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撇是傣族的一道菜肴,起源于古代的“步日部”,后來稱之為普洱。
撒撇是傣族的一種分類和稱呼,根據(jù)原料的不同,可以分為牛撒撇、魚撒撇、橄欖撒、苦子撒等。其中,豬肉撒撇和魚肉撒撇在德宏當(dāng)?shù)乇环Q為撒達(dá)魯和巴撒。撒撇具有藥膳價值,可以幫助消化、健胃、消暑祛熱。傣族的撒撇還有其他種類,如苦撒、撒大鹵、檸檬撒等。
用凈瘦黃牛肉一公斤剁成肉醬,在開水里氽熟,再把剛殺的??嗄c兌水煮漲,用紗布過濾后備用,然后把新鮮韭菜和茴香切細(xì)后擠去水分,再配以香柳、鹽巴、辣椒面、味精等調(diào)料把牛肉醬、苦水在一起拌勻,即可食用。吃的時候用米線或牛肚絲、肉片在撒撇里蘸一下即可。
撒撇因有牛苦腸水,不但具有豐富的百草營養(yǎng)成分,而且有清熱解毒和健脾開胃的功效,初食有點微苦,再食回味悠甜.加上配有具藥效作用的植物佐料,撒撇便成了一道口味極佳的藥膳食譜。
胃熱上火,風(fēng)火牙痛,體內(nèi)各種炎癥,經(jīng)食用撒撇一次或兩次,即可消炎止痛解毒,常吃之還有預(yù)防癌癥的特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