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林秋思圖》是明代畫家董其昌創(chuàng)作的絹本設(shè)色畫,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此畫近景崎嶇不平的山石,其中有的山石較陡與中景的山石相粘接,近景的山石間有幾棵樹木,有的樹干粗壯挺拔,有的枝干彎扭,但其枝葉茂密,大樹下和山腰間有兩間茅屋座落其間。中景的山石與遠景的山石一樣濃重;那片決定中、遠景的距離感的白色炯云,上連霄漢,下通江湖,猶如“一炬之光,通體皆靈”。
此畫構(gòu)圖緊湊。畫法上用淡筆勾出輪廓,作橫筆米點皴;山石用潤筆,連皴帶擦,遠處樹不分葉,近樹橫點,畫面突出主峰,渲染江南秀麗風(fēng)光。從總體來看,此畫筆墨清雅溫和,秀潤恬淡,能代表他的一般風(fēng)格和思想情趣:董氏筆墨秀朗,此圖可視為代表作。
董其昌(1555~1637年),明代書畫家、鑒賞家。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官至禮部尚書。才華俊逸,善鑒別書畫。書法初學(xué)顏真卿,后改學(xué)虞世南,轉(zhuǎn)學(xué)魏、晉、宋諸名家,長于楷、行、草書,自然秀雅,列“明末四大書家”。傳世書跡較多,畫作有《云山小隱圖》、《煙江疊嶂圖》、《瀟湘白云圖》、《遙山潑翠圖》等。著作有《容臺集》、《容臺別集》、《畫禪室隨筆》、《畫旨》、《畫眼》等。