。
大竹林總面積達一千畝以上,株株木竹枝葉繁茂,體態(tài)多姿,長勢都十分茂盛。這里的竹林,縱橫數(shù)里,翠竹無邊,堪稱“竹海”。這里竹林雖然無人栽植,但年年有人砍伐??撤チ擞珠L,長成了又砍伐,長勢仍然十分茂盛。林間小道兩旁,木竹密不透風,腳下有竹葉鋪地,云霧山中大片大片的木竹林,是綠色公園,林子里,有碧水,有繁花蔓草;可見珍獸奔突。
閆王碥崢嶸險峻,不過三十米長,地處海拔約1800米處,長滿樹木的山巖有如刀削一般,下是萬丈深淵,深得見不到谷底。絕壁上,橫空突出有奇形怪狀的黑石頭,腳下的小路只有一尺來寬,僅容一人通過。行走時,要雙手扒在巖上,盯著腳下的路,一步步挪動。
小云霧山,又稱三鍋池。它坐落在鬼谷嶺的東側。這座山峰,海拔約1800米。原來這座山巒的頂峰,是一個寬闊的平臺。平臺上,天然生成了三個大洼坑。這三個洼坑,大小差不多,深十余米,口面直徑約四十余米。其形狀,好像是三口大鐵鍋。故名三鍋池。
森林公園的霧景比較多見,變化萬千,景觀奇特。每當陰雨天氣,大霧從北溝涌出,剎時彌漫了韭菜坪和百幕灘,人行霧中,視野迷蒙,不知東南西北,不敢貿然前行。而周圍山上則云霧繚繞,霧鎖空山,奇峰、峰林在云霧中飄渺虛無,美如仙境。立于群峰之顛,俯瞰腳下霧海翻滾,“山高風巨,霧氣去來無定,下盼諸峰,時出為碧嬌,時沒為銀海?!绷钊四垦P捏@。
森林公園隆冬可觀冬雪之壯麗,春覽春雪之瀟灑。冬季,一夜北風,四野俱白,山舞銀蛇,冰流無聲。森林中樹木冰清玉潔,恰似玉樹瓊花。尤其是韭菜坪的雪景,更是令人驚嘆,坦蕩的韭菜坪,如一個潔白的冰湖,安靜的沉睡在群山環(huán)抱之中。早春春雪飛舞,潔白如絮,揚揚灑灑,春雪與春花爭相斗妍。
清晨時分,朝霞托出翠峰輪廓,四周悄然寂靜,峭壁林海染上五光十色。剎那間,一輪紅日從高聳的山峰間冉冉升起,霞光萬丈、流光溢彩,頓時百鳥齊鳴,四野生動。當夕陽西下之時,可觀紅霞滿天的日落景觀。
因大面積森林的蒸騰作用,森林環(huán)境及其周圍區(qū)域濕度較大,山間天氣多變,遇云則雨。小則細雨蒙蒙,如牛毛,似銀針,星星點點;大者急雨磅礴,傾盆而下,溪流暴漲,萬壑流碧。更為奇特的是,當陽光燦爛之時,急風驟雨卻頃刻而至,讓人措手不及,瞬間又雨過天晴,彩虹掛空。或者,這條溝正大雨謗沱,而那條溝卻風和日麗,正如所謂“東邊日頭西邊雨”。山間多變的雨景,豐富了森林景觀。
大溪溝,古稱青溪溝。青溪即為歸谷,位于鬼谷嶺東麓山腳下。溝狹而長,約有6公里。是鬼谷嶺下最大最長的一條幽谷,也是東線上鬼谷嶺的必經(jīng)路徑之一。大溪溝(河)發(fā)源于云霧山主峰鬼谷嶺。河流從嶺上流下來,一直朝東南方向延伸,流徑6公里,注入梧桐河,再入池河,最后流入漢江。沿河修有一條簡易公路,沿公路上行,經(jīng)過靈官埡,直達鬼谷嶺。
千佛洞,位于鬼谷嶺南麓弓箭溝內。弓箭溝,全長7.5公里。千佛洞坐落于弓箭溝下游,距迎豐鎮(zhèn)4公里。其洞深約10余米,高4米,寬6米。清乾隆年間修建,道光年間復修。洞內尚存石刻雕像28尊。每尊雕像造型都十分逼真,栩栩如生。有的雕像、還涂有油彩、色澤鮮明絢麗、明光可鑒。雕塑工藝精湛,刀法細膩。28尊石像表情各異,各具神態(tài),各有特色。千佛洞的石像,保存比較完整,是留存的—個藝術寶庫。
神金寨,位于鬼谷嶺南麓三官廟西南,距三官廟西南一公里,海拔830米,殘垣尚存。神金寨只是其中的—個山寨。同時,四面都用大石頭壘成高高的寨墻,建有4個寨門。神金寨是云霧山中諸山寨中保留最為完整的一座石寨。它建在高高的山頭上,四面臨崖,不易攀越,只有一線小徑,可以進入山寨。小徑也十分陡峭,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石頭壘的寨墻保存比較完整,4個寨門也依稀可見。
1、西安—京昆高速或210國道—石泉—迎石路—鬼谷嶺景區(qū)
2、安康—包茂高速或福蘭線—石泉—迎石路—鬼谷嶺景區(qū)
3、漢中—十天高速或西漢高速—石泉—迎石路—鬼谷嶺景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