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情況
動物資源
豹眼蝶
華安國家森林公園有動物4綱22目39科148種,其中鳥類54種,獸類29種,兩棲爬行類21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蟒、穿山甲、大靈貓、貓頭鷹、虎紋蛙、花田雞等。屬省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黃腹鼬、眼鏡蛇、白鷺、畫眉、喜鵲、白額山鷓鴣等。
昆蟲有11目97科717種,蝶類資源豐富,已鑒定的有8類54屬84科。其中褐蓓翠蛺蝶、寬尾鳳蝶、豹眼蝶、丫紋緋蛺蝶等四種為我國特產,特別是丫紋緋蛺蝶、褐蓓翠蛺蝶等兩種屬于我省首次發(fā)現??萑~蝶為世界著名蝶種,紫軛灰蝶原報道為臺灣特有,現我省的順昌縣及華安貢鴨山均已采到標本。還有箭環(huán)蝶、網絲蛺蝶、閃光金灰蝶、帥蛺蝶、捻帶蛺蝶等,都是著名珍貴蝶種。
植物資源
刺桫欏
華安國家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達73%,天然林5.3萬畝,森林蓄積量26萬立方米。公園現有植物種類242科1069屬2698種,其中厥類植物42科206種,裸子植物8科54種,被子植物192科2438種。
其中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的有銀杏、南方紅豆杉、水松、刺桫欏 、紅錐、福建青岡、石梓、綠楠、光楠等,省級保護的有花皮膠藤。 另外,還有生存了幾百年的珍稀古木如孔雀豆等。
礦產資源
主要礦產資源有華安玉(九龍璧)、花崗巖、石英石、鎢、溫泉等20多個種類。其中,華安玉在華安境內展播面積104平方公里,儲量達1億立方米以上,獨產于華安九龍江流域,性狀酷似碧玉,屬碧玉類寶石。
主要景點
貢鴨山
貢鴨山生態(tài)森林園位于華安縣馬坑鄉(xiāng)東南部,總面積3000多畝,是省級森林公園,待開發(fā)天然石景區(qū)。全山風景由貢神峰(海拔1276米)、麒麟峰(1369米)和兩峰之間的凹字形貢神架組成。已知景點近百個,劃分為貢神架片、石本營片、石林片、龜群片四大片。
二宜樓
二宜樓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為“鄉(xiāng)飲大賓”蔣氏十四世蔣士熊所建,占地面積9300平方米,坐東南朝西北,外環(huán)高4層、通高16米,外墻厚達2.53米,外徑73.4米。分成16單元,共有房間213間。二宜樓文化內涵豐富,樓內共存有壁畫593平方米、226幅,彩繪99平方米、228幅,木雕349件,楹聯163副。1996年11月,二宜樓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7月6日,包括二宜樓在內的“福建土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竹種園于1992年,華安縣林業(yè)局與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yè)研究所聯合在縣城關創(chuàng)建了華安竹類植物園,園區(qū)總面積950畝,分為竹種分類區(qū)、觀賞竹種區(qū)、優(yōu)良經濟竹種生產區(qū)、珍稀竹種引種區(qū)和紀念竹區(qū)等五個區(qū),竹種32屬330種,是國內異地保存種屬最全、種數最多的竹類植物園。
開發(fā)建設
基礎建設
2000年建園,面積為8153.33公頃,總投資18174萬元。
管理體制
福建華安國家森林公園由華安縣林業(yè)局負責園區(qū)生態(tài)、安全等問題。
交通及線路
交通
漳州市到景區(qū):G319—環(huán)島—s208—54KM—紅旗山隧道—s208—羅溪大橋—15KM—到草仔山村—景區(qū)。
路線
一日游:南山宮——華安九龍三公——竹種園——華安玉綜合展示區(qū)——平安寺
二日游:南山宮——華仙茶都——土樓群——竹種園——和春村[4]
歷史人文
周代,華豐屬“七閩地”。春秋時期屬越國轄地。
周顯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滅越,越人大規(guī)模入閩,和當地土著人雜處,逐漸形成了新的閩越部落。華豐地屬“閩越”。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建閩中郡,華豐地屬之。
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劉邦封越王勾踐后裔無諸為閩越王,定都東冶縣(今福州)。華豐為閩越國轄地之內。
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武帝興師征伐閩越國,閩越國亡。故地改設冶縣,隸屬于會稽郡,縣署設在冶(今福州市),華豐屬會稽郡冶縣所轄。
東漢時,冶縣易名為東侯官,華豐歸屬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