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十字架》是魯本斯在1609-1610年創(chuàng)作的油畫。
在本畫作中,魯本斯集中以沖突與運動為基礎,設計了一個從左上角向右下角展開的對角線構圖。強光來自右下方,行刑的兵丁出現(xiàn)在與強光相背的方向。耶穌被釘?shù)氖旨苄叹呤菑漠嬅娴挠蚁峦笊戏较蜇Q起的。這支十字架顯得很沉重。行刑的人物都很緊張,右邊一個兵丁緊拽著繩索,左邊的執(zhí)行者托著十字架,身上的肌肉似都要綻開的樣子??墒鞘旨苌系囊d卻現(xiàn)出堅定的神態(tài),臉上毫無痛苦的表情。他舉目斜視著天際,突出了一種英雄般的精神力量。耶穌與下面一群執(zhí)刑的暴徒,構成了力度上的對比。
魯本斯很善于在這類畫上添上些很生動的風景細節(jié)。右上側那棵大樹,葉子似被狂風吹得翻卷亂顫,而與此相對,左下角畫了一只張著嘴的卷毛狗。全畫處在一種旋風般的激情中。這些形象使我們想起了丁托萊托的某些畫面。意大利風格在這幅畫上是以傳統(tǒng)的色彩與筆法來映襯的,因此,雖然顯露著威尼斯的情調(diào),然已展現(xiàn)出魯本斯的個性特征了。特別是在造型結構上,他用心于自己的塑造風格。
《下十字架》的畫面構思正好與此幅《上十字架》相反,它沒有劇烈的人物動勢,沒有強烈的激情,只有哀痛的宣泄,所有形象被置于深沉的黑夜中。我們這里就不作贅評了。
按照教會指定,這些畫上不準有民眾場面,不許表現(xiàn)軟弱和悲哀。魯本斯巧妙地回答了這種限制,發(fā)揮了藝術家天才的創(chuàng)造性,順其需求地頑強表現(xiàn)了自己的藝術個性。
魯本斯在意大利住到1608年。后因母病才回到安特衛(wèi)普。不久,他又被佛蘭德斯執(zhí)政當局聘為宮廷畫師。這時他想擺脫前期專事模仿風格主義的流弊,去尋求個人的風格?!渡鲜旨堋罚?609-1610年作)與《下十字架》(1611-1614年作)兩幅受委托而作的宗教題材的大畫,可以用來說明這種努力的跡象。這一幅《上十字架》似乎是畫家對自己在意大利進修所得的總結。而《下十字架》一畫則是他自己的藝術個性的探索。
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6.28——1640.5.30)出生于德國的茨根小城一個律師家庭。9歲時隨父母移居佛蘭德斯,定居安特衛(wèi)普。父親去世后,母親送他進一所拉丁文學校學習,他能閱讀古希臘羅馬書籍原著。1608年,與名律師兼人文主義者布蘭特結婚,畫家為妻子畫過不少著名的肖像,所作一批以宗教和神話為題材的油畫《復活》、《愛之園》、《末日審判》等,筆法灑脫自如,整體感強。特點是將文藝復興美術的高超技巧及人文主義思想和佛蘭德斯古老的民族美術傳統(tǒng)結合起來,形成了一種熱情洋溢地贊美人生歡樂的氣勢宏偉,色彩豐富,運動感強的獨特風格,成為巴洛克美術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